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酒杯装满‘悟’的甘露——浅读温经天诗歌《元婴》后的几点感触》

标签:
元婴悬浮列车呕吐不止情感 |
分类: ■评论。 |
用酒杯装满‘悟’的甘露
——浅读温经天诗歌《元婴》后的几点感触。
一直以来,对于经天的诗歌印象,我总停留在抒情式的语境之中,那种超脱现实主义又不完全脱离现实轨迹的诗句,如寄居在星球上的一颗另类种子,总散发着自己独特的气息和个人魅力。然而,一旦把书写形成一种自我格局,又习惯性地在其中填充文字,就像是我早已习惯了把经天的诗歌定义成为浪漫主义的抒情标签后,经天的这首《元婴》,却摒弃了一贯的抒情书写方式,采用一种叙述式的语境,结合自我内在的气息运作,来表达(阐述)一定时期内的自我感悟,这足以是让我感到意外和惊喜的。
首先,让我回到文本中,这里所指的“元婴”,按照我个人的解读,我想,应该是我们灵魂的一种外在形式吧。“一场暴乱拯救昏聩的肉体/尽管有些迟钝/坐卧不随内心”“悬浮列车载着我们/头晕目眩/呕吐不止”“ 在每一个春分和立秋,听同一个嗓音,那明朗与妩媚……”这里,经天通过一系列形象直观的叙述表达,以此对灵魂境界的提升,促使‘元婴’的逐步养成,就算是到了最后,肉体毁灭,也能继续修炼成形。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所遇见的很多事情,并不都是以我们个人的意志而发生转移的:或者是明知必死;或者是为了尊严;又或者是被触及到了底线。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困惑和绝境时,往往都会采取一种被“极端”的方式。“华佗的斧子直穿脑壳,挖出了元婴/肿瘤一般曾在流窜的深宵/吸走我的元神”“那人是纸糊的灯笼/总在泥沼里/往夜莺的树冠张望/点灯/命名曰星辰……”对于经天这里的叙述,我想,这应该是他在一种万般无奈之下,才会采取的一种书写手段吧。但即便是这样,在那一瞬间,却是十分绚丽的,天地震动,风云变色,毁天灭地,玉石俱焚。
“从葡萄园门口往深处走,拉锯战持续/甜和酸,红和青,较量着光阴/真理在流逝中抵达或者违背,吃葡萄的长成老书生,或者绿巨人……”有人说元婴是有形的,又有人说元婴是无形的。但在我的念想里,元婴应该是无形的,它应该是返回“婴儿”(即无损)的境地,即返璞归真通过修炼达到清净无为之境心灵犹如婴儿一样。而元婴的形成,又是一个纯能量体的‘自己’,也是一个缩小版的‘自己’。
对于每个人而言,在某个时期或者某个特定的人生阶段,在人生道路上遇见或发生的点点滴滴,我们都是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好好整理、揣摩和总结的。古人常说:“修真者最强调的是灵魂境界的提升,一朝顿悟能抵十年苦修。”“十年,并未开启第二枚月光”。我想,这里所提到的‘十年’,仅仅只是经天笔下一个象征性的数字符号,罢了。
写到这里,我对整首诗歌的解读也将告一段落了。或许,在字里行间,有很多理解上的歧义和偏差,但不管怎样,关于我的阅历,也只能停留在这一层面上了。但我想说,其实在这种书写过程中,就好比是漫漫人生,一个人的人生就像是一次快乐而艰巨的生命之旅。而在这次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并非都是一路平坦的,总会伴着坎坷,一路前行,一路修行……
最后,祝福经天,我的兄弟!
附温经天诗歌原文:
《元
十年,并未开启第二枚月光
我是说在每一个春天花粉都要侵袭
一场暴乱拯救昏聩的肉体,尽管
有些迟钝,坐卧不随内心
恰好这十年只记得某一年的事
就足以复制,覆盖整个时期
悬浮列车载着我们,头晕目眩,呕吐不止。
幸福的代价就是无度的反作用力
贡献出烟丝缭绕,酒气萦身
有的人走掉,有的人开门,迎面的微笑
来自同一个人,是谁
都能够成立。十年,从江湖到江湖
布景变动细微,葡萄园一贯地低调,愤怒
抒情的苹果和乡间的白菜统统过气!
我说亲爱的,那值得亲爱的人就消失
又来了几批,我不认识,分赠他人;
我又说兄弟,几个杯子就决然倒地,碎
也是一种责任。在每一个春分
和立秋,听同一个嗓音,那明朗与妩媚!
华佗的斧子直穿脑壳,挖出了元婴
肿瘤一般曾在流窜的深宵
吸走我的元神。不住地念着,回去,
回去,救救一个人!
那人是纸糊的灯笼,总在泥沼里
往夜莺的树冠张望,点灯,命名曰星辰。
他快要渴死,那里没有泉水
从葡萄园门口往深处走,拉锯战持续
甜和酸,红和青,较量着光阴
真理在流逝中抵达或者违背,吃葡萄的
长成老书生,或者绿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