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路居士
北路居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21
  • 关注人气: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蒲州蒲津渡遗址散记

(2009-09-12 23:34:57)
标签:

铁牛

浮桥

老者

普救寺

蒲津渡

山西

杂谈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蒲州蒲津渡遗址散记 
摄影、文/北路居士 
 外链图片 
 外链图片 

 

到了山西永济的第二天早晨,老七我们俩就早早起床,经饭店的人指点,去乘永济至蒲州的公交车去看张生喜莺莺的普救寺。可是到了普救寺门前,尚不到七点。普救寺还不售票。于是,我们决定先去看蒲津渡遗址和鸛雀楼。蒲津渡遗址距普救寺几公里的路程,因为没有公交车,一是打的,一是步行。我正与老七商量间,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来到了我们俩跟前:“二位是去大铁牛吗?”老者说的大铁牛就是蒲津渡遗址。 

老七说:“是啊!” 

“我拉你们去吧!”老者征求这我俩的意见。 

看我俩犹豫不决,老者又说:“二位看完大铁牛还看鸛雀楼吗?” 

老七说:“看!” 

老者说:“那样吧,我把你二位拉到大铁牛,你们进去看,我在外边等。看完在拉着您们去鸛雀楼。我还在外边等。你们看完了。我再把你们拉回来。最后再付钱!” 

“多少钱?”老七又问。 

“二十元。”老者回答。 

好,您这么办。我们坐您的车!”老七说着,我俩来到了老者的车跟前。原来这是一辆小型面包。老七给我拉开了车门。我们上了车。 

    老者很健谈,他主动的给我们蒲津渡遗址:“这蒲津渡是古代黄河的一大渡口,就在古蒲州城西门外的黄河东岸。这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陕西和山西的交通要道,听说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在这蒲津渡修过浮桥。那浮桥先是用木桩固定,到了唐朝,就铸造了八尊大铁牛固定浮桥。河的两岸一边铸造两尊,那大铁牛代替了木桩,也叫‘镇河铁牛’。听说到了元朝,这浮桥就不用了,那大铁牛也闲置了。随着黄河故道的变迁,这铁牛就被泥沙埋在了地里。到了可1998年才发现。八尊大铁牛都在山西地面。” 
     老七不解的问:“怎么还都在山西地面?” 
     那老者说:“这山西和陕西就隔着一条黄河。蒲州与陕西的大荔县隔河相望。原来这黄河蒲津渡的浮桥西边是大荔县、东边是古蒲州。那大铁牛一边桥头两对,所以有两对铁牛应该是大荔县的。可这次都成了山西的喽!”老者说着竟然有些自豪。 
老七还是不明白:“那位为什么呢?” 
老者哈哈大笑:“没听说有句民间谚语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来是大荔县的地盘儿,可是黄河故道向西边移动了。大荔县的地盘就成了山西蒲州的地盘儿了。” 
我和老七恍然大悟。原来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谚语就出自陕西和陕西这黄河两岸。因为这条界河是南北走向。两岸是河东河西。今天在河东住着,黄河一改道就跑到河西去了。后来这句话就被引申为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有时候会向反面转变,难以预料。 
我们很快来到了蒲津渡。我俩下了车,老者说:“我到那边停车场等二位。不用忙。慢慢的看。” 

我说:“好!您辛苦!” 

蒲津渡的大门是新建的仿古大门,中间三间,两边各两小间。大门上边悬挂着一块黑色门斗,上写:“蒲津渡遗址”,大门两侧共有两副对联。外边一幅是:“有幸今生重见千年古渡;无须远步便进万里名桥”。 

老七我俩购票进入蒲津渡遗址。迎面是一条长长的甬道。甬道两侧是绿树,绿树处插着一些彩旗。甬道的尽头是一石牌坊,石牌坊上面写着“古渡梦境”。过了石牌坊是一广场,车、轿等一些仿古物件点缀其间。旁边新立一石碑,记载着重现蒲津渡遗址事宜。过了晋侯亭,前方有一高台,高台上便是唐代的大铁牛。只见四个大铁牛,四个铁人,齐齐的站在了平台之上。每头铁牛的尾部都有一伸出来的粗铁棍。一看便明白,这是用来拴绳固定浮桥的地方。细看铁牛和铁人,四牛四态,四个牵引人也是各具神态,但是,大小几乎均等。最后得知,这四尊铁牛铁人铸于唐开元十二年(724),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据说,这每个铁牛重七十多吨。露出地面部分,每头牛约三十吨,埋入地里的底盘和铁柱约四十吨。不用说埋在地里部分,就是牛的本身和底座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拉动?看到此,我不禁对我国古代的铸造艺术大加赞扬。这七十多吨的铁牛是怎样铸造出来的?看起来,我国的铸造艺术,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就在世界领先。 

拐过弯去,见到了蒲津关牌楼。这就是古蒲津渡遗址。过了牌楼是在遗址上模拟的黄河蒲津渡浮桥。浮桥两侧各有四头铁牛固定浮桥。过了浮桥是大庆关。这就是的哥说的,古大荔县一头的黄河浮桥入口。看这遗址浮桥,思绪万千。我们的祖先的思维和建筑、铸造技术并不比现代人差。在某些领域可以说超过了现代人。原因就是,这蒲津渡处在中条山和华山之间,中华之间体现了古中国的先进技术。我们为中华民族有这样的技术而自豪。 

在浮桥的不远处建立了情人岭和水帘洞。浮桥的下边,有一座人工吊桥。游人可在吊桥上悠悠而过,充分体现吊桥的乐趣。这些建筑可能是为了将蒲津渡遗址建设得更有吸引力。在蒲津渡遗址周围,建造了很多楼台亭阁和长廊,每个小亭和走廊都介绍着山西的古名人,和山西的故事。是古蒲津渡遗址成了一座现代的仿古花园。 

我们终于看完了蒲津渡遗址。我和老七怀着对古人崇敬的心情离开了蒲津渡遗址。出了大门,我又望了两眼这“三十点河东,三八十年河西”,原来属于两省,现在都跑到山西地面上的蒲津渡遗址。 

外链图片 
  
外链图片 
  
  
 
  

 

    
 
外链图片

外链图片

外链图片

外链图片

外链图片

外链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