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就《高原落日》的结尾致海波 (梁清祥)
(2016-03-09 22:33:06)分类: 相关评论 |
海波,你好!
我仔细拜读了你所写电子版《高原落曰》的第6章后半部部分和第七章(与我已经熟读的已正式出书的文字版《高原落曰》〔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第1版〕在内容上截然不同。依你所言:之所以不同是因出版社的责任编辑不认可原作〔电子版〕的写法,只好改写)。整个大队村毁人亡的惨剧,尤其是那些绝望了的村民们近乎殉道者般的赴汤蹈火,使我的感情世界受到了强烈地冲击,产生了许多难以名状的痛苦,有压抑、有失落,而且如梗在喉,似乎不得不吐。但吐起来,却又好像吐不尽,甚至不想吐。处在了一种十分矛盾、困惑的状态。
我不明白作家为什么要把失败写得如此惨烈?如此彻底?以致我的心理已经无法承受了。处在了崩溃的边沿。人算不如天算造成的绝望,是要表现在大自然的不可抗力,即天灾之上。或者表现在(社会经济)体制上存有无法改良的根本性缺陷或农耕生产方式的不可逆转的最终发展趋势上;而不应表现在工程自身存有的可以预见、可以避免或可以修正弥补的重大缺陷上。因为,如明知确有上述缺陷,还不去纠正弥补,而放之任之,以至最后酿成悲剧。这样的情形应该就是人祸了,良儿就真成了疯子了。
我最近一直在反复看书,文字版《高原落日》的结尾是光明的,也合理一些。 我最欣赏的是《高原落曰》的初始版《农民儿子》的结局,虽然也是悲剧,但悲壮而有度,给人存留了生活的希望。 而现在电子版结尾中的悲剧的发生,依书中人和事的发展脉络来看,好象也不应是必然的,没有必须如此的合理性。依我看,这种发展和结果的产生,也只是 因为作者写作时,就已把《高原落日》设定为悲剧,认为“几代人,想尽法子都不济事,决心越大,失败越惨,这是因为农耕文明已经失落,农村已经没有了出路。事情不成不是人为,是大势所趋”。由于作者思想上有了绝望的念头,笔锋一转结果就出来了。没有细节上的铺垫,突如其来的悲剧。那么社员们为大坝工程的倾家荡产式的捐献,生产队在大坝工程上豪赌般地投入,社员义无反顾的拼死劳作,岂不如恶作剧般地毫无意义?那么老县长的3千元钱,他的水渠要开好,大垻防渗工程也一定要做好的嘱托,难道不是白给白说了吗?他说良儿是野心家,岂不是一语中的了吗?卷四五、六两章所表现的内容如何与后面的描写有机衔接,都应认真推敲。
另外, 你说“小说里没有坏人”。从你的写作意图上看, 小说里似乎也是没有坏人的。但我並不认同你自己的说法,因为依小说的表现手法,就许多事件的动机和结局而论,良儿就应该是一个十足的“恶魔”。如老县长言,良儿为了自己成为“救世主”的梦想,为了自己当“土皇帝”可以“任性”的私欲,草率行事,不经任何论证,仅凭个人拍脑袋,便硬行不可为而为之事,拿高家河全村人的身家性命去赌博。应该说事情不成的原因,就是人为的,是人祸所致。大坝工程不是不可以失败,问题是失败也必须合理,如施工的技术力量达不到,物质基础不行,而且造成上述问题的前提,还不应是主观上的明知故犯。小说中的人和事既然已活生生地站立在故事中,我们就要遵循事物发生、发展和消亡变化的一般规律。不能因为人和事是虚构的,作者就可以不守常理地随意拿捏它们,想让它造成悲剧,它就硬生的非要失败,能成功也不行。
我的意见并不成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此文仅用作我们之间的相互探讨,请不要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