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锦州(锦县)城乡数字村名拾趣

标签:
转载 |
分类: 精彩转帖 |
锦州旧时的城乡地名多以地形、地物为主。以地形命名的如:人字胡同、半截胡同、牛样子胡同、牛心胡同、墙缝胡同、元宝胡同、裤裆胡同、五弯胡同等等;以地物命名最多的是寺庙。据查仅锦州城厢就有:天后宫、娘娘庙、文庙、城隍庙、武庙、火神庙、老爷庙、祖师庙、地藏寺等街、胡同23条之多。锦州城乡以数字命名的街、村(屯)也不少。
数字街、村(屯)名中有序数和散数两种。以序数命名的有:大趟街、二趟街、头道街、二道街;乡村有:二段、三段、四段、五段……十段等等。
序数中的“一”字,有的用“头”字代用,如:原长江街的头道胡同;有的以“大”字代替,如:东关大趟街等。序数中的“二”字,常用“双”字代用,如:双岔子、双井子、双羊店、双庙子等。约定俗成,不能叫“二岔子”、“二井子”和“二羊店”;“二屯”也不能称“双屯”;“双”多指在一地的。
散数街村(屯)名居多;如:三家子、八家子、五旗、三道壕、八千亩等。有的数字前并冠有姓氏,如:太和区的何三家子、锦县(今“凌海”,编者注)的杜三家子等。何三家虽然都姓何,但是他们并不是一个祖宗;如果是一个祖先的那就叫“何屯”了。城市街名的“四”字,多代表股份,如:四成店胡同的“四成店”、“四甬碑”。
两个或两个以上数字相同的街村(屯)名,有的以大小来区分。如:东关五里营子与百股间的八家子称“大八家子”;东关单、双庙的八家子,则称“小八家子”;西关的八家子只称“八家子”。有的则以方位区分,如:八千亩分为“北八千”、“西八千”、“南八千”等4个八千亩。城南的三道壕,则称“北三道壕”和“南三道壕”。有的又用上、中、下来划分,如:“五旗”,分为大上五旗、小上五旗;大中五旗、小中五旗;下五旗。
奇怪的是,旧时锦县境内有三家子、四家子、五家子、六家子、八家子;而没有“一家”、“二家”和“七家”。旧时,一般的有钱人家到锦州买房置地落户的多冠以姓氏,如:何屯、范屯、刘屯等等。两户在一地落户的,一般的是以一姓为主。如:腰汤河子东、何三家西的“金大院”(今女儿河造纸厂地址)。金家是清代城西有名的财主。自建东西两个正方形大院。东院围墙高丈余,周长4华里,占地2.5万平方米;西院围墙也高丈余,周长2华里,占地6.25平方米。清中叶,这两个大院只住金家和其妹丈关家两家。远近人家都称之为“金家大院”。清末年,将西院卖给刘老荣。这时,金家衰落,关家兴起。东院又迁进李、邸两家;西院刘老荣衰落后,两院又迁进鞠、冯两大户。两院计有金、关、李、邸、刘、鞠、冯七大户。但是人们仍称之为“金家大院”,解放后为人民政府收买,建女儿河造纸厂。
至于原锦县境内为什么没有“七家子”呢?这是否与旧习俗有关。旧社会人死后,每七日为一祭。俗称“七”。什么“一七”、“二七”、“五七”、“七七”等迷信之说,这就象日本人忌讳“四”字一样。日本的“四”和“死”字发音相同。所以伪满时,锦州公共汽车路线,有:一路、二路、三路、五路、六路、七路和八路,就是没有“四路”。笔者最近查一下《汉语大词典》,有关10以内数字词语条数。一字1765条;三字1394条;五字851条;九字556条;四字525条;……七字只有377条。
据东关老年人讲:东关小八家子原先只有七八户,后来人们就管它叫“八家子”。究竟为什么旧时没有“七家子”待考。
今天用数字标志,大有发展趋势。伪满时锦州有个“五节楼”(锦州面粉厂);解放后在中央大街南段建有“五号楼”。约定俗成,人们一提“五节楼”就知道是面粉;若说“五号楼”就晓得是指工商联对过的住宅楼。今天,市内各街(里)高楼鳞次栉比,对每栋住宅楼也只好用序数来标明楼号;楼内用序数记载门牌号。
现代建筑的平房住宅的特点是:一、如:铁道南的48所,分8趟,每趟6所(6×8)为48所;64所分8趟,每趟8所(8×8)为64所。其房距,高低都一样,改变了封建式的建筑,正房必须高于厢房、耳房等陈规旧习;其次是新建的平房住宅区的户数多是偶数,没有奇数。如:48所、64所、192所、768所、600所等。
新建住宅楼的缺点:一是形式单调,都是火柴盒形;二是庭院狭窄,没考虑汽车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