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封闭式管理做法的思考
(2011-08-04 18:22:17)
标签:
宋体学校后勤安全意识管理模式封闭式管理杂谈 |
分类: 教学研讨/感悟 |
随着民办教育的发展,生源竞争的日趋激烈,民办学校意识到了自身的优势,“全封闭管理”的概念逐渐形成。这一管理模式的提出者们抛出了诱人的两个彩球:有效杜绝外界不良环境的干扰,给学生以更多时间的关心和辅导。一时间,民校喜气盈门,家长奔走相送。几年来,很多学校包括公办学校都纷纷效仿。
然而,正如任何先进的事物都如一把双刃剑,有它好的一方面,自然也有它不利因素。全封闭管理下由于学生的活动范围受限,很可能导致其作为社会人的能力和责任感的缺失;由于远离父母和家庭,极易导致其作为家庭成员的情感激发和道德承载不够。概括地讲,在全封闭管理模式之下,工作必有“一强”:强化育人环境的管理;学校多有“两重”:一重安全保障,二重病源防范;家长常有“三忧”:一忧孩子是否合群,二忧师心是否偏袒,三忧管理是否有方;学生易有“四失”:一失亲情体验,二失接近自然,三失个性空间,四失社会锻炼。
大部分寄宿生的家长对于子女的关切程度远甚于在家中,焦虑过度,牵挂过多,极易形成对学校行为的敏感和误解。因此,要以一颗爱心、公心、细心、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正向合力。常有这样的情形,教师对学生,确实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但由于学生的认知程度有限或者表达失误,在家校之间产生误解。如课堂鼓励其活动,家长误以为是有意刁难,苦口婆心地说服教育,家长又觉得老师对孩子有了意见,等等。家庭背景、学生个性、教师风格,都易使全封闭下的家校矛盾一旦出现,就大多向激化的方向发展。学生是第一发言人,也是最佳说服人,同时是最理想的沟通人,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把这种爱意通过言语的桥梁传递到家长的心中,需要为师者一往情深,灵活机动。某一个早晨,学生披着明媚的阳光走进教室,打开书桌,老师的一封温馨的短信躺在那里,会让他从内心里感动和思考;还要鼓励学生给家长每学期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像前几天我们搞的“母亲节“给父母的一封信,有的同学就说,“即使我做的不好,我妈妈也会高兴的。”尽管随着网络的发展,语言的沟通已不再成为问题,但心灵的沟通岂是现代化与物质化所能取代的呢?有条件的话,学校网站、班级网站建设也需要加强。我常常上网,见到一些有规模的学校,各班级都是有网页的。即使我们的网站在建设之初,可能并没有多大名气,但最起码,我们的那么多学生,那么多家长关注,也是值得一做的。说不定会给招生,宣传等各方面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之,以心灵沟通缩短空间距离,以紧密合作取代观望指点,是全封闭管理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