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①大辽国出奔的太皇太妃

(2009-09-23 21:35:35)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在聊八卦

                               大辽国出奔的太皇太妃

                                                 ——宫廷权谋小说《步天歌》创作缘起

·辽史怎么说?

这篇博文的题目似乎有点狗血。其实它还可以更狗血:大起大落的太皇太妃,在史书上仅有一百余字的一生的谜样结局……

不错,这位太皇太妃的一生, 史书上仅有140个字:

道宗惠妃萧氏,小字坦思,驸马都尉霞抹之妹。大康二年,乙辛誉之,选入掖庭,立为皇后。

居数岁,未见皇嗣。后妹斡特懒先嫁乙辛绥也,后以宜子言于帝,离婚,纳宫中。八年,皇孙延禧封梁王,降为惠妃,徙乾陵;斡特懒还其家。顷之,其母燕国夫人厌魅梁王,伏诛。贬妃为庶人,幽于宜州,诸弟没入兴圣宫。

天庆六年,召还,封太皇太妃。後二年,奔黑顶山,卒,葬太子山。

——《辽史·后妃列传》

如上,140个字中还有12个字是说她妹妹——“后妹斡特懒先嫁乙辛子绥也”。14个字在说她母亲——“顷之,其母燕国夫人厌魅梁王,伏诛。”

我们小学四年级时,写作文也要300字。题目有时仅仅是“我的一天”。小学生的一天用300字写不完,而她的一生只有140个字。不知该说古人惜墨如金,还是说史官对她不屑一顾,或者太苛刻。

相比之下,她丈夫的前妻身上并没有发生过多少大事,却有若干细节描写。

道宗宣懿皇后萧氏,小字观音,钦哀皇后弟枢密使之女。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重熙中,帝王燕赵,纳为妃。清宁初,立为懿德皇后。

皇太叔重元妻,以艳冶自矜,后见之,戒曰:「为贵家妇,何必如此!」

后生太子,有专房宠。好音乐,伶官赵惟一得侍左右。大康初,宫婢单登、教坊朱顶鹤诬后与惟一私,枢密使耶律乙辛以闻。诏乙辛张孝杰劾状,因而实之。族诛惟一,赐后自尽,归其尸於家。

乾统初,追谥宣懿皇后,合葬庆陵。

——《辽史·后妃列传》

同样是一段不长的生平简介,前妻的生平内容丰富,既有外貌描写,也有特长简介,还引用语录进行侧面描写。于是我们看到这样一位皇后:样貌美得无与伦比,文采、音乐都精通,正直节俭、敢批评丈夫的婶婶奢侈,悲惨、被人诬陷。

不知为何,看完之后,我反而更加关怀惠妃。大概因为萧观音的命运是个太单纯的悲剧,反而是另一个女人跌宕起伏的悲运,更加令人好奇。

《步天歌》的起源,正是这140个字。

 

·谁在操纵?

惠妃这140个字的一生,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她原本是驸马的妹妹,嫁给自己大嫂的爹——不要说少数民族不在乎,他们在乎,所以很多违背人伦的事迹在史书上非常隐晦,甚至销声匿迹。更何况道宗是一个汉化程度非常高的皇帝,他甚至希望下辈子投胎做个汉人。

既然在乎,怎么还是发生了这事呢?因为在坦思的背后,有“乙辛誉之”

这里不得不先问:乙辛是谁?

在这两位皇后的生平当中,她们的丈夫形同虚设,却有另一个人在活灵活现地表演。这人就是耶律乙辛。他在大辽末期大舞台上,风头无二,下一次再重点介绍。这里要向大家说说这人是做啥的——北院枢密使,在大辽国非常复杂的官位系统当中,他的级别还没有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是北面朝官当中的头一号。但“乙辛”这两个字在辽史之中的曝光率绝对高,活动能量绝对强大,连几位真正的宰相,跟他演对手戏时都败下风。道宗这辈子就娶了两个老婆,全在他的股掌之中。

大康二年,正是前妻懿德皇后(她被称为宣懿皇后,是她孙子时代的事情,所以在那之前,我们还是称她为懿德皇后)被通奸门事件拉下马的时候。结合其他资料我们就知道,通奸门事件的导演,正是耶律乙辛先生。

乙辛先生制作的不是一部悲剧大片,而是一部大制作的“连续剧”。通奸门事件只是第一季。看完了第一季,我们忍不住问:他搞垮一个皇后,到底有啥企图呢?

为了让这部连续剧风起云涌,在第二季当中,耶律导重点推出了续弦的皇后萧坦思。

为什么是她?坦思一生的140个字中,没有明白给出这个谜的答案。不过我们往后再看两句,就会看到一点点端倪:她的妹妹嫁给了乙辛的儿子,而且很会生。于是第二季的重点我们大致也看出来了:乙辛抱着一种期待,希望坦思跟她妹妹一样会生,这样他不止扶植了一个皇后,还对未来的皇子投了注。再拓宽思维想一想,乙辛不止是扶植了一位皇后和她的儿子,坦思的妹妹所生的孩子,也就是乙辛的孙子,还将成为小皇子的表兄弟。有一天乙辛导演可以再导一幕,让坦思的儿子登上皇位,然后他的全家都是皇帝的亲戚——皇亲毕竟比权臣更上一层楼呀!

于是萧坦思成为这份期待的寄托,一个被当作生儿育女工具的傀儡皇后。

遗憾的是坦思并没有完成乙辛的厚望。居数岁,未见皇嗣。第二季的主题“生育门”一点没有发挥出来。可是剧还得继续演下去,怎么办呢?

坦思的140个字当中,她主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夫君推荐自己的妹妹——在我们看来,也许这女人有点神智错乱了吧?那可是她自己的妹妹啊!她妹妹可是有夫之妇啊!她妹妹可是耶律导的儿媳妇哎!她连自己的事也管不了,竟然想动耶律导的儿媳妇?!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一点惊险也没有:坦思的妹妹顺利离婚入宫。

耶律导竟然一点意见也没有。

不禁让人怀疑:让妹妹入宫,究竟是谁的主意呢?

为耶律导设身处地仔细地想一下:本来想让自己的孙子成为皇子的表兄弟,既然表兄弟还在虚无缥缈中,不如让他们成为皇子的同母兄弟。有朝一日,万一斡特懒生的儿子成了皇帝,他乙辛的孙子就成为皇帝的同母兄弟,不是更好吗?事实上,为皇帝生儿育女的人选,再也找不到比自己儿媳妇更好的候补啊!

可是这事情由自己说出来,总让人觉得恬不知耻,野心太大。于是——这事情变成了坦思的任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双赢吧:耶律导的儿媳妇顺利送上龙床,坦思可以博得一个无私的美名。

耶律导真是个全篇布局的高手。

可惜的是,人生并不是那么容易导演的。形同虚设的男一号皇帝陛下,竟然走出来摆了他们一道。

 

·第三季:一降再降,谁有罪?

第一季“通奸门”当中的男配角,也就是女主角懿德皇后的儿子,太子耶律浚,光荣地成了剧情的牺牲品——在耶律导的精心导演下,他凄凉地被废为庶人,继而被害。而他的儿子延禧经历这场劫难之后,沦为了配角中的配角。道宗曾经想将守寡的儿媳妇接回来,这一意向直接导致了年轻寡妇的死亡。后来道宗对自己的孙子不闻不问。

按理说耶律浚是道宗的独子,延禧是浚的独子,为什么会倒霉倒到这份上?这当然还是耶律导的安排。古代被干掉的皇太子为数不少。根据嫡子继承的定律,皇太子死后是他的儿子代位继承。于是干掉皇太子的人,通常都产生了一个顾虑:干掉他一人是不够的,他儿子早晚要回来。这种心态被北魏时大宦官宗爱的一句话说透。当刘尼与宗爱商量该扶谁上位时,刘尼提出让皇孙即位,宗爱“闻而惊曰:‘君大痴人,皇孙若立,岂忘正平时事乎?’”所谓的“正平时事”,就是宗爱的正平年间干掉了皇太子的事。要是皇孙当上皇帝,哪有他们的好下场?刘尼于是又问:那我们该立谁呀?宗爱回答:“待还宫,擢诸王子贤者而立之。”说白了就是要从众多王子当中挑个软柿子捏。

乙辛在成功导演了懿德皇后及其子的死亡之后,面对同样的问题,并没有超出众多前辈的妙招。于是他也开始物色软柿子,并且找上了耶律淳,道宗的侄子。

这位侄子的竞争力有多强呢?

昭怀太子得罪,上欲以为嗣。——《辽史·天祚皇帝》

昭怀太子就是倒霉的耶律浚。“上”当然是道宗——自己的儿子死后,道宗认真地考虑过让侄子即位。

这件事情是不是让你和我一样,嗅到一点异样呢?

既然心目中一开始就已经有了即位的人选,为什么还要接纳乙辛推荐来生孩子的坦思姐妹呢?道宗陛下,如果他不是我们所知的那么荒诞,那他就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老谋深算。

从此之后,我一直认为这个人物有非常奇特的一面——于是,在《一年天下》和《步天歌》里的皇帝陛下,也变得越来越诡异……对他的猜想,我还是下一讲再开说。

立耶律淳为嗣君这件事情,并没有贯彻到底。耶律淳和延禧的竞争,暂且不提。先来说大康八年,延禧在竞争中胜出,峰回路转受封梁王。

从乾亨二年,萧燕燕的儿子耶律隆绪被封为梁王之后,梁王这个封号在大辽,基本是皇太子的代名词。隆绪的儿子宗真、宗真的儿子洪基(道宗)、洪基的儿子浚,先后被封为梁王。受封梁王基本上就是被认定的皇位继承人了。

紧接着,萧坦思被降为惠妃。

她究竟做了什么呢?

答案是什么也没有做。只是因为她是个年轻的皇后。

时帝欲立皇孙为嗣,恐无以解天下疑,出酬斡为国舅详稳,降皇后为惠妃,迁于乾州。——《辽史·萧酬斡传》

这位萧酬斡是惠妃的另一个哥哥。惠妃的大哥已经在她当皇后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道宗想要立自己的孙子,却担心天下疑惑。那么天下在“疑”什么呢?跟皇后有什么关系?

我们来假设一下:这一年是大康八年,萧坦思入宫之后的第六年。假设她入宫时在十四岁至二十岁之间(年纪太小还不到结婚年龄;年纪太大应该已经嫁别人了),那么此时她的年纪只在二十来岁,虽然之前并没有孩子,但这个年龄段还处在生育的正常时段。天下对年轻的皇后满怀希望,也没有什么奇怪。

可惜的是,她的丈夫已经不打算靠她生育继承人。

但是,皇后还在生育年龄,有生下皇嫡子的可能性,却让皇孙封为梁王,这个皇孙的奶奶和爹还是罪人——如此一来,天下确实会疑惑吧?

那么,如果没有皇后,没有能够生下皇嫡子的人,就没有人能够同皇孙竞争。(咦,好像不小心把《步天歌》里的台词也拿出来了>_<)

没有皇后,天下就不会疑惑了吧?

道宗大约是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将萧坦思赶下了皇后宝座,赶到一个叫做乾州的地方。

这件事情当然引起了萧坦思娘家的强烈反感。于是后来有了她的母亲诅咒梁王的事件。她并没有诅咒皇帝——大约只是指望梁王这个小鬼头赶快挂了,皇帝赶快把坦思接回去重新制定生育计划。要是皇帝没了,这个计划就泡汤。

在科学观念指导的现代人眼中,诅咒算个啥呢?不疼不痒的。可在古人的眼中,企图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对手,实在比拿刀、拿棍、拿毒药去害人,还令人发指。

这一次萧坦思全家被一锅端。她自己连惠妃的头衔也丢了,又从乾州被赶到宜州。她的母亲被杀,弟弟们被没为宫奴。

然而《续文献通考》提出一个疑问:

考大安二年书,惠妃母燕国夫人锡库以厌魅事觉伏诛。是年距太康八年已四年矣。终道宗世本纪,无贬为庶人之文。直至天祚帝纪乾统二年,始书降惠妃为庶人。纪、传孰是孰非,无由订正矣。

如此说来,道宗或许并没有将惠妃降为庶人。那么谁让她全家落到这样凄惨的境地呢?

萧观音被废,有一桩犯罪事件在伏击她。虽然可能是伪证,但她被废至少有罪证。

萧坦思又做过什么呢?连一件罪证也没有,就这样被抛弃了。究竟是谁让她变成庶人,也成为谜团。

但是真正的不解之谜,还在36年之后等着她。

 

第四季:谜样的大结局

36年之后,天庆六年,大辽已经是延禧的天下。

有天他忽然决定把萧坦思接回来,恢复她的先帝妃子身份,封她为太皇太妃。

按理说,将萧坦思废为庶人如果是先帝道宗的决定,孙子为什么想起来推翻爷爷的决定?萧坦思又不是延禧的亲祖母,为什么要为她平反呢?

更何况,这不是一个缅怀往事的太平盛世,而是一个打成了一锅粥的战乱天下。就在头年的八月,女真攻陷黄龙府,天祚帝亲征。而部分大臣趁机煽动耶律淳当皇帝。十二月,耶律张家奴叛乱。天庆六年初,渤海地区反。同年五月,女真攻陷东京。天祚帝大举征兵,家里有十头牲畜的人,都要从军。

忙得不可开交时,他想起找个太皇太妃供起来。

十二月乙亥,封庶人萧氏为太皇太妃——《辽史·天祚皇帝》

萧坦思匆匆地在这里留下几个字,又在历史中沉默了。

与此同时,她的哥哥,之前提过的萧酬斡,也在史书中留下了相互抵牾的记载。

天庆中,以妹复尊为太皇太妃,召酬斡为南女直详稳,迁征东副统军。时广州渤海作乱,乃与驸马都尉萧韩家奴袭其不备,平之,复败敌将侯概于川州。是岁,东京叛,遇敌来击,师溃;独酬斡率麾下数人力战,殁于阵,追赠龙虎卫上将军。——《辽史·萧酬斡传》

在这里萧酬斡沾了妹妹的光东山再起,作为太皇太妃的哥哥四处奋战,最后英勇地战死。

而在《本纪·天祚皇帝》当中,说的却是另外一回事:

三月,东面行军副统酬斡等擒侯概于川州。

东面行军副统应当就是萧酬斡传当中所说的东副统军。擒侯概一事也可以印证。那么萧坦思在十二月卷土重来,而萧酬斡在三月的时候,已经领兵打仗去了,并不是沾了妹妹的光。《萧酬斡传》第一次出现了漏洞。

而在同年,萧坦思回归之前,还发生了另一件事:

五月,清暑散水原。女直军攻下渖州,复陷东京,擒高永昌。东京州县族人痕孛铎剌吴十挞不也道剌酬斡等十三人皆降女直。

在天祚帝避暑期间,女直锐不可当攻陷东京。萧酬斡并没有战死,而是投降了。于是,他当然也没有龙虎卫上将军的追封。在同一本书里,他有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局。(编纂辽史的元朝人脱脱,就玩双结局?)

与英勇正义的《萧酬斡传》相比,天祚本纪里的叙述仿佛更加真实。那么,特意将一个投降派的妹妹接回来,尊为太皇太妃,就更加令人匪夷所思。

而萧坦思在沉默了两年之后,忽然有一天做出一件事:

奔黑顶山,卒,葬太子山。

黑顶山这个地名,仅在书中出现一次,就是此处。太皇太妃好好地在京城中享受荣华富贵,为什么突发奇想,奔黑顶山?

这个“奔”字用得很奇妙,不是“幸”(巡幸),不是“临”(驾临),不是“如”(从容地驾到),而是仓皇地“奔”。

黑顶山又是个什么地方?

这名字在史书当中不常见。除了与惠妃相关联的记载之外,四库全书之中仅有《大清一统志》和《钦定热河志》里曾经提到黑顶山——

“在左翼西北一百里。蒙古名喀喇拖罗海。盛京广宁县东北。乐洋河发源于此”

黑顶山的大致位置是在沈阳东北。在天祚帝时,此地在沈州境内——在上面那段文字里,它也出现了:

女直军攻下渖州,复陷东京。

渖州即是沈州,距离萧酬斡降女真的东京不远。

既然它已经被女真人攻下。到底是发生什么事,让太皇太妃向敌国的地盘奔逃?

至于她有没有到达黑顶山,则未可知。史书只说她因此而死。

为什么又特意葬到太子山呢?

道宗的前妻后来与他合葬庆陵。太子山并不是一个安葬死者的地方。它是皇家经常打猎的地方,作为坟地,只埋葬着两位著名人物:

(仁懿皇后)尝梦重元曰:「臣骨在太子山北,不胜寒。」

除了太皇太妃萧坦思之外,还有一位是耶律重元——道宗谋反兵败的叔叔。

特意将萧坦思埋葬在这里,有着什么样的用意呢?

这一切都不得而知了。

奔黑顶山,卒,葬太子山。

这个女人的一生,消失在隐晦的九个字当中。

大约这就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没有人能说出这一切到底是什么。

【第一期完】

第二期:宁死不篡位的权臣(上)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430dd0100g9l5.html?tj=1

第二期:宁死不篡位的权臣(下)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430dd0100gya7.html

宫廷权谋小说《步天歌》新浪连载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430dd0100gya7.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句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