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尔街日报评论:探析爱尔兰复苏的经验

(2011-10-11 10:35:42)
标签:

杂谈

    腾讯财经讯 北京时间10月10日,《华尔街日报》刊登题为《探析爱尔兰复苏的经验》的评论文章,现全文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近来,全球各大媒体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接连报道,让广大的投资者们有种坐过山车的恐惧和眩晕。谣传和担忧情绪,充斥着欧洲市场的每一个角落,而针对希腊债务偿还能力的担忧则不断升温。不过,并非所有的欧元区成员国都是“草木皆兵”,那些进行了大刀阔斧改革的成员国就是例外。爱尔兰在陷入债务困境后推行的一系列举措,就为其它负债国能摆脱各自的财政危机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和启发。

 

    在希腊债务因未能完成减赤目标而再现危机,所有人都将目光放在这个负债累累的小国时,欧盟、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也视察了爱尔兰,对爱尔兰政府削减赤成果非常满意。代表们一致认为,今年爱尔兰政府将财政赤字削减到10.6%的目标不仅能够实现,而且有望进一步降低。此外,尽管执行了严格的财政紧缩政策,爱尔兰经济今年也有望实现三年来的首次增长,预计增长率可能达到0.8%,该国的国际竞争力也将随之回升。

 

    一个去年还深陷主权债务危机,需要欧盟提供850亿欧元援助的国家,通过欧盟的救助机制,竟然成功地将工资成本降低了10%。更重要的是,在经历了初期工资和福利待遇严重受损的愤怒后,爱尔兰人能够很快冷静下来,忍痛坚持贯彻执行了财政和经济改革措施。不过,爱尔兰之所以能这么快速地重返复苏之路,除了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外,还要归功于两个非常关键的竞争性优势——有技能的劳动力和利于商界运作的监管和税收环境。

 

    而且,在陷入债务危机后,爱尔兰政府所推行的财政政策立即变得格外谨慎。早在2007年,爱尔兰的公共债务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仅为25%,预算也处于平衡状态。当然,之所以会这样,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以信贷为支撑的经济繁荣所带来的税收收入。

 

    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房地产市场的极度火暴与兴旺,仅2006年,爱尔兰国内开发商共建造了93419座住宅楼,为10年前的三倍之多。房市“井喷”的背后是银行毫无顾忌地信贷供给。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海啸,给各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爱尔兰也不例外。已经吹大的爱尔兰房地产泡沫在金融风暴的袭击之下迅速破灭,房价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从2006年的最高峰下跌36%。

 

    幸运的是,陷入困境后,爱尔兰民众和政治家很快振作起来,并且开始投入修正和重建工作。

 

    由于不能依赖汇率调整,爱尔兰只好将目标锁定在削减劳动力成本上。自2008年以来,爱尔兰制造业劳动成本已经下滑20%,这无疑等同于货币贬值20%。广泛的工资削减,是令人痛苦的,但是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自2008年1月份以来,爱尔兰贸易盈余已经翻倍,现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20%。

 

    本评论作者麦可·哈森泰博(Michael Hasenstab),是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公司(Franklin Templeton)负责国际债券的联席主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