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年来本科语言学概论答题

(2010-10-21 18:14:28)
标签:

杂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汉语普通话”“”“的韵母分别是[ ][ ][i],汉语拼音方案却只用一个符号i来标写,请运用音位理论说明其中的原因。
  31.举例说明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的区别。
  32.举例说明社会距离和社会行为规范对语言社群分化的影响。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3.在下列词语后的括号内填写词语所包含的语素数量,并根据构词方式将词语分别填入下列各项中。
  破璃                 鲜花儿               黑咕隆咚   ]
  黑板                 radar(雷达)        books(书)   ]
  (1)直接成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化成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语汇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法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以下列举的都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的语句,分析各个语句中形容词的语义指向,并将它们填入下列各项中:
  文章写长了  衣服晾干了   库房堆满了   啤酒喝光了   大家吃饱了   盘子打碎了
  斧头砍钝了  房子盖歪了   毛笔写秃了   客人喝醉了   报纸送晚了   图纸画小了
  (1)指向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向施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向受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向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向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向处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5.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能指所指以及二者关系的特性。
  36.举例说明汉语句子类型可以按层级分成哪些小类

 

 

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
.找出下面各项中的成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走了    员工     好吗    胖乎乎    朋友
31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结构
 
                       
32
.分析下面组合中变元的语义角色
吃食堂    喝开水    写文章   飘雪花    涂蜡笔    读课文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3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什么?
34
.导致鸡不吃了产生歧义的原因是什么?
35
.复合词可以分为哪几类?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6.举例说明句法手段的主要类别。
37
.语言发展演变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说汉语的人可以用“苹果”这个词指称大小、形状、颜色、味道各不相同的苹果,而不必为每一个具体的苹果设立一个名称;另一方面,当人们听到“把盘子里的苹果给我”之类的话语时,又很容易确定话语中的“苹果”具体指的是哪个或哪些苹果。请根据语义的性质说明其中的道理。

37.结合实例说明字符与一般图形符号的异同。

38.结合实例说明社会的地域分化对语言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假设某一语言音位系统中的辅音音位只有/p, b, t, d, ts, tş/,请列出/t/的区别特征,并说明理由。

40.下列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与同组的其他三个在语汇类聚关系上不同,请指出该词语,并说明有什么不同。

A.妈妈       奶奶   姐姐   妹妹

B.音位       泉水   纳米   函数

C.汽艇       火车   地铁   飞机

六、论述题(本大题包括第4142小题,第41小题10分,第42小题8分,共18分)

41.试各举一例说明语法与语音、语汇、修辞、语境、逻辑等现象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42.举例说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

  30.找出下面各项中的成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走了 员工 好吗 胖乎乎 朋友

  31.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结构

  一

  32.分析下面组合中变元的语义角色

  吃食堂 喝开水 写文章 飘雪花 涂蜡笔 读课文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

  3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什么?

  34.导致鸡不吃了产生歧义的原因是什么?

  35.复合词可以分为哪几类?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

  36.举例说明句法手段的主要类别。

  37.语言发展演变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7.谈谈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38.语言规划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分析下列词的本义和派生义。

皮毛

细软

首饰

40.分析下列多义句是什么原因引起多义的,通过变换句式或者加上一定的语言环境可以表示哪几种不同意义:开刀的是我父亲。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8分,第42小题10分,共18分)

41.汉语方言间的差别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42.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有哪些?举例说明。

音素

33.基础方言

34.语言迁移

35语言获得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现代汉语词典》对“鸟”的释义是:“脊椎动物的一纲,体温恒定,卵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龙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的鸟都会飞,……”一般人对“鸟”的词义的理解并非如此科学、准确,但并不妨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和理解“鸟”这个词。请根据有关词的“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的观点,对这种现象进行说明。

37.文字改革有哪些类型,请结合实例予以说明。

38.简要说明语言起源必须具备的三个方面的条件。‘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汉语普通语中的元音[ ][e]可以看作一个音位的两个变体。请根据下列语音材料,分析这两个元音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将它们归并在一个音位中的理由。

[mei35]                            [tuei55]

[m u35]                    [tu n55]

[m n35]                    [ti u55]

40.下列ABC三组单位的两个成分之间都能插入其他成分进行扩展,但情况不同,请说明三组单位各自的扩展特点,并各举一个同类的例子。

A.大车

B.铜壶

A.唱歌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8分,第42小题10分,共18分)

41.“语言”和“言语”具有怎样的区别?区别“语言”和“言语”对语言学和现代汉语研究有什么意义?

42.语法意义的类叫作“语法范畴”,其中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类是“词法范畴”。请参考下面的答题示例,试定义和举例说明语言中其他几种词法范畴(答出5种即可)

示例:“性”范畴是一种体词属性范畴,指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如俄语、德语名词都分阳性、中性和阴性;俄语用词尾表示,德语用冠词表示。动物词语的性往往跟动物本身的雌雄有关,但其他词语可能与事故的性属性不一致。如德语“Das Sofa(沙发)”是中性,法语“le fauteuil(沙发)”是阳性。“太阳”一词在德语、法语和俄语中分别是阴性、阳性、中性。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

32.语法单位的形成关系

33.义素

34.音位文字

35.语言的亲属关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举例说明单纯词与单音节词、合成词与多音节词的区别和联系。

37.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

38.举例说明语言的发展演变为什么只能是渐变的。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下面都是“动词(着)+形容词”构成的词组,试从结构形式(A)和语义指向关系(B)进行分类,分别填入各项中:

坐着挺好       显着不高兴           看着伤心       透着轻浮       躺着不合适

听着刺耳       走着累                  闻着臭、吃着香

A1主谓词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2动宾词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3连动词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1形容词陈述指向动词,或动词支配指向形容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2形容词说明指向动词的施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3形容词说明指向动词的受事(客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说明“他说不好”有几种意义,并分析歧义产生的原因。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10分,第42小题8分,共18分)

41.谈谈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和声韵调分析法的区别和联系。

42.举例说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

32.韵律特征

33.语系

34.文化局限词语

35.中介语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说汉语的人可以用“苹果”这个词指称大小、形状、颜色、味道各不相同的苹果,而不必为每一个具体的苹果设立一个名称;另一方面,当人们听到“把盘子里的苹果给我”之类的话语时,又很容易确定话语中的“苹果”具体指的是哪个或哪些苹果。请根据语义的性质说明其中的道理。

37.结合实例说明字符与一般图形符号的异同。

38.结合实例说明社会的地域分化对语言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假设某一语言音位系统中的辅音音位只有/p, b, t, d, ts, tş/,请列出/t/的区别特征,并说明理由。

40.下列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与同组的其他三个在语汇类聚关系上不同,请指出该词语,并说明有什么不同。

A.妈妈        奶奶       姐姐       妹妹

B.音位        泉水       纳米       函数

C.汽艇        火车       地铁       飞机

六、论述题(本大题包括第4142小题,第41小题10分,第42小题8分,共18分)

41.试各举一例说明语法与语音、语汇、修辞、语境、逻辑等现象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42.举例说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

32.发音部位

33.向心词组

34.音节文字

35.第二语言教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以词类和音位为例说明什么是聚合关系。

37.举例说明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几种手段。

38.简要说明语言和思维有什么不同之处。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40.下列词组都是“动词+动词”的结构,可以分别构成联合词组(A)、动宾词组(B)和动补词组(C)。请每类再各举一个例子,并说明各类词组中动词的特点。

 

A.研究讨论/讽刺挖苦

B.打算回家/禁止通行

C.挖掘出来/搬运上去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8分,第42小题10分,共18分)

41.举例说明普及民族共同语的实质和特点。

42.结合实例说明词的派生义产生的现实基础和基本途径。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

32.轻音

33.语言规划

34.语言遗传机制

35.应用语言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举例说明音位和音素的区别。

37.说明文字类型的分类标准,指出汉字所属的类型。

38.举例说明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把下列汉语合成词中所有的语素提取出来,分别填入ABCD四项中:

飞机    美滋滋     甜头

A.自由语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黏着语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实义语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虚义语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分析下列各组近义词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

A.水泥   洋灰

B.看法   见解

C.鼓动   煽动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8分,第42小题10分,共18分)

41.怎样理解语言和种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42.按照不同的角度,语法现象可以分为“词法部分和句法部分”、“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核心语法和外围语法”,举例说明上述不同划分的两个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