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祥的黑白木刻(三)
标签:
刘宏祥黑白木刻海波陕北文化 |
分类: 随笔杂文集《谈天说地》 |

画上是一个架子,上面挂满了用具,其中有农具、灶具,还有别的。什么是小农经济,用标准的语言说很不容易,用农民的话说就比较简单了:“活人的人什么也得有!”现在闲话少说,介绍画上的这几样用具。
首先介绍这个架子。这样的架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专职”的:墙上钉两个木楔子,木楔子上绑着根木杆子,没有别的用处专门挂用具的;另一种是“兼职”的:牲口圈的檐檩子,储粮食的囤架子,甚至院子里的树杈上,都派这个用场。画上的这个架子是设在墙上的,是专职的,看得出这是一家“爱好人”。
石磨和毛驴

锻磨的石匠是陕北农村当年雇佣率最高的匠人,不但成了年老石匠继续挣钱的机会,也成了初出道新手们的实习的平台。一般而言,出来锻磨的都不是一流石匠,要么体力不济,要么手艺欠缺,这就给那些滥竽充数的人提供了施展手脚的可能。为了避免上当,人们都请熟悉的匠人,生人一般不请。
俗话说“磨道里的驴——永远踏不上新征程”。这话年纪大一点人都明白,因为他们见过驴拉磨;但给年轻人说就不行了,他们连驴也没见过,更谈不上见过驴拉磨了。好在这幅木刻表现的就是驴拉磨,可以看得明白。
当然还有看不清的,我得细说。一,所有拉磨驴都戴着眼壳,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担心它头晕;二,所有拉磨驴的缰绳都附着一根棍子,不是用来打它,而是用来防它——防备它偷吃磨盘上的东西;三,在拉磨时最不听话的毛驴,不是因为胆大而是因为胆小。它们不清楚主人为什么要蒙上它的眼睛,总以为生命受了了威胁,于是就拼命挣扎;四,石磨进粮的小洞里插着的小棍,不是装饰而是设备,用来减缓进粮的速度,为的是把进去粮食磨得更细碎一点;五,磨面最忌空磨,因为空磨时着力处在磨齿,磨齿磨平了石磨的寿命也就完蛋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