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婚姻情感心理咨询
婚姻情感心理咨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858
  • 关注人气:41,1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婚姻心理治疗—夫妻吵架应学会接纳性倾听

(2009-08-30 16:37:28)
标签:

杂谈

分类: 家庭心理咨询

                           婚姻心理治疗—夫妻吵架应学会接纳性倾听

 

  当婚姻出现危机时,你会怎么做,在美国,接受婚姻心理治疗是很多人的选择,在我国,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也选择这种方式,婚姻心理治疗是以夫妻关系及婚姻问题为主要目标而进行治疗的方法,其中从促进沟通入手解决问题师婚姻心理治疗的策略之一,我们从如下对话开始,学会沟通中的接纳性听:
 丈夫:“说好7点到餐馆的,你没到,还撒谎。大家都在问我你在哪里,我什么都不知道,我觉得自己就像个白痴!”
 
  妻子:“开什么玩笑,你知道我是不撒谎的。”
 
  丈夫:“你不守时,让我在一家人面前很没面子!”
 
  妻子:“到底谁让谁没面子?!餐桌上你在大家面前教训我,居然还敢说我不给你面子?!”
 
  ……
 
  天,真是大大不妙。
 
  这对夫妻在倾听彼此话语时犯了大忌,如此的沟通方式,最后导致的结果一定是大吵特吵,不欢而散。沟通时倾听很重要,但正确的倾听,则更是男女相处的重中之重。
 
  倾听有秘诀吗?当然有。
 
  倾听可分为防御性倾听、攻击性倾听和接纳性倾听三种。
 
  当听出对方话语中的指责,做出自我保护性的回应时,就是“防御性倾听”,例如:否认、辩解等。而做出指责性的回应时,就属于“攻击性倾听”了,例如:攻击对方缺点。
 
  从这位网友夫妻争吵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妻子的前一次回应:“你知道我是不撒谎的”,是“防御性倾听”;而后一次回应:“到底谁让谁没面子……”,则属于“攻击性倾听”。这两种倾听法,其造成的结果都会是破坏性的,彼此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过错上,防卫心不断增加,争吵愈演愈烈,当然并非明智之举。
 
  高情商的倾听则是“接纳性倾听”,即用体谅的态度倾听对方的话语,不因被指责而恼羞成怒,试着冷静调整自己的思想,从伴侣的“抱怨”中体察出他真正的需求,从而把注意力从“他指责我……”转移到“他希望我……”上,将伴侣所说的负面话语,理解出正面的语意。
 
  想要让爱情不遭受破坏性争吵的伤害,那就需要学会“接纳性倾听”的技巧。快快来练就为对方负面话语“排毒”之幸福内功:
 
  第一,察觉情绪感受。
 
  伴侣脱口而出:“你真自私!”糟糕的倾听会是“我才不自私呢!”或是“你才自私!”这样的对话结果,往往会演变为因“谁自私”而争论不休,互相攻击。
 
  比较高明的做法是,当伴侣发脾气,说出一些指责性的话语时,排毒高手不会觉得受责备,而是看清隐藏在话语背后的情绪,了解伴侣当下的感受,用“他觉得……”代替负面词语。例如,“他觉得生气,因为我没有守时”,而不是“他在骂我不诚实”。这样一来,就成功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能对伴侣的情绪感同身受。
 
  第二,理解心理需求。
 
  伴侣会抱怨,是因为他/她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因此排毒高手会从伴侣的抱怨中,了解他需要被满足的心理需求,用“他需要……”解释“他觉得……”。例如:“他需要让大家觉得,我很尊重他。”
 
  第三,明白行为要求。
 
  仅仅了解伴侣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并不能完全地清除话语毒素,想要真正地解决问题,则要“化需求为行动”。细心的“排毒高手”能够从伴侣的指责中,找到自己可以改进的行为,用“他希望……”满足“他需要……”。例如:“他希望我能多在乎他的想法。”


                                          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    王老师
      
                                          北京:010-82628349   82626445

                                                    82623416   82623417
                                          网址:
http://www.pkuboss.com

                                               http://www.shenzhenpkuboss.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