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律师路上“七宗最”
(2011-01-03 01:32:47)
标签:
李庄五粮液律师证上岗培训酒窖杂谈 |
分类: 工作日志 |
2010
——京衡律师集团事务所李道演律师年终总结
2010年,律师工作单一而充实,稳定而深刻。有喜悦,有失落,有忙于工作的快感,也有环境所致的抑郁。需要总结和梳理的内容很多,在此不想做一番传统八股的工作总结陈词。特列出在这一年中,七个记忆深刻的事件或感受,有个回顾的片段,以备今后有迹可寻。
一、
巧合的是,昨天(12月30日)是李庄案一审开庭的日子,一直持续到31日凌晨一时许。跟随李庄案的庭审,两次前往山城重庆的行程是最难忘的,因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典型案例,不是每个人都有幸参与其中。李庄案是串联2009和2010的重大事件,还记得一审结束后回到家,离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刻只有10分钟。2月2日至3日的二审开庭,及引发热烈反响的陈主任上海律协演讲,我都是在场的见证人之一。这样的行程,给予我最大的收获是认清了当今中国的法治环境,律师执业的风险,以及作为一名刑事律师应有的风骨和正气。
二、
3月15日,经过精心的准备,我选择了在这有意义的日子开通了个人网站。良好的写作是律师必备的执业能力,关注天下法治热点也是律师应有的职业使命。作为一名青年律师,需要与同行前辈的交流学习,更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宣传平台。网站开通后,更新的频率还是比较快的,但是有时因工作繁忙,自己写作的内容较少。同时,也需要总结一下京衡网站的编辑工作,这一年来我主要负责点睛网的本所动态和杭州网更新,总体而言,网站的建设还是相对较好,相信依然保持省优的水准
三、
今年四月底,我参加了由省律协组织的一年几度的实习律师上岗培训,交了一千多元领了几本教课书。为期十三天的课程,也让自己从繁忙的工作中得到了片刻休闲的机会。在这段时间,我选择性地听了几堂同行前辈们的授课,受益并不都匪浅。但见识了台上诸位前辈的成功履历,也暗下决心以他们为目标,这就是榜样的力量。通过上岗培训,我知道,离领取执业证不远矣。
四、
如果说李庄案是跨年延续的案件,那么五粮液酒窖案便是横穿2010了。今年的三四月份,陈主任率先在学术网上发表了有关此案的看法。五月底,在上海所,陈主任召集上海律师开了一场关于此案的法律分析会,号召大家有兴趣皆可参与。在前一晚,陈主任给了我一本关于宜宾酒业历史的资料书,我看至入睡。尔后,我去买了有关物权法、土地空间法等书,也在网上搜索了许多资料,经过一周的构思和写作完成了“谁动了我的酒窖”一文,之后陆续写了三四篇关于此案的分析意见,这些文章也有幸作为新民周刊报道此案的素材。五粮液酒窖案经过向高院起诉、被中院拒绝、高院裁定不予受理、最高院无音信等诸多环节和过程,至今尚无定论。但通过自身的努力,对五粮液酒窖的历史背景,经租房的历史政策,行政合理性原则等问题有了一定的研究。
五、
九月初,在出差广州时得知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刑事辩护高级研修班已经在招生,赶紧报上,不为修炼得道,只求感受刑辩魅力。9月11日至9月19日,在这仅一周左右的时间里,不仅近距离见识和学习了当今中国刑辩界的大腕,而且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行,从他们身上也能看到那份执着和热情。在北京上课的每一天,我都做好学习笔记,以作后续自勉。
六、
去年领结婚证,今年领律师证,同居生活和律所执业都在这两年合法化了,这当然是最值得庆祝最快乐的时刻。8月20日,是正式给我颁布律师证的日子,也意味着我可以开始独立执业。这一年,要感谢实习阶段姚律师的帮助和教导,转正后加入陈主任团队,至此以业务提成为收入,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项任务,不管是办案还是行政事物,但总体而言,办案经验明显不足,考虑问题也不够周到细致。虽然可独立执业,但是自己的案源甚少,从独立执业的律师来说其实是不合格的。明年给自己些压力,在做好分配案件的同时,也要努力试着拓展自己的案源,在学习中成长,在压力中前行。
七、
这两年的法治环境已被认为是个大倒退时期,各类冤枉层出不穷。虽然自己没有单独办理刑事案件,但在参与或跟随的几个刑事案件中,不管是产生原因还是判决结果,但令自己心情压抑。都说做刑事的律师,有着收入低、风险高的缺点,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致命的是你据法力争却没能换来依法的结果,这对刚起步的年轻律师不得不说是个打击。我曾说,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说法其实都是律师在献媚,人家公检法根本不在乎也不搭理律师,我就曾被一法官无理地两次挂断电话。律师何时能够得到尊重了,那么中国离法治也就不远了。
其实,精彩的2010还有很多可以总结的地方。总而言之,这一年需要总结的很多,虽然看似很忙碌,但有时还是觉得空闲,或者就是内心怕自己闲。这就是律师的职业特点,自发地鞭笞你前进,因为律师行业不进则退。所以,它不是日复一日、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是你需要倾力为之奋斗的事业。
2011,作为年轻律师的我,希望积累更多地诉讼经验,因为“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