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记录:和陌生人打招呼和精品课微视频

分类: 研究-学习 |
忙乎了10来天的一节精品课制作,今天终于在截至日期前的半小时完成了,内心还是比较舒畅的。下午结束后和儿子环绕十里长山,沿长风路、长香路、S343、G342、茅以升大道骑行一圈,很畅快。
有两件事情,在这里一并记录一下。
第一个是用语问题。前段时间在公众号“杂文诗”上看到无锡赵宪宇教授发的一篇《请给我一个优雅的称谓》,深有同感。
小区取快递的地方总是频繁的变化,一开始是一家驿站,后来转到物业,现在又挪到一家新开的驿站了。经常在的是一个五十多岁年纪的女性工作人员,负责接发快递。
因为是刚从事这位工作,能够看出她的业务的不熟练,找一个快递都要很久。这个我能够理解。毕竟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是下面每次都要发生的事情让我有点不爽。因为担心出差错,所以每次根据取件码找到快递包裹后,她都要核对一下姓名,她每次的问话都是一样的:“老板,你叫什么名字?”前面一个称谓很流行,任何陌生人都可以这么称呼,虽然我长的不像老板的样子,但这样称呼可能和“师傅”一样,也没啥能够挑剔的地方。但是她的后一句“你叫什么名字”感觉有点查户口的味道,或者是居高临下的老师责问小学生的那种(也可能是我过于敏感了)。第一次被问到,我说我姓沈,她就读出我的姓名跟我核对一下。
但后面的几次去取快递包裹时,都被这样对待,而且她因为老花眼视力明显不太好,每次都是凑近包裹看然后大声念出上面的名字,我自己感觉很别扭,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
有一次下班后去拿,小小的菜鸟驿站里挤着好几个人,算是高峰期了。同时我发现帮忙取件的工作人员也有两三人。其中有一位年龄大约60多岁的,她每次核对时都问的是“请问你贵姓啊?”,之前那位还是问的“你叫什么名字啊?”,两个问话放在一起对比,感受特别明显。这好像也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突然想到,我第一次听到“你贵姓”是在我的奶奶那里。印象中不记得是在奶奶家门口遇到一个过路人,还是在奶奶带我外出走亲戚的路上,奶奶因为一件事情和一个陌生人聊了两句,奶奶抽烟,顺手发了一支给别人,两人越聊越投机。因为当时都是附近的乡邻,报上自己所在的村庄几乎都知晓,奶奶就问了一句“你贵姓啊?”,那人回答“免贵姓*”……当时我可能还没有上学,反正不会写这几个字,但是能感觉到把自己的姓和“贵”放在一起,肯定是很被尊重的感觉了。所以这个场景给我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为学习和工作的关系,更可能因为我性格的原因,平常主动接触陌生人的机会不多,或者就是接触了也没有想要当面知道人家的姓名等信息,所以“你贵姓”也几乎从没有在我的嘴里说出过(也觉得这个过于正式所以我基本遇不到这样的场合)。
现在换位思考,也许我在课堂上当面问学生的姓名时,学生可能也会产生和我一样不被尊重、或者说不被老师重视的感觉。所以我也要反思,以后遇到类似的场景时要切记给别人应有的尊重。
总结一下,年纪大一些的人可能不一定很有文化,但说话都“很有礼数”,这个不应该在我们这些人这里丢失,要反思、要学习,体现“礼仪文明之邦”应有的面貌。
第二个就是这个精品课的事。
接到熊老师的任务布置是在国庆假期,当时也没有心思也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国庆节也想出去玩玩,这事就没放在心上。待小长假结束后,学校正式布置了这个任务。当时感觉时间太紧,且没有很好的选题,有点焦虑,感觉完不成这个任务,但转念一下又不好意思驳熊老师的面子,他几次都交待了说明他很重视,不到万不得已不好意思说自己完不成任务。
所以那几天是焦虑的,因为一直找不好适宜的课题。
后来想因为时间太紧,就拿自己以前做过的一个课例《算法及其特征》改造一下,改成适合个人解说的内容。
本来以为再套用一个模板,但是了解后发现要改的内容很多:因为定位为微课,所以授课对象是屏幕前单个的学生,所以教学活动设计要有调整,小组活动、师生问答等都不便实施。。。内容改造后删减了不少。
接下来就是录课了。之前熊老师传了一篇关于制作技巧的文章,提到通过抠像的快速制作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人像亮度和屏幕亮度两者之间的矛盾。我和同事大炜搭档了一下,互相帮忙拍摄,剪辑起来感觉效果挺好。
但是我总觉得讲课的感觉一直不太好,一开始是讲话老是容易出错,口才谈吐能力弱,同时对内容不熟悉。没办法,用了演讲者模式,但看字幕还是效果不好,说话不太连贯,眼神也漂移不定的。
编辑后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讲话的节奏比较平,没有语音语调的变化。
这是今年六月份参加市基本功比赛后发现自己的最大弊病,当时决心花大力气改变,但平时上课都是自由发挥,没花这样的功夫,这次的讲课因为时间比较紧,所以对这个课虽然不太满意,但想想精力有限,重在参与算了。
但周六的一件事,让我觉得必须要重新录一下。周六是一次全校的艺术和通用技术考试,主持考试的老师说话啰嗦的不得了,口头语多,说话总是重复,我当时听得感觉极为不好,但联想到自己上课时可能也是这种状态,那学生是要有多么大的忍耐力啊,还要强迫自己认真去听讲。所以我决定一定要重新录一遍这个课,把上课的精神状态找出来。
在监考的时候我就在心里回顾,我们学校两位学生比较喜爱的老师的上课方式,一个是顾老师,一个是纪老师,说话节奏不一定要快,但一定要把气势展现出来。我在心里模仿着他们说话的语气,特别是一位老师年纪比较大,有土话的语气感,我也要模仿感受下。觉得如果我能控制住这个说话的节奏,应该也能讲好这个内容。
第二天是20da党代表的采访通道上,一位军人说话声如洪钟,我老婆说他很有精气神,精神面貌特别好,我想每一个行业都需要这种能表达、擅表达的人才,作为教师我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后来我利用中午的有限时间,在儿子的协助下又录了一遍,感觉比第一遍好多了,说话的连贯性好了一些,内容也熟悉了,不需要一句一句去想词,镜头感也好了很多。后面再紧张的剪辑、上传,终于在规定的三点前二十分钟完成了这个任务。
特此记录一下。后面还得继续努力。
前一篇:同学转给我看的c++题目
后一篇:立体字效果制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