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全球企业计算市场正在进入寡头时代。现在,IBM、惠普、甲骨文,正在通过积极的并购,扩大自己的实力,消灭潜在的竞争对手。
从2002年,惠普收购康柏开始,全球企业计算的格局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现在,惠普通过收购EDS,再次确立了向IBM挑战的能力。这2次收购只是惠普众多收购的代表。企业计算领域在过去5年里发生了大量的并购交易,其中微软并购了79家公司,IBM并购了60家公司,EMC并购了40家公司,惠普并购了34家公司。
Oracle思想的转变代表了这样一个潮流。十多年以前,埃利森原本是很看不起那些通过收购实现成长的技术公司的。在1977年出资2000美元与他人合伙创立甲骨文之后,他经常嘲笑竞争对手只会收购不会原创。也许是受到其他公司的影响,一切都在2003年6月6日发生了变化,他正是在那一天对竞争对手PeopleSoft发起了敌意收购。埃利森在纽约卡莱尔酒店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将那次的敌意收购交易称作软件行业新纪元的黎明。他当时预言:“整个科技行业将由屈指可数的几家规模非常大的巨头所控制。”
而在过去的4年里,甲骨文首席执行官埃利森一直在通过收购交易尽可能地为公司谋利。甲骨文在过去的4年里付出了300亿美元的资金收购了总共56家企业,预计甲骨文本财年的营收将达到240亿美元,甲骨文的股价必定会继续大涨。甲骨文最近提出的收购交易是以7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un,这项交易还需得到欧盟监管机构的审批。如果交易获批,甲骨文就可以首次开辟硬件业务,并大幅拓展埃利森帝国的疆土。
对客户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事情。很多人担心,如果全球企业计算进入寡头时代,那么,一旦与魔鬼达成协议,就很难脱身了。它们在不断地敲诈客户,客户对此感到非常不爽。对很多客户来说,现在的业务被捆绑在固定的一家供应商身上,因为换用其他同类产品的代价太大了。于是,在很多时候,只能“任其宰割”。一旦成为寡头,那么供应商就不愿意调整价格,客户完全被他们吃定了。他们变得越庞大,他们的势力就越强,客户就越是难以与他们协商价格。现在,在经济危机环境下,很多供应商都调整了自己的价格。这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事实。
事实上,在很多年前,中国的金融行业就面临着如此的麻烦。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众多核心业务,都基于一家供应商。虽然大家意识到这会是一个巨大的地雷。因为一旦产品升级换代,国内四大商业银行需要付出的代价将会巨大。
分析人士认为,那些感觉自己受到技术巨头们压榨的企业用户如果真想市场上有更多选择的话,它们也许必须改变一下自己的行为。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之后,企业用户们不再考虑从初创公司处采购,因为大部分初创公司都不能兑现它们的承诺。如果想得到更多的创新技术,企业客户们也许该冒一点风险,跟初创公司们再次合作。风险投资者MarcAndreessen说:“如果他们想看到更多的新技术,他们就必须更积极地接纳初创公司。他们必须勇于尝试。”
企业计算的寡头市场正在到来。市场在进步,客户的代价可能会更加巨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