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 & Garfunkel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
这是一个特别的年代,美国也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美国。
反对越战、示威游行、阿甘式的成功……
二战结束后的安逸生活让人们逐渐忘记了痛苦,而战后出生的孩子也逐渐进入了人生中最黄金的年龄。这些年轻人的消费倾向迅速的膨胀,甚至安逸与享受都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膨胀,所以这时候,毒品成为他们疯狂追求的对象,除了毒品,摇滚乐成为了他们的精神支柱。
在音乐领域,那是一个神话般无法超越的年代。
在那个连“代沟”这个词语还没有出现的年代,代沟的现象却无处不在。年轻人的前辈们经历了经济大萧条、经历了世界大战,所以他们希望后代能够安逸平稳的度过一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们过分宠爱着自己的孩子。可这些年轻人却追求着个性,他们甚至叛逆性的与父母对抗,做任何事情都采用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
所以他们追求着摇滚、各种流派的摇滚,甚至迷幻摇滚、把自己打扮成嬉皮士,听Beatles、听滚石、听Bob
Dylan。在他们的观念里,音乐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的享受方式,而是自己精神的一部分,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追求真爱的表现,是他们对社会发表看法的工具。
但社会民众对这些披头散发、鬼哭狼嚎、群魔乱舞的年轻人没有什么正面评价,当然还因为他们沾上毒品。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垮掉的一代”。
是因为这些社会现象才让他们成为“垮掉的一代”?还是“垮掉的一代”造成了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我们已经不必深究。
就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一个乐团的出现奇迹般获得了几乎所有人的认同。无论是学生、社会青年、中产阶层、还是老人们,都被他们的歌声深深吸引。当然,一些硬摇滚爱好者认为他们的歌词过于华丽、乐声修饰过多、没有什么激情和个性可言。但这个乐团还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并且在至今近五十年的时间里,书写了一段分分合合的不朽传奇。
这个乐团只有两个人,他们用二重唱的方式演绎歌曲,他们的名字叫做Simon &
Garfunkel.
我第一次听他们的歌曲,是那首经典的《Sound Of Silence》。曲中第一句歌词就已经深深打动了我,“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
把黑夜亲切的称之为老朋友,这还是我第一次听到。因为很多歌曲对黑夜的描述,基本都是孤独寂寞的抒情,但Simon
&
Garfunkel却用一种亲切的口吻对待黑夜,在平凡中又带着些英国文学的味道,已经让我初次见识了民谣大师的功力。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