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美静:歌如其人,人如其声,声如其名

标签:
许美静杂谈 |
分类: 唉,多愁多恨亦悠悠。 |
听歌能听到感动的满心潮水,这个娱乐圈内,除了许美静,别无她人。
电脑里的歌,能让我听数百遍而不厌倦的,就是许美静了!
或许正是因为对她声音的偏爱,所以很少去搜索有关她的资料。千千静听里放着她的《荡漾》《边界1999》《城里的月光》《明知道》《铁窗》……虽是白天,虽是阴天,却觉得月光朗朗,一点点的苍凉感,从心底泛起来。
俺当年第一次听她,是女友推荐,那时候一个人无聊至极,她把家里的磁带拿来好多,其中就有许美静,她特别交代。听她,特别好的声音。
那个时候,我还钟情那英、李娜呢。许美静偶尔听了下,就一下子喜欢上了。特别是在夜深人静,戴上耳机,躺在被窝,夏夜的月光洒满窗台,地板上有斑驳的树影,听她如泣如诉,那不是喉咙的声音,而是心声!
从她心中来,到我心中去。
一遍一遍地听。不厌。
磁带封面上,许美静的影像很模糊,甚至有些虚幻。她长得不漂亮,皮肤黑黑的,眼神有些虚幻,整体的气质上有些苍凉,有些颓废,像秋天的一片落叶。
也许这是公司的刻意包装,后来的周蕙,与之相似吧。
我形容不出她的声音,但她声音很有质感,有识别度,声音中略带鼻音和沙哑,并且糅合着悲伤的低音,偶尔还会有突破性的高音,把女人心境唱的淋漓尽致。
她的那种女性的苦楚,不声嘶力竭,不矫揉造作,只是娓娓道来,却犹如核武器,让你的心理防线瞬间坍塌。
也许是这个世界太浮躁了,听她的歌,让音乐如月光《蔓延》,《放在你心里》,能让心静下来。共鸣,感动,热泪盈眶。
早就知道她和陈佳明的故事。以前看新闻说,许美静甚至为爱疯了,痛心疾首不已。所以就莫名的埋怨这小子,为许美静“恨不逢君未娶时”感叹!
陈佳明的词曲,许美静的演绎,真是绝了!
这样了解许美静的男人,这样能演绎陈佳明的女人,却不能在一起,总觉得是充满了《遗憾》。
大红大紫,她安静的唱歌,安静的隐退。宣传、绯闻、八卦,这些都没有,她只是一个歌者,一个痴情的可怜的第三者。
忍不住手欠了下,知道许美静原来叫许美凤。一字之改,或许更符合她的声音特质。或许就是这样的特质,感动了我们的耳朵和心,却毁了她自己的生活和梦。
看到一则新闻,很欣慰,《许美静9年后重游台湾发福8公斤精神状态好》,真好。
希望她的生活,永远是《阳光总在风雨后》,而她的声音,她的歌,则永远是《城里的月光》,把我们这些夜归的灵魂的梦照亮!
许美静:繁华过后,静听寂寞(转自天涯){美静完整史}
【静夜,想起美静】
1997年,一个略带寂寞的声音侵占了我的耳朵。
后来回想,那一年,这个声音似乎一直陪伴着我。不管是《都是夜归人》的静夜寂寞,还是《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雨过天晴,她的歌声总是恰到好处的安抚了孤独的人。而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她的唱片,唱片的名字也很孤独——《都是夜归人》。再后来,才慢慢记得她的名字——许美静。
后来看到的评论,大多把她和王菲放在一起在比较,可我却一直并未觉得她们有任何的雷同之处,除了都是优秀的歌者这点。王菲给我的感觉是在彼岸唱着红尘中的苦与乐,而美静却是身在红尘中的孤独、寂寞和坚韧。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美静的音乐从来都是那么直接的触动我们最寂寞,最孤独的那根神经。而那种孤独和寂寞并不是因为身边有伴或者身在人群之中就能解决的。因此,寂静的夜晚似乎是聆听美静最佳的时刻。莫怪至今还是有很多DJ喜欢在午夜播放她的歌,因为她的歌在黑夜里是那么容易找到我们最脆弱的地方。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美静这么让人着迷的原因吧。
记忆中,美静留下了那么多的经典,,翻出她所有的CD才发现,她从1994年发行第一张唱片至今,发行过10张唱片,这其中包括了精选与EP。而她的这些唱片都基本在1996年到2000年发行的,难得在高产的同时又保有了品质。或许就是这样她才显得弥足珍贵起来。尤其,当这个乐坛浮躁到容不下一点点的寂寞的时候,我就越发的怀念起她来了。
【知道?不知道?】
1993年,新加坡佳和唱片公司签下了一位新人,而19岁的许美静从此正式踏上乐坛。一年之后,她便顺利的发行了她的第一张个人唱片《明知道》。可惜,这张唱片最初仅在新加坡发行,台湾、香港、内地则是在这张唱片发行2年之后才推出。或许也是因为这样,这张唱片是美静所有唱片里被大众关注最低的,可是这张唱片却是美静一个非常高的起点。
《明知道》作为唱片的同名作品,的确是最为出色的一首,而这首歌日后的广东话版本《明知故犯》更是成为了不可多得的经典。唱片里收录的两个版本各有特色,或许Unplugged版本更容易让我们听到美静声音里最纯粹的东西。《影子情人》或许更多人熟悉的是林忆莲的版本,可是对于我来说,尽管Sandy是不可取代的,但这首歌我却总是喜欢来聆听美静的版本,因为那种阳光下寂寞的感觉,她唱来时最合适的。《只是这人生》恐怕是美静自己非常喜欢的一首作品了,不但精选三番两次的收录,就连让她名震内地、台湾、香港的《都是夜归人》里也在此收录,或许这首作品某种程度反映了美静的人生观。
正是这张唱片的发行让港台的各大唱片公司注意到这个有着独特气质的女生:干净、颓废,带着都市女性特有的寂寞。这正是当时那个乐坛最缺少的东西。于是,美静飘洋过海到了台湾,这才有了我们日后能听到的许美静的上华时代,而那是我们最为熟悉的许美静。
【或许是遗憾】
1995年12月,许美静终于推出她的第二张唱片,而这也是她第一次正式在台湾的唱片市场亮相。这张唱片并没有在台湾和新加坡同时推出,台湾选择在1996年6月发行了这张唱片。有趣的是,推出的同一张唱片在歌曲上有着微妙的差别。新加坡的版本最原汁原味;台湾及香港的版本或许为了增加美静的知名度,特地收录了第一张唱片内的《明知道》与《影子情人》。
这张唱片无疑为许美静在台湾的唱片市场开了个好头,专辑内的首播主打《铁窗》至今是多少人心中难舍的经典,简单流畅的旋律,寂寞孤独的歌词,实在很难不打动人。而唱片内同名的《遗憾》是我心头最爱的一首,还记得第一次听到是在某个电视剧中,片头曲是林忆莲的《夜太黑》,片尾曲就是这首怎么听都让人觉得心中有隐隐遗憾的《遗憾》。《城里的月光》的知名度恐怕是美静所有歌曲里最高的一首,歌中分隔两地却眷恋的心情让人听起来就觉得温暖。《寄托》、《远方》这类歌曲最能体现出许美静的个人特色,未必是最红的作品,却是最有味道的作品。《带我走》同样是唱片内很有风格的作品,不过对我来说这首歌的旋律远远没有歌词来的让我动心。
这张唱片奠定了许美静日后整个音乐风格走向,可是略微遗憾的是,对于内地的乐迷,或者对于我来说,认识这张唱片却是在《都是夜归人》大红之后,才红回去。有点当年任贤齐《心太软》走红带动早已发行的《依靠》翻红一样。
【寂寞夜归人】
随着《遗憾》的走红,上华唱片发行了许美静曾在新加坡发行的《明知道》。8月唱片公司再发合辑《争奇斗艳》来抬高美静的人气,这合辑最大的卖点就在于收录了美静与许茹芸合作的《爱的箴言》。1997年年初一张《都是夜归人》正式上市。这一张红透两岸三地的唱片真正奠定了许美静在华语歌坛的地位,而她的老搭档陈佳明也被公认为是许美静最适合的搭档。而这也是我第一次正式听到许美静。
这是一张属于寂寞都市的唱片,整张唱片都弥漫着夜色的孤独,而整张唱片的MV拍摄也在着重突出这点,因此唱片的主题很鲜明。同名的主打毫无疑问是精彩的,孤独的女子在黑夜里安慰受伤的心灵,有午夜喧嚣过后的清冷。而第二首打的《迷乱》无疑给我了极大的震撼,当她唱出那句“我爱你在这迷乱的城市里”,我立刻觉得这个歌手哪怕就只有这首歌就足够了。而《放你在心里》是属于美静特有的洒脱与温暖,那种就算哪怕没有未来也用力微笑的态度让人真的很欣赏。她自己写下的《颜色》极具特点,未必人人喜欢,却不落俗套。《答案》、《如此》、《挥别》则有着耐人寻味的余地。这张唱片里最后一首作品依旧延续上一张的风格,温暖而有力量,《阳光总在风雨后》,有着现在流行音乐里少有的正面和积极,难怪女排的姑娘们总是喜欢唱这首歌。
《都是夜归人》将许美静成功送上一线歌手的行列,却也是她日后被大家认定的固有印象,是幸运却也是悲哀。
【精彩无限】
1997年,台湾上华唱片接连推出旗下当家的两位女歌手的精选唱片来抢滩香港市场,两位女歌手的两张唱片都采用了经典曲目加两首粤语新歌的做法,这也正是她们成功登陆香港的重要原因。美静在4月推出的唱片名为《静听精彩十三首》,这张唱片成功的将她推向了事业最高峰,早香港和内地都创造了傲人的成绩,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许美静。
不过,这张唱片对于仅仅发行了三张个人专辑的美静来说还是显得过早了,尽管三张唱片积累了不少好歌,可如此急功近利的发行了精选在现在回顾来看实在不妥。不过,这张唱片旨在讨好国语唱片购买量不大的香港乐迷,因此并未把台湾市场考虑在内。唱片里的老歌基本都是前三张中最广为传唱的作品,《铁窗》、《遗憾》、《都是夜归人》、《只是这人生》、《放你在心里》,这些作品统统没落下。而新的粤语歌部分则是翻唱自她的成名作《明知道》,及我最爱的那首《迷乱》。前者粤语版名为《明知故犯》,林夕填下绝妙好词,成就了许美静在香港的经典,或许这首歌的知名度比《明知道》还要高。后者粤语唱成《倾城》,伟文的词也很精彩,可惜太过偏爱国语版,因此这首歌始终不能喜欢起来。
《静听精彩十三首》不但成功的为美静打开了香港市场,也顺利的让她的作品在内地成为最热门的单曲,《城里的月光》从此成了内地歌迷必听的金曲。
【思念,静静蔓延】
精选总是听不过瘾,于是等待了一年后,美静又在年底推出了新唱片,《蔓延》成为了98年年底最动听的礼物。这张唱片可以看出美静并不满足之前所走的路线,想要尝试一些新的变化。从造型到音乐,都可以看出她有心突破了,只可惜市场未必认同她当时的变化,因此这张唱片并没有预期般的红火。或许,风格太过自我,欠缺流行度是最致命的。
《蔓延》是唱片内最广为流传的作品,当年在台湾搭配李安电影《冰风暴》推出,到也成就了美静另一首大众认定的经典,只可惜这首作品并没有给我太深刻的印象。唱片内最爱的,反而是那些并没有流行起来的作品。Intro的《这一天》搭配《交通》同时出现,给人的感觉真的不是一般的好。《旋涡》也给人同样的感受,同时聆听的效果更妙。《发呆》、《白日梦》两首歌,出自一个陌生的名字,却是唱片内最大的惊喜,也最符合这张唱片里美静所要表达的情绪。《单数》是很适合在夜晚聆听的作品,也是唱片公司极力推荐的情歌,这首歌也最恰当的诠释出某种感情。《听那星光歌唱》作为收尾作品,似乎是想延续《城里的月光》、《阳光总在风雨后》的辉煌,可惜整体上都有欠缺。
《蔓延》是许美静销量开始走下坡路的一张唱片,但是这张唱片却是让人不能忽略的优秀。因为她让人听到的是感动与变化。那些感动不是来自过耳的旋律,而是用心的诠释,以及她对音乐的追求。
【是好?或是坏?】
《静听精彩十三首》的成功,让唱片公司开始盲目的攻占香港市场,在没有细细规划与经营的情况下贸然的为美静推出了第一张广东话唱片《好美静》。也就是唱片公司的急功近利,这张唱片从口碑到销量都让人遗憾,不但没有预期的收效,甚至是倒扣分的行为。
《好美静》的封套其实很让人喜欢,那种色调很构图都让人感受到美静的音乐本质。只可惜,里面的音乐并不是那么容易讨好大众,原因就出在翻唱自己的国语作品上。《明知故犯》和《倾城》的成功是让唱片公司看到捷径,可是他们却忽略了这两首个之所以成功,是在于这两首作品的国语版并未被大家熟悉。而《好美静》里的作品统统翻唱之前的国语作品,经典如《铁窗》之类统统没有放过,而蔓延里的作品则更是直接拿来唱。《蔓延》、《单数》、《玫瑰》、《听那星光歌唱》,看到这些原曲,对于粤语版实在让人很难不产生敷衍的感觉。歌词方面尽管找来高手如云,却并没有在填出经典字句。虽然这些作品单独拿来听都还是很出色,只是之前精选的大卖这次则成了绊脚石,毕竟谁愿意再收藏一张可以称为上两张唱片粤语版的唱片?
其实凭借美静之前打下的良好口碑,在稳妥的考虑下发行粤语唱片是可行的,甚至趁热打铁也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对于她这样的歌手一定不能敷衍,否则砸掉的只能是自己的口碑。因此这张唱片不管在香港还是台湾、内地,统统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就是情理之中了。
【谁说只是一场朋友】
《好美静》的遗憾让唱片公司有了反省,尤其在不愿放下香港市场的情况下,那么做出恰当的反击就是必然的。于是,在全新的国语唱片发行之前,一张粤语EP率先问世。《一场朋友》的确为美静在香港市场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尽管这张唱片里依然有翻唱,但是却有《一场朋友》这样可以称为经典的作品。而唱片公司巧妙的采用了粤语版先行,国语版后行的做法更是在讨好香港市场的同时,赢得了台湾及内地市场。
唱片公司这次并未找多位词人打造唱片,而是统统交给林夕操盘,因此整体不但流畅,而且精彩。《一场朋友》就算多年后仍旧有香港歌手拿来翻唱,可以看出这首歌绝对经得起时间的推敲,除了好听又有回味的旋律之外,林夕的词可以说是他写给美静最精彩的一首了,三角关系的苦与悲,一句“朋友”并不能化解悲哀,伤的其实是两个女人。《不见不散》也是百听不厌的好歌,林夕的词写的入骨,“笑着分手”、“真心敷衍”,字字都是血泪。《回心转意》里有女人的傻与痴,《无中生有》里的小小哲理让人不得不感叹,《情理》简短却直白。唱片收尾的那首《至少》有些温暖了起来,仿佛女子经历被悲喜,然后懂得坚强和洒脱一般,让人听起来分外舒服。《一场朋友》里的美静让我们找到了让我们感动而熟悉的许美静,可以放自己在她的音乐世界里徜徉。
【世纪末,快乐无罪】
世纪末的人们似乎都有点骚动,于是乐坛也不能免俗的开始有一些躁动的情绪。各个歌手似乎都赶在新旧交替的时候突出一些纪念的东西。美静也在1999年初带来了全新的作品,这一次她比之前的《蔓延》蜕变的更彻底,甚至唱片的第一主打也抛开了老搭档陈佳明。
专辑同名的《快乐无罪》出自那两年最火的陈建宁和陈政卿,旋律也摆脱了一般情歌的窠臼,听起来实在非常的赞。尽管这首歌当年并未得到太高的评价,可是到今天听起来,却显得那么生动而精彩。《或许可能应该》也是当年很火的林贤一创作的,我喜欢美静在那里面的调调,有点冷,却又有点暖。《边界1999》算是给世纪末的一个纪念,作品出自老搭档陈佳明,这首歌有着躁动不安的冰冷,听起来似乎是加强版的《铁窗》,但更胜一筹。《回心转意》、《至少》国语版也收录其中,或许是粤语先行的关系,因此并未觉得突兀,听起来到亲切。不过,这些作品都抵不过一首《荡漾》,这首作品可以说是我最爱美静的作品了。尽管粤语版《一场朋友》同样入味,可这首国语版却更加精彩,字字句句都让人无法拒绝,仿佛就在心中荡漾着小小的波澜。唱片结束的时候依旧用了一首很积极的作品——《盖被》。我喜欢那里面的态度,有着豁达与自我的风范。
《快乐无罪》绝对是美静在世纪末带来的最精彩的表达,她在她想要的和市场要的中间找到了最平和的点,就仿佛封套上暗紫的色调,不张扬,却吸引人的目光。
【Review/回顾】
1999年,似乎是各家唱片公司发行精选集的大集合。上华也不例外,在一系列精选之后,刚刚发片不到半年的美静也在歌迷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推出了她歌唱生涯的第二张精选集。一首新歌,搭配了15首经典可以说是非常的超值,不过还是显得有点单薄,毕竟美静的作品都收集过的人,甚至买了《静听精彩十三首》的人再买这张唱片都会显得有点郁闷。可是,这张唱片却有一首实在让人不能拒绝的新歌。
《你抽的烟》当时发行时在台湾吵的轰轰烈烈,歌名里因为“烟”的字样被局部禁播,且不论谁对谁错,但是至少这首歌被广泛关注了。不过,不管怎么说,这首歌是好无疑问的精彩。依旧不是陈佳明写的作品,因此带来的是另一种感觉,一种在爱情里受伤却痴缠的女子,第一次觉得美静的歌可以不适合黑夜,而是适合在略带悲凉的黄昏聆听。而精选部分,则是基本网罗了美静各张唱片的主打经典,《铁窗》、《蔓延》、《遗憾》、《快乐无罪》、《荡漾》,每一首都代表了她一个时期的故事。可惜,不管怎么收,这样的唱片还是会让人觉得有遗憾。作为精选,遗珠是免不了的。
其实这张唱片除了《你抽的烟》让人着迷,还非常喜欢这张唱片的封套,蓝天、白云、绿树、白衣,很难得有这样明媚的美静出现。而唱片里那句文案:“美静的特别,在她的静。”
【电光石火之间】
环球入主上华唱片之后的确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上华时代已成过去。整个唱片市场的大环境也开始不景气,新生代的歌手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老一辈的歌手开始慢慢的成为目标,而非指标。许美静也在2000年推出她迄今为止的最后一张唱片,然后淡出了大家的视线。
《静电》是这张唱片的名字,很喜欢这样一个带点遐想的名称。这是我最爱美静的一张唱片,可是据说这张唱片销量极为惨淡,直接导致了美静从乐坛消失。不知道这是不是事实,只是这张唱片的确在当时的乐坛显得太过非主流。可是这张唱片今天来听,也一点不会退流行。我想这张唱片之于美静就好比《浮躁》之于王菲,《也许明天》之于阿妹。不讨好市场,却忠于自我。
整张唱片都充满了迷离、颓废与电子感觉。就算主打的算是流行的《迫在眉梢》都显得那么的自我。更别说《昙花》、《挽歌》、《挂失》这样的作品了,听起来就是让人觉得这应该是属于美静最想表达的东西:颓废、自我却不失希望。美静写下的《今天的太阳》不知道是不是她当时的心情写照。而第一次与陈珊妮合作的《眼睛》也是让人很是喜爱。有趣的事,唱片内最后一首歌《当阳光变冷》恐怕是唱片内最温暖和坚强的歌,有点延续之前唱片最后一首作品的感觉。
这张唱片结束之后,本来期待着来年美静的唱片,结果换来的是无止境的等待。想想,还真是遗憾。
【留下,不知处的消息】
多年后再看到美静的消息,已然和音乐无关,都是乱七八糟的绯闻。而2006年的消息则是让我不胜唏嘘。不管事情如何,我怀念的还是那个唱着歌的美静,不管是《明知道》、《遗憾》也好,还是《你抽的烟》、《迫在眉梢》也罢,都是可以安慰都市的寂寞的。
当纷纷扰扰落下之后,去年又看到美静发片的消息,不过一变再变,不知虚实。但是,却可以看出歌迷的期待和盼望。总算,在去年年底的时候让我们听到两首单曲,《留下》、《不知处》,一时间又让我找到了当年第一次聆听美静的激动与震撼,或许是我们等了太久了。可是唱片录制、发行的消息总是没有任何的证实。
或许,真的应了那歌名,不知处。
不过,我却总还怀抱着希望,希望早一天能听到美静的新唱片。只希望,那一天不要等的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