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书法大家写过的牌匾

标签:
天津牌匾木质牌匾牌匾雕刻木质雕刻牌匾都可 |
分类: 牌匾雕刻 |
书写牌匾的翘楚非华世奎先生莫属。从有“中华名匾”之称的“天津劝业场”到“祥德斋”、“敦庆隆绸缎庄”、“南京理发店”、“隆昌号”、“隆顺榕成记”、“恒祥公”、“万义号”等,华氏的颜体书法匾额已成为天津传统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世奎曾任清朝正二品阁丞,在朝廷内为皇帝书写诏书,可见其书法之端庄工稳、功力笃深。清朝退位后,华先生寓居津门,开始投入为商家书写匾额的笔墨生涯。他书写的“天津劝业潮五个金箔大字,在津门匾额中首屈一指。
http://blogcache.artron.net/201101/29/183294_1296316777RX9G.jpg
华世奎先生
当年华世奎写的天津劝业场的匾额
http://blogcache.artron.net/201101/29/183294_129631677620hh.jpg
在题匾大家中,还应着重提及严修、赵元礼、孟广慧等名宿。严修在清末任翰林院编修、学部侍郎等职。他是教育家,也是书法大家。当年天津最大的百货公司——中原公司店外的冲天大招牌上的“中原公司环球货品”即为严修所题。赵元礼追攻苏体,“太平旅馆”、“宝林堂书店”、“延龄堂药店”、“燕春楼”、“汉宫秋鲜货庄”等大商号,均为赵元礼的墨迹。或隶或行,逐体相参,皆为佳妙。他书写的“惠中饭店”、“孚中鞋店”、“西来香饭店”、“润善堂”、“四海居”等多幅牌匾,书体不一,风格各异,颇受各界人士好评。
书法名流杜宝祯亦书写了大量匾额,“桂顺斋”、“大德祥”、“登瀛楼”、“全聚德”、“宝明斋”、“川鲁饭店”、“天祥市潮、“世界大楼”、“东广泰”、“同升和”等诸多商号匾额均出自其手。翰林出身的潘龄皋,津京两地均蜚声名噪,“乐仁堂乐家老药铺”、“三阳金店”都是他的大作。吴玉如是承袭、遵从“二王”的书法大家,他题写的“新中国文具店”、“天津文史馆”、“文物公司”等传世名匾,块块出神入化,至今让人们过目不忘、记忆犹新……
杜宝桢题写的同升和
http://blogcache.artron.net/201101/29/183294_1296316783vXq8.jpg
吴玉如先生
http://blogcache.artron.net/201101/29/183294_1296316783ZD1x.jpg
吴玉如先生题写的文章华堂
郁美庵先生先后题写了“同达堂”、“同仁堂”、“山海关汽水厂”、“下瓦房影院”等几十幅匾额。而其中的两块最值得一提。一块是他题写的“郭天成铁工厂”。郭天成乃山东人氏,民国初年在民族工业摇篮三条石建立了铁工厂,他以自己的名字为工厂起名。建厂初期以生产铸铁件为主,当时各家各户冬天点的洋炉子大都出自他的工厂,后为抵制日货,他又生产了技术难度较高的织布机,成为我市民族工业的杰出代表。郁美庵为其工厂题写匾额后,工厂蒸蒸日上,日益发达,为了感谢书法家给他带来的福祉和财运,他每年入冬前让小伙计推上轱辘马,装上一套新洋炉子,新烟筒,径直送到郁美庵家中,安装好后空车拉回。转年春暖花开时,又将烟筒炉子拉走,年复一年,数十载如一日,在津门传为佳话。另一块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题写的“小剧潮(现延安影院)。“小剧潮建成后,在天津请了多位书法大家为其题写了匾额,场方斟酌后,均不甚满意。最后他们想起了尚在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任职的郁美庵先生,先生欣然应允。很快用报纸为其写了“小剧潮三个字。场方看后觉得“小剧潮的“斜字写得稍小了一些,请先生考虑。先生说,“斜字笔画少,本身又叫“斜,必须写得小一些,悬挂起来后,一定好看,如“斜字也写成和“剧潮一样大,那可就又大又傻啦!字写好悬于剧场门厅之上后,视觉效果非常好。
昔日的和平路,是天津最繁华的商业街,也是名牌名匾争奇斗艳的舞台。街上的郭世昌题书的“盛锡福”牌匾一挂就是70年。“交通饭店”、“天增里”分别为当年著名书法家胡宗照、龚钧之遗墨。“老美华鞋店”、“桂发祥”则分别为当代书家溥佐、赵半之所题写。此外,由于繁华的估衣街上,多家绸缎庄竞争激烈,对匾额设置的攀比已呈白热化之势。谦祥益老板独出心裁,专程赴京,请北京书豪王垿题写牌匾。当“谦祥益保记”牌匾揭幕时,观众倾倒,轰动全国,天津的《北洋画报》曾专题报道。街内的“锦章绸缎庄”请何维模题写,而“瑞蚨祥”和“瑞昌祥”分别出自朱益藩和胡居安的手笔。西头的“德昌公”三个大字乃是津门书法泰斗华世奎的精笔大墨。正兴德茶庄生意红火,实力雄厚,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和平路、滨江道、东北角等地相继设分号数家。随着和平路的改造,茶庄向顾客同时展示了三块老匾:店门上悬王凤琦所书金字木匾,门两侧石材墙面上方则左右分置华世奎与徐世昌所书匾。
在匾额装饰上,天津商家同样追求个性风格,聘能工巧匠精心刻制。木匾有墨底金字的,有金底黑字的,有金底青字的。而石匾多以白色石材刻字饰金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因天津为北方砖石雕艺术之乡,石匾用砖石材雕刻花边很为风行,“谦祥益绸缎庄”、“隆顺号”、“隆顺榕”、“庆生号”等匾的风采至今可见。另外,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三岔河口、大胡同一带商号取名,也更多渗入了“以义取利”的儒家财货思想,大量传统色彩浓郁的字眼在匾额中层出不穷,如德、义、和、仁、聚、正、全、祥等,对社会文明及商俗文化的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漕运文化的发达,使往来各地的文墨名家常莅临天津,因此南北文化交流的特征也显现于津门匾额之中。张大千曾为单街子的淳秘阁南纸局题匾,而针市街南阁的致美斋则是吴昌硕的墨宝。还有康有为书的九芝堂、郑孝胥书的凤祥号等,都可称当时匾额的精美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