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传统武术探索------太极拳的秘密(四)

标签:
转载 |
分类: 精彩转帖 |
称雄拳坛的泰国拳是以拳、腿、膝、肘四个部位打击敌人的,仅此一项,是足以使其所向披靡的了,被人们看作“八臂神拳”。而中国武术中打击敌人的“武器”则更多,不仅有拳、腿、膝、肘,还有头、肩、胯,一共七个部位,被称之为“七拳”。但这一切比之太极拳又实属望尘莫及:太极拳,浑身到处都是打击敌人的武器。不仅头、肩、拳、肘、膝、胯、腿,而且包括前胸、后背、腹部在内的所有部位,都能打击敌人。(这就是我曾说过的太极拳的特殊的打击方法)
在中国武术中,许多拳种都是相互兼容,取长补短的。如:“心意六合拳”门派,常常要兼学“查拳”门。这叫:“查拳心意把,老虎也敢打。”而“八极拳”门则常常要学些“劈挂门”的技术。这叫“八极加劈挂,神鬼也不怕。”这样主要能使远距离的攻击和近距离的短打都能得到发展和结合。
但太极拳不存在这个现象,太极拳的作战宗旨就是“粘”,就是贴近敌人,就是近距离作战。因为只有贴近敌人,才能使敌人的拳、腿、膝、肘(尤其是拳、腿)失去作用,才能使我的:崩、捋、挤、按、采、捋、肘、靠发挥威力。其中崩、挤、靠等更是运用了不仅“头、肩、拳、肘、膝、胯、腿”七个部位,还包括了前胸、后背、腹部等来打击敌人。如“崩”:就是一种向外向上的发力方法,浑身上下处处可发。拳诀云:浑身处处有崩劲;如“挤”:就是一种利用身体的某一部位去压制敌人的方法;如“靠”:就是一种利用身体的某一部位去撞击敌人的方法。其实在实战中崩、捋、挤、按、采、捋、肘、靠是相互结合,相互变化,相互协同使用的,没有绝对的区分的。
实战举例
如图:马岳梁先师用腹部将对手顶翻在地。
这一招属于“崩、捋、挤、按、采、捋、肘、靠”中的“靠”法。就是用身体的腹部撞击对手(当然,首先要用别的招势创造战机)。
总而言之就是拳谚所云:舍去双手满身都是手
题外话
其实这一招在形意(心意)拳中就叫“丹田把”,是形意(心意)拳的一种所谓的“高级招势”。形意(心意)拳是讲究“七拳”(头、肩、拳、肘、膝、胯、腿)制敌,只有个别高手在长期的实战中,通过经验积累,达到一定境界,找到相应的实战感觉,才能使出“丹田把”------用腹部撞击敌人,因为这一招势虽然有很大的杀伤力,但在使用时是有很大的危险性的。而太极拳则不同,它能通过训练而直接达到这一境界。就这一点来说,太极拳比形意(心意)拳是略胜一筹的。人们常说:形意(心意)一年打死人,太极三年不出门。可这话又说回来了:太极三年出门就能打出丹田把,而形意(心意)实战十年未必能打出丹田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