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线读诗12】用画面写成的诗——读迟玉红《这个黄昏之三》

(2011-11-17 18:20:02)
标签:

圆的品诗

诗歌

随笔

杂谈

分类: 在线读诗

【在线读诗12】用画面写成的诗——读迟玉红《这个黄昏之三》
文/我是圆的

 

这个黄昏
青石板
冒出了柏油味

 

我在巷口
等一只晚归的羊儿

    ——迟玉红《这个黄昏之三》

 

    这是安徽省诗词协会、山东潍坊市作家协会、青州作家协会会员迟玉红(笔名高原)的新作,《这个黄昏》这组诗中的第三首,由二个不一定明显关联的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即作品的第一节,“这个黄昏 / 青石板 / 冒出了柏油味(迟玉红《这个黄昏之三》)”。单就这节而言,可能有读者会认为,这没什么,作品只不过是幅简单的文字素描。事实确也如此。但读过诗的第二节,也就是作者提供给我们第二个画面,“我在巷口 / 等一只晚归的羊儿(迟玉红《这个黄昏之三》)”。你的态度,可能就会改观。
    评判一首诗的好坏,因素很多,除了上述讲到的境象外,还要讲到她的构思及其表现手法。这首诗的巧就巧在她的构思和表现手法上。作者独运匠心,特意把二个互有因果关系,却又不一定紧密相联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更为广阔深远的画面,让人联想,品味出比原来个别更有意义的东西来。这就是这首诗的构思和她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理论上叫“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即将各种个别的材料,根据一个总的计划,分别加以处理的同时,并把它们安装拼贴在一起。这个手法,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著名导演美国的格里菲斯和前苏联的爱森斯坦首先引到电影的拍摄制作中,结果大大加强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不但使电影变得更加简洁、精练,节奏快捷,而且又深化主题、含蓄蕴藉,给人回味。后来,这一手法逐渐在视觉艺术,以及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写作中,广为运用。
    常见的的蒙太奇手法,有对比式、平行式、隐喻式和时空交错叙述式等4种。这首《这个黄昏之三》,用的是4种手法中的平行式。作者将同一时间内所发生的二件事,即“青石板 / 冒出了柏油味(迟玉红《这个黄昏之三》)”和“我在巷口 / 等一只晚归的羊儿(迟玉红《这个黄昏之三》)”,用二个不同的镜头(画面)组合起来,互相烘托和补充,平行发展,构成一幅含蓄隽永,余味无穷立体图,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果换个角度对《这个黄昏之三》进行评判,我觉得这首诗的好,不仅在于用画面作诗,还在于前后二节的大步跨越,特别是戈然而止,并给我们留下足够空间想象的结尾,以及用错觉写出的“青石板”的“柏油味”等,都给人新、奇、秀的视觉感受。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留心品味和赏玩的。

       11/17/2011 18:18:08 二稿

【在线读诗12】用画面写成的诗——读迟玉红《这个黄昏之三》
      《这个黄昏之三》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7ac3e8940100z24x.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