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心理变化
(2009-06-23 10:45:13)
标签:
情感 |
在恋爱阶段,尽管两人相亲相爱,但是没有法律保障,稳定性不强。结婚以后,法律的效力使当事者具有“稳如泰山”的心理。这种稳定感,使年轻夫妻(尤其是丈夫)不像在恋爱阶段那样细心体察对方的感情要求和变化,怠慢之心从此产生。
婚前,大多数男女青年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在经济上多由父母当家。婚后,一般都过小家庭生活,就得独立持家。于是,不带有浪漫色彩的家务劳动接踵而至,新的人际关系(如婆媳关系、姑嫂关系等)也摆在新人面前等待处理,生活比热恋时繁琐得多、复杂得多,因而产生了一定的心理负荷。
就男女双方关系来说,婚前虽然彼此有一定的约束,但各自的社交、经济、爱好、娱乐等都有很大的独立性。婚后就不一样了,各自的活动都有较大的依附性和制约性,社交、爱好、言行甚至感情的流露,一般都要兼顾双方,原先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如果还像婚前那样生活,一定会产生种种意想不到的矛盾。
向往感和现实感的转化。热恋中的男女双方,都对婚后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有着种种甜蜜的向往,这不仅因为独立的家庭生活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从未品尝过的新果,而且还因为热恋中的双方,由于爱慕心理的作用,往往看对方的优点、长处多。小家庭建立后,彼此无保留地相处,相互之间的了解越来越全面、真实,原先不可能充分了解的一些侧面,都豁然展现在眼前,各自的缺点和弱点也更加充分地暴露了出来。此外,在恋爱阶段,恋人都对对方的心理、生理等方面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可是,结婚以后,对方对自己的吸引力明显减小,因而相互之间就会相对冷淡下来,甚至会产生某些不满情绪。现实的家庭生活,远比不上他们憧憬中的蓝图那么迷人。这种不同程度的失望感,很可能成为夫妻矛盾的潜在根源,使新婚夫妻面临着生活和感情的考验。
据统计,当代世界各国的离婚率,最高的是婚后2-5年的青年夫妇,它竟占全部离婚数的70左右。所以,心理学家将该时期称为婚姻的危险期。
那么怎样避免这种失望感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增加婚前的彼此了解和婚后的彼此谅解,要降低对对方的要求,把你心目中的他(她)从理想化的偶像落到现实中来,应该学会相互适应,双方都能为对方着想,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并且务必不要把婚后的生活想象得太美满。如果有了这些充分的思想准备,你兴许会感到,新的生活比你想象中的还要欢悦,婚后的蜜月可以无限延长。
燕园博思心理咨询
电话:010-82623416
0755-8379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