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老来福馅饼

标签:
转载 |
分类: 精彩转帖 |
![[转载]老来福馅饼 [转载]老来福馅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锦州位于辽西走廊中心,饭庄、酒肆各具特色,富有地方风味。其中老来福馅饼,亦名扬锦州,誉满辽西。
老来福馅饼铺办店时的时间,大约是锦州解放之前、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民国37年(即1948年)。那时国民党军队10余万人,麋集锦州这座狭小孤城,中央军和杂牌部队的散兵游勇,充斥锦州街头,商旅往来,络绎不绝,锦州成为一座纯消费的畸形城市。市场遍布,出现了虚假的繁荣。其中北门口市场,更为繁华热闹,百业俱全,人声鼎沸,“老来福”馅饼铺就在北门口解放路之北侧,应运而生,正式营业。
此店门市并不太大,资金也不太多,是个家庭手艺铺。但买卖越办越活,营业越来越好,店铺越来越大。店主叫涂逢源,系锦州市人,他从小就在酒馆饭店学习烹饪饮食手艺。先在锦州有名的大酒楼锦州北街腰间中部的万顺楼当跑堂,在老板全老畅的帮助下,涂逢源练就了一身接客待人的本领。他对客人谦恭和蔼,问话对答如流,来此就餐客人十分满意,所以回头客不少,吃出了主道,为柜上赚了几年好钱。不久,涂逢源又到汲师长胡同(今称青年会胡同)西头路南,老焦家开的“燕春芳”馅饼铺学做馅饼手艺。涂逢源心灵手巧,一听就懂,一学就会,所以很快就上了灶,打出了香甜美味的馅饼,这就为其开老来福馅饼铺,提高制饼技艺,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涂逢源刚开始经营饮食业时,并没有经营馅饼业,他先在锦州东门外福德街,今饶阳街道办事处西,开了一个贩卖油条的浆汁馆,由于品种单一,销路始终不畅,营业连连失利。这时涂逢源想起在万顺楼当学徒时老掌柜全老畅所说的话:“买卖买卖,有买有卖,才能发财”。又想起万顺楼东家高藕所说的话:“要得利,须择地”。于是他收拾了油条浆汁业,选择了地点很冲溜的北门口,并改做馅饼饮食业。
48年的北门口和今日大不相同,那时,北门口道路两旁熙熙攘攘,叫买叫卖声不绝耳,道路交通为之堵塞,卖大米、白面、红糖、大布、杂货、茶汤、闷子、小吃的比比皆是。国民党伤兵柱个拐杖,在路旁设摊掷色子、押黑红宝,十分热闹。涂逢源就在北门口路西,租了一所房子,请了几位以前一起耍手艺的好友,商量叫什么字号好听。他说:“师兄弟们,我们已经老了,把馅饼好好做做,创个牌子,使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能吃到香甜可口的馅饼,到老境享点口头福多好,你们看,叫‘老来福馅饼铺’行不行”众师兄弟都点头称是,于是请来锦州名手书写了“老来福”三个字,刻成金字牌匾,挂在门斗上面。
涂逢源所经营的“老来福”馅饼铺,从1948年开始到1958年集体合营为止,整整经营10年。这10年中,他生意兴隆,顾客盈门,在锦州赢得了良好声誉。他在制作馅饼时,用上等的“洋白面”(即国统时所称的“加拿大粉”),和面用温和水,不用手揣,而用棒子搅,搅的直到如同糖稀那样柔软为止。馅子是猪肉馅,不拘泥于成方,制馅成分,随一年四季不同,改变制馅成分。冬、秋季用韭菜、老汤,春、夏季用白菜、鸡汤,并有海米、虾仁、干贝、蟹子等许多调料。馅饼并不腻人,味道十分鲜美。在制作上,先把剂子揪好,然后用擀面杖把剂子擀成薄片,放馅包时,在封口处,要揪下一块面的死疙疸。厨师的行话叫:“手扣子好坏,关系到透油跑馅,饼的质量好坏。”烙时火候要正。要把饼烙熟,但不要烙糊,一色使稳火,火候必须均匀,个个都是虎皮色。
由于涂逢源的饼做的好,货真价实,薄利多销,为人和气,童叟无欺,热情接待,迎送有声;顾客在吃饼时,涂逢源还为顾客奉送一碗带有蘑菇滋味醇厚的高汤,要饼随叫随做随到,叫多少现做多少,不卖陈货,忙时也不粗制滥造,所以更受顾客的欢迎。他的买卖好声明,传遍全市,凡是吃过老来福馅饼的人,都说:饼的味道好,钱便宜,实惠,吃的饱。
到了1958年以后,全市开展了集体合营,此店仍经营馅饼,以后由北门口迁到东门外路东菜市场胡同口。不久以后,老来福的馅饼不经营了,老来福馅饼成为锦州饮食业的历史陈迹。但从前凡吃过老来福馅饼的人,一提起过去的往事,仍会交口称赞,赞美其饼香艺绝,赞美其热情服务之精神,可谓“饼香绕梁,三日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