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摘要】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将管理划分为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部分来阐释管理者如何更好地管理。
【关键词】
管理形势
决策 组织 领导
控制 创新
21世纪的管理者面临着一个急剧变化的新时代。学者们普遍认为这个时代的潮流集中表现为四大发展趋势,即: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源化、管理人本化。这四大发展趋势给当今的管理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企业如何面对以及应对这些挑战,在竞争的浪潮中激流勇进就十分重要。那么管理者到底怎样进行优质、效率的管理呢?下面将管理分为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部分来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决策
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本质。管理的各项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都离不开决策。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Herburt
Simon)曾提出过管理就是决策的观点,充分体现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我国也有一句名言: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说明在治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之中,都必须统筹策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
所谓决策,就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在决策的过程中,决策者必须知道哪里需要行动,因此决策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诊断问题,识别机会。随后决策者需要识别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即目标,并通过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和德尔菲技术等方法拟定出备选方案,再对备选方案做出评估。接着管理者需要全部可行方案的具体措施和步骤。最后,管理者还需要对方案进行监督和评估,不断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管理者只有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与时俱进,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组织
组织具有综合效应,这种综合效应是组织中的成员共同作用的结果。组织管理就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管理的工作内容概括地讲,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确定实现组织目标所需要的活动,并按专业化分工的原则进行分类,按类别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
第二,根据组织的特点、外部环境和目标需要划分工作部门,设计组织机构和结构;
第三,规定组织结构中的各种职务或职位,明确各自的责任,并授予相应的权力;
第四,制订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组织结构中纵横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依据制度经济学,“道”是理想与“器”是体制;企业管理的政策制度化,才能实施可操作性管理。
组织管理,应该使人们明确组织中有些什么工作,谁去做什么,工作者承担什么责任,具有什么权力,与组织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关系如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由于职责不清造成的执行中的障碍,才能使组织协调地运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三)领导
今日的企业领导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而尖锐的挑战,因此,只靠单枪匹马的埋头苦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透过繁杂的事务表象,实施真正的领导行为,即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工作,并责无旁贷地把它做好。为此,每个领导都有必要划出自己的工作范围,集中精力做好份内事,这样,不但能实现自身减负,还能真正起到领导企业走向辉煌的作用。柳传志带领联想从一个只有一间小平房的企业,发展壮大为当今的世界知名企业,依靠的就是领导力!
如果说企业是一艘巨轮,那么领导就是船长,船长的首要任务就是看航海图,指引前进的方向,为企业这艘巨轮制定未来的航向。可以说,制定战略是企业领导不能回避的第一重要职责。企业未来目标及愿景的实现仅靠领导者个人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一支有远大抱负和共同追求的具有卓越领导力的管理团队,依靠高素质的领导群体才能完成。同时作为企业领导制定正确的公司制度,塑造深沉厚重的企业文化,重视沟通激励也显得同为重要。企业领导要带领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大环境下,改革和发展的问题交织在一起,许多问题显得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不但要经营好企业自身,还要处理好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外部关系,从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控制
控制是管理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企业各级管理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亨利·西斯克指出:“如果计划从来不需要修改,而且是在一个全能的领导人的指导之下,由一个完全均衡的组织完美无缺地来执行的,那就没有控制的必要了。”然而,这种理想的状态是不可能成为企业管理的现实的。无论计划制定得如何周密,由于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管理权力分散,员工工作能力存在差异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在执行计划的活动中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与计划不一致的现象。
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有效的控制不仅要求选择关键的经营环节,确定恰当的控制频度,收集及时的信息,而且要求合理运用预算或非预算的控制手段。
控制需要根据计划的要求,设立衡量绩效的标准,然后把实际工作结果与预定标准相比较,以确定组织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及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确保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企业活动符合计划的要求,以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为此,有效地控制应适时、适度、客观、弹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完善控制的各个环节,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
(五)创新
管理在动态环境中生存的社会经济系统,仅有维持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调整系统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这即是管理的“创新职能”。企业家精神的真谛就是创新,创新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
美国3M公司的一位常务副总裁在一次演讲中曾这样开头:“大家必须以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作为出发点,这就是:创新是一个杂乱无章的过程。”创新就是对过去的突破,为未来争取更大的自由空间。如果不能抛弃所有的事情,那么你将会陷入混乱的状态;但也不能守住所有事情,否则你将无法生存下去。彼得·德鲁克认为:如果你不懂得创新,就不懂得商业。星巴克公司以自身的实践很好地诠释了创新的价值。从1971年的一家小店起步,到2006年,星巴克发展成为在37个国家拥有12000多家店面的巨型咖啡连锁店。公司的执行总裁抛弃了咖啡零售业的传统思想,认为星巴克所要展示的不仅仅是一杯优质的咖啡,星巴克的管理者怀有一个远大的多的理想:是星巴克成为你在家庭和办公室之间奔波时能够小憩一下的一个去处。星巴克不只是从常规的经营模式中分得一杯羹;它还提供了一个短暂性的社区——一个共享体验的社区。星巴克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将一袋咖啡豆经过研磨、煮沸和过滤那样简单,它改变了客户的期望。
如果没有承担风险,征服未知世界和放弃熟悉的过去的意愿,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生存下去。
1916年,现代管理理论创始人法国实业家法约尔提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管理者要做到卓有成效,仅靠天资聪明、工作努力或知识渊博是不够的。要使你的工作卓有成效,还必须掌握正确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企业管理者自己有不断学习进步,企业才能够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管理学》(第九版),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
2.《管理学》(第七版),斯蒂芬P罗宾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德鲁克的最后忠告》,伊丽莎白·哈斯·埃德莎姆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4.《管理学》(第五版),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5.《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6.《赢在领导》,游浩著,地震出版社,2005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