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萍-
吾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432
  • 关注人气:2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舌诊点滴

(2017-02-24 16:35:23)
标签:

转载

分类: 精彩转帖
原文地址:舌诊点滴作者:

舌诊点滴

 

    舌诊不像切脉那样神秘,那样难以掌握,那样心中了了,目下难明。但是,要根据舌诊作为辩证、用药的参照,还得要有长期的临床知识积累和多听听古人(看书亦是听)在这方面经验。在中医的“伤寒”、“温病”中,舌诊尤显重要;而在杂病中,舌诊仅作参考而己,但决不是可有可无。

    舌尖红,红的程度,和范围的大小,与该人的脾气大小成正比。这是我观察得来的经验,几乎百试不爽,所以颇为自得。门诊时,一俟见此,即为对病人说:“你脾气不好。”或说:“少光点火。” 有病人点头称是;有病人问我怎么知道的?我会毫不保留地告诉她,如其丈夫在旁边,我更会开玩笑地对他说,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是看看你太太的舌尖红不红,红,你不但要乖点,更要留神点,以免自找臭骂。有人说我挑拨他们夫妻关系,我认为此说错矣,从他们当场的表情及下次复诊时亲密无间的表现,我这一调侃恰恰能化解矛盾一一因为我的言外之言一一夫妻间应相互谦让。当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这样直言不讳的。一次,一位当地高干找我看病,虽属初次会面,看到他舌的前1/3红得发绛,我深知这舌上所现的意味着什么,于是“您脾气相当不好”竞脱口而出;对方以片刻沉默作答。我自知率直的言语会火上浇油,即忙说:“从舌上看,您心火偏旺,从脉上测,您肝火偏大,而情绪正是诱发慢性结肠炎的原因之一,这方面注意了,您的病就会逐渐好起来。”他没有再来找过我,我猜想他的病还在发,吃我的药很苦,听我的话更逆耳。小老百姓也有这种情况:有次我对一位女病人说:“侬脾气邪孬格。”她立马面露愠色;我即忙道谦,并耐心告诉她原委。以后,她还来找我看病,我估计是中药有点作用,也就不计较医生的刺耳之言了。

    有一天,一位中医硕士领着他们科里的一个病人到我诊室,问我这病人的舌苔为什么呈灰黑色?我当场给他补课。这是染苔。因为病人原本的薄白舌苔比较腻、比较粘,吃了酸的食物,便会染成焦黄色(酱色);吃了黑色的中药丸、酱菜,便会染成灰黑色;吃了杨梅、没有糖衣的丹参片,便染成棕红色;吃了枇杷、橘子,会染成淡黄色等等。这是假象,除了病人消化功能稍有不好外,其决不是病症凶险的表现,向病人一解释,就不会七想八想了。

    舌的两边,中医认为此地属肝、胆,一见有紫色,便是瘀血见徵,即会与以活血化瘀药。有个这样的病人来找我,说肝胆都没病,活血化瘀药吃了上百帖,舌上这瘀斑始终没消除,问我为什么?我拿起压舌板看看他的牙齿,这瘀斑贴着的是金属的镶牙,应当也是染的吧!没有证候,但凭舌象,自找苦吃。病人喊冤,“那是医生看了我的舌后让我吃药的。”我说:“舍舌从症,此之谓也。”还想补充说一句,舌上有瘀紫者,我个人认为吃点B族维生素比吃中药效果好。

    有位老先生来找我,他舌头外伸时会偏向一边,为此各种检查都做过了,没有找到原因。他忧虑得很,想听听我的意见。我让他伸舌,舌形偏大,固然左倾;让其舌归位;请其张大嘴巴,一看,左下边牙齿几乎都以下岗了,此处栏栅不存,长年累月,舌放任自流,且有不斜之理!我把我的看法说了,老先生非常满意地走了。自此,凡遇舌两边不怎么对称者,或左倾、右倾者,我先得看看其人下面牙齿的状况如何。

     老年人,尤其是女姓,她的舌苔黄腻,舌尖猩红,脉弦而滑,两眼略露埧者,其睡眠必差,夜夜恶梦纷扰,梦中所见者均是己故的家人或邻居,也有素不相识面目狰狞的人,惊醒后心儿别别,背上冒汗,恐惧万分,吐唾加以咒骂,希望不再光望。第二天枕头底下放刀、榔头、以致换下的内褲,行厌胜之法。此法无效,才來找中医。中医认为此乃痰热内蕴,导致痰迷心窍而引起的。用朱丹溪所说:惊则神出于舍,神志液空,液聚成痰。这是心理恐惧而造成的心理更加恐惧,罹此者痛苦非丸,五剂黄连温胆汤即可把“鬼”驱赶掉。

    舌苔同样黄腻,并伴有头痛头脤,脘胃胀痛,纳呆等症状的,那是湿郁所致,首选便是越鞠丸。舌苔白腻,或寒湿或痰湿,二陈汤在所必用,寒湿,苍术量稍大些。地圖舌多见于小儿,有些青年也也能偶見。此属气阴两亏,胃阴不足且有胃火,我用生脉饮加川石斛、扁豆衣,佩兰、芦根等。复发性口疮,甚则口腔内溃烂,咀嚼受阻,痛苦万分。我认为是心胃火旺所致,用导赤散加清胃散加减化裁。导赤散泻心火,我以灯芯去代木通。清胃用石解、佩兰叶,省头草、野蔷薇花、地骨皮、生山栀、茅根、生甘草。大便干的加连翘、元参各20克。

    以上仅是我的看法,只能参考,不能照搬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