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收藏书籍。但面对手边孩子们曾经浏览过的几种多本系列儿童读物却深深地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收藏它,不是;不收藏,也不是。诸如:《爆笑校园》《植物僵尸》《保卫萝卜》《怪物大师》《米小圈上学记》。这些书毕竟伴随过孩子的童年。直接把它们当废书本卖了,确实觉得有些可惜。把它捐给贫困地区的少儿,又怕误人子弟。把它做为藏书,又感觉没有高品味的文学与美学价值,白白浪费书橱的宝贵空间。
老实说,对于这些少儿读物,我并不欣赏,也没有耐心细致地看过。只是粗略地浏览一下。
之所以不喜欢,主要包括这么几个原因:一是,碎片式的内容表达,内容缺乏连贯性;二是,插图人物形象诡异、古怪,甚至是脱离人的基本形象;三是,绘图或插图色彩线条杂乱;四是,字体小而色浅,不便于认读。更重要的一点是看不出读本积极向上的思想意义。一些读本只是在迎合少儿不成熟的兴趣,纯属于休闲娱乐。
改革开放以来,少儿读本连同某些儿童动画片的内容与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超级漫画、卡通形象比比皆是。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但更多的是畸形形象。在设计者看来似乎形象越怪异丑陋,越能体现开放,越能体现与外来文化接轨,越能标新立异。
对比书橱里早些年根据世界名著与充满正能量的健康作品绘制的少儿读本,更觉得现在的许多少儿读物无论是教育价值、文学价值还是美学价值,真的不能与之同日而语。真的没有收藏的必要了。
近些年以来,这股读本设计之风,已经渗透到中小学的课本之中。最近,小学数学教科书的插图引发争议登上热搜。教材中的配图,不仅丑,而且似乎暗藏叵测居心。有的故意突出隐私部位,拽裙子,手放在小女孩儿胸部,还有代表色情文化的“兔女郎”。丑化中国孩子,个个像混血儿,面目臃肿,脸带皱褶,双目无神。眼睛斜视,吐露舌头,表情诡异,动作猥琐。隐藏纹身,跪式形象,流气油滑。更有甚者是画错国家地图。画错国旗上星星的位置等。这些由权威出版社、专业编辑,审核通过的教科书尚且如此,更何况民间出版的少儿读物了。
无论是少儿读物,还是中小学教材,其设计画风,应当始终坚持民族自信,为本民族的孩子成长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坚持文化自信,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积极向上向善的基本宗旨。吸收外来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文化,都要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始终用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孩子们的成长与祖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不能容忍以有害文化害人误国的行径。
(2022-6-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