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百度文库侵权商业模式杂谈 |
最近百度文库版权纠纷一事闹日沸沸扬扬,一直以来,百度文库的版权问题都是作家们的心头之痛,而且时不时也有一些作者来讨讨公道,但还没有集体的力量,百度也一直保持沉默。直到“3.15”,50多位作家联手声讨百度文库的“战书”,说百度是个窃贼公司,偷走了大家的作品,百度才有了回应。百度的回应是要用技术手段从源头控制用户对侵权作品的上传。其后,当双方谈判破裂后,百度又声称自身是免费分享平台,拒绝承认侵权事实。由此,声讨百度的作家群体快速扩大,韩寒连发谴责性质的博文。外界广泛的质疑,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百度终于在3.26 发布声明致歉,称三天彻查。这次行动很快,处理力度很大,3.27我上百度文库,以前的小说、文章、资料等,10篇中有6、7篇都被删除了。
双方争论的焦点:百度(资料分享)vs.作家(侵权盗版)
百度一直坚持,文库作为免费文档分享平台,所有的文稿、档案等资料均来自网友上传,此前没有任何广告或盈利,虽然最后的态度有所软化,但在最基本的是否侵权问题上绝不退让。从这方面看,百度还是没有被作家们逼到绝境,因为他们仍然在观望,因为这件事还没有过“官”(法律)。
而作家们则一直坚持百度是侵权盗版,甚至断言:“如果所有的书都可以免费阅读,那么长久下去,必将无书可读。”,这也是事实,大家都来看不花钱的书,作家就没有创作激情了。但版权法规不够细致,致使依法保护版权面临困难,除了著作权法中五十年的时效,在实际操作方面,情势大多是不明不白。
一个“利”字可以解释所有发生的一切。在网上看到一个例子,有一个并不是太热门的书,书名是《苏共亡党十年祭》,这本定价22元的书,截至3月26日,已在百度文库上被浏览1591次,下载393次,这就给出版社带来的市场损失折10万元左右。可想而知,畅销书的损失比这不知要大多少。
当然,对公众来讲,网络阅读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免费”,他们很少考虑过是否侵犯作者权益的问题。而公众的这种“不问是非”的舆情支持,也让百度有了更多的观望依仗。
解决之道
要解决这种矛盾,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必要的,当然,公众的版权意识也应该提高,遏制侵权盗版,用户的作用非常关键,但实事求是地讲,现阶段,这方面还真有些难度,“免费午餐”与主动付费之间还是前者的吸引力更大些。
那么,建立一种能够兼顾创作者、读者以及网站三方利益的商业模式就是非常好的解决之道。谷歌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子,就是先与作家商谈取得授权,用户检索先是出现目录和概览,若继续下载将会收费,并与版权人分成。网站与作家的利益都兼顾了,而网民对这种付费模式也不陌生,付费下载音乐、影视都已是常规。
让我们高兴的是,百度在3.26声明中已经明确表示,正在积极推进与作家、出版社的合作,通过用户付费阅读和广告分成等模式获取收益。百度文库是否已经找到一种实现良性生态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