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线读诗13】施德善诗歌印象记——兼读《一幅画像》《呈现》《垂钓的背后》等三首

(2011-11-23 12:30:24)
标签:

圆的品诗

文化

随笔

杂谈

分类: 在线读诗

【在线读诗13】施德善诗歌印象记——兼读《一幅画像》《呈现》《垂钓的背后》等三首【在线读诗13】施德善诗歌印象记

——兼读《一幅画像》《呈现》《垂钓的背后》等三首

文/我是圆的

 

    施德善,福建闽侯人。主任编辑。中国散文诗学会、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是我的老朋友,他为人忠厚、待人诚恳,也是我到新浪开博写作的引路人,得到了他的好多鼓励和支持。在我还是文艺青年的时候,他已经是省里一家报纸的记者兼编辑。不仅写得一手好新闻,还对书画颇为研究。作品经常见报获奖,得过首届中国报纸文艺副刊好作品等奖。是我当时的偶像之一。受职业及书画艺术等因素的影响,在我的印象中,他的诗如画,现场感比较强,具有较强的情节性。有讲故事,有说理。

 

    一、用诗讲“故事”。如这首《一幅画像》,讲的是个故事:
 
一身深海  一脸远天
头顶上昼夜杂染  却黑白分明
两耳珠光隐约,温润欲滴
两片不薄不厚的嘴唇  贴切  于无声处
愈刮愈茁壮繁茂的八字须  掩不住
激越的清音  从指尖奔涌不息
两划扬起的浓眉  敞亮
镜子后  一双忧郁的眼睛  深邃了
一颗穿透神话的心灵
    ——施德善《一幅画像》

 

    《一幅画像》这首诗如画。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极强的暗示性,同时具有情节性,但其情节性又不同于小说等叙事文学,其情节是指诗人虚拟和假设的一个处境,按卞之琳所说,是“戏剧性处境”,“于无声处”,“愈刮愈茁壮繁茂的八字须  掩不住 / 激越的清音”,穿透“镜子后  一双忧郁的眼睛”,直到“心灵”。这首诗不好读。属于现代派的诗歌范畴。是在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语言独特的特点。

 

    二、用诗说理。如《呈现》,尽管也是同样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语言独特的特点。但她说得是“理”:

 

白雪覆盖了红梅
也呈现了红梅
绿树覆盖了黄鹂
也呈现了黄鹂
沙子覆盖了金子
也呈现了金子
黑夜覆盖了大地
也呈现了万物
 
尘埃覆盖了尘埃
也呈现了尘埃
声音覆盖了声音
也呈现了声音
时间覆盖了时间
也呈现了时间
 
有覆盖,就有呈现
    ——施德善《呈现》

 

    《呈现》这首说理诗的成功处,在于利用一组组相对矛盾的物像的循环和复沓,不断冲击人们的视觉听觉,传达一种彷徨的思考,即:“有覆盖,就有呈现”,及其间含的生活道理,使人觉悟。

 

    三、既用诗讲故事的同时,也说理。如这首《垂钓的背后》,“理”藏“画”中:

一早,在江滨我先看到
一个钓叟宛若岸边一尊雕塑
一尾小鱼在他背后,正痛苦挣扎
一尾大鱼正在他脑海模拟上钩
后看到,在离钓叟不远有
一只白鹭。时而伫立,时而徘徊。那眼神像
一根隐形的钓竿及
一根隐形的钓线,隐形的钓饵深入水下
一尾小鱼将误入黑暗弯道
    ——施德善《垂钓的背后》

 

    《垂钓的背后》这首诗,是列举在此的三首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这首诗的故事写一天早晨,他到江滨晨练或路过,“看到”一位老者坐在岸边钓鱼时的“思考”,也是作者看到钓鱼人,钓鱼这个动作的联想及“思考”,写出人性的善与丑,美与恶,你争我夺,为获得一已私欲,设套、诱捕,不择手段,让“小鱼”儿“误入黑暗弯道”的残酷现实,表现作者,以及中国传统诗人的爱、恶、情、仇和怜人悯人的博大胸襟。

    11/23/2011 12:33:22 光复过度房


施德善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hidesha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