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到几句诗:“朝臣侍漏五更寒,铁甲将军夜出关。山寺日高僧未起,看来名利不如闲。”觉得很有意思,今天从网上想找到出处,却不料发现这首诗有许多版本,象前两句有的是颠倒的,“夜出关”,就有“夜入关”、“夜渡关”、“夜守关”等几种说法。第三句也有“日上三竿僧未起”,“日高山僧卧未起”等不同的句子。至于作者及作诗的年代,暂时无从查找,大约是无名氏所作,在传抄的过程中,许多人又加上自己的意向,所以才导致今天的面目。但是不管怎么改动,诗要表达的意思不变,那就是最后一句:看来名利不如闲。
“世人所说的积极进取,不外是名利上的争逐,声色上的沉醉。”这句话犹如当头棒喝,让我们想一想,我们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如果真是做出一番事业,为他人谋幸福,又何必在乎自己的名与利?当不被承认,默默无闻,我想每个人都心有不甘。我更欣赏李白在《侠客行》中所写:“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功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即使明白却很少有人摆脱。“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与利相连,往往有名就有利,就可以高官厚禄,就可以威风八面。追名逐利是几乎是大家的共识,如果一个人戴上一大串头衔,似乎就有了身份,高人一等。“XX长”、“XX主席”、“XX主任”,这些帽子就是一道道光环,罩在人身上,让人荣光焕发。官到某一级别,可以名利双收,行路畅通无阻,海吃山喝。虽然三令五审,大吃大喝与贪污腐败是不争的事实,不断有官员身陷囹圄,无限风光之后是铁窗之苦,可悲可叹。
一幅对联写得好:“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取乐,再倒一杯酒来。”忙来忙去,不如坐下来,吃茶喝酒,“偷得浮生半日闲”,求得心灵的清静。
诗中所写“山寺日高僧未起”,好象是诗人信手写来,僧人并非如此清闲,一盏清灯,辛苦劳作,苦修参禅,修身修心,僧人决非身体的闲,而是精神的闲。朝臣位高权重,但“伴君如伴虎”,党派之争,身心的劳累可想而知。铁甲将军难免风餐露宿,战场厮杀。人死之后,所有的名与利都不存在,只是黄土一抔,即使你再声名显赫,也藏在历史的夹缝中,不小心就会被历史遗忘。
“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似乎境界更高,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已任。身处盛世,这种忧虑淡而又淡。而物欲横流的今日,精神能够超出名利之外,必然有闲心。一个人的思想境界,能够超出职业、年龄的限界,处乱不惊,从容淡定,就是闲的境界。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春日踏青,夏日观荷,秋日登高,冬日赏雪,有着平凡人的快乐与充实,做一个最普通最普通的小人物,何尝不是一种人生?那些疾走忙碌的身影,实在活得太累。
看来名利不如闲。就如今天的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