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middle/60b2926fg9653f55be3ea&690 枣" TITLE="怪 枣" />
我们这地方,如果看人不顺眼,便讥一句“怪枣儿样”。可真要问他怪枣究竟什么样,他准把头摇得象拨浪鼓。也难怪,我们江淮之间,很难见到怪枣树。
怪枣真怪,似果非果,名枣非枣,形状怪模怪样。怪枣的大名叫枳椇,同时还拥有许多雅号:拐枣、木蜜、木珊瑚、鸡爪子、金钩子、鸡爪梨、臭杞子、梨枣、枸等等。
怪枣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古老的果树之一。《诗经·小雅》中就有“南山有枸”的诗句。《辞源》解释为:“枸即枳椇,南山谓之秦岭”。《陆疏》中说:“枸树山木,其状如栌,高大如白杨,枝柯不直,子着枝端,大如指,长数寸,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今官园种之,谓之木蜜”。奇怪的是,我们吃的怪枣不是果实,而是肥厚的果柄。那果柄筷子粗细,曲里拐弯,形态酷似万字符“卍”,故又美称万寿果。
怪枣,既是营养味美的果品,又是清热利尿的良药,更具解酒奇效。相传,酒神杜康帮岳父家酿酒,但酿出的酒味道很淡,大家都很纳闷。溯根求源,最后才发现,岳父家酿酒的大木桶是怪枣树做的。如此神奇的树和果,竟引得许多植物学家对怪枣兴趣浓厚,研究不辍。
当然,我对怪枣也很有兴趣。它虽然没有鲜艳的色泽,也无苗条的外形,却是肉质鲜嫩,如枣似梨,还带着淡淡酒香。尤其是经霜后的拐枣,那滋味真的是绕舌三匝,过口难忘。
我上中学的时候,有棵怪枣树就雄踞在学校大操场的西边,高大葳蕤,枝叶婆娑。当时,很少有人晓得这棵树的名字。它默默地夹在其他大树中,为我们撑起一方绿荫。每至秋天,状如树枝的怪枣夹着黄叶纷纷坠落,可怜一树宝贝任人踩踏,零落成泥碾作尘。
当医生的父亲却慧眼识宝。他常在秋天的清晨,拣拾那些落地的鸡爪样的怪枣,捆扎成束挂在墙上。遇上酒中英雄酒后狗熊的人,便煎一碗怪枣水灌下。说来真怪,酒能把人变成疯子,怪枣汤却能把疯子还原成人,且屡试不爽。
有一次,父亲在煎怪枣汤前,拣一小截放到我嘴里,我先惊惶,后惊讶,再惊喜。于是,挂在墙上的怪枣束便日渐消瘦,直至消失。待父亲再次急用时,只能望墙兴叹了。他狐疑的目光刚一扫上我的脸,我便坦白从宽了。
如今,那棵怪枣树虽早已作古,但却常摇曳在我的记忆里。而深藏在味蕾中的怪枣滋味,总也挥之不去。
http://epaper.hf365.com/hfwb/html/2010-12/15/node_295.htm
http://www.booktimes.com.cn/html/2010/12/16/357035.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