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少年心理咨询:“为什么孩子总说我不理解他?”

(2010-04-13 10:31:54)
标签:

理解

父母

孩子

青少年

青春期

分类: 网友提问

            青少年心理咨询:“为什么孩子总说我不理解他?”

 

               “为什么孩子总说我不理解他?我已经很努力了呀!”

   

老师您好

    我的孩子考试落后了许多,为了不给他压力,我尽量压抑自己心急如焚的内心,告诉他,孩子,没事,只要你努力了,成绩再下降我也能接受。孩子听了我的话更加烦躁了!还说,我怎么这么不理解他!

    孩子需要家长理解的到底是什么?

                                                  本溪

 

 

 本溪

     您好。

     看到你的提问时,我感觉你写留言时也是挺“心急如焚”的,没来得及把孩子遇到的问题比较完整的说一下,而直接问“孩子需要的是什么”。那我根据你提供的不多的信息,来简单回答一下。

从你的留言中我看到的是这么几个情况:

   1、孩子最近的一次考试成绩下降了很多

   2、您为了“不给”他压力,所以压抑自己着急的情绪。

   3、您告诉他:“没事,只要努力了,成绩再下降也能接受”

   4、孩子听完你的话反倒更烦躁了

   5、孩子认为你根本不理解他

   6、孩子认为你不理解他的心理,这种说法让你更加不能懂他的心理。

   7、您认为您付出很多,所以他不该认为您是不理解他的

 

那么我们一步步来看。

  (一),孩子不管是一次普通考试,还是期中、期末的重大考试,他学习成绩的起伏,引起了你的很大的焦虑。那么,您可以先想一下:成绩起伏的这种情况是你更在意,还是孩子更在意?     

  (二),因为孩子学习的情况,你压抑了自己负性、着急的情绪。这是您的一贯风格吗?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遇到情绪的变化时,您也倾向于“压抑”自己的各种感受吗?

  (三),当你告诉孩子“没事”的时候,你本意是想传达比较淡定,比较坦然的看待失败的心愿。但是,这一阶段的孩子是有很强的自尊心,当成绩下滑时,孩子会因此产生小小的失落之感。而您“不把这个事,当成一回事”的说法,其实是否认了孩子产生这种感受的必要性,或者直接说可能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而您说的“成绩再下降也能接受”这一句话,您的心态是:希望他能保持继续努力的状态,这次的失败父母能接受。其实强烈的暗示了:你的学习作为父母是有不能接受的范围的。另外一种不好的暗示是:你的学习也高不到那里去,以你的能力也就这水平。这是由这一阶段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他们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在意别人的评价。

   (四),青春期的孩子有两个特点:“无理性”和“无逻辑性”。无理性体现在,他们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厌倦、烦躁,而自己调节的能力又比较差。无逻辑性体验在:很多事情不是按成人的思考方式和严谨的推理的。

    当你的孩子由于您的不理解产生厌烦的情绪是比较正常的。

   (五),孩子认为你不理解他。这本来是孩子对于一个人,甚至对于那个特定情景之下您的理解的一种评价。但是引起您这么大的反应,只能说明:首先,您非常期待孩子的极度认可,也很期待您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其次,您对于孩子产生自我的感受和理解,你是拒绝的,说得严重些,您有控制孩子的嫌疑,孩子连说出自我感受和评价的权利都被您否认了。

    (六),这是你们现在沟通中最典型的一个问题:他认为您不理解他,他是从他的感受层面来表达的这种理解。而您对于他的这种理解是不接受的,导致了您更不能理解他的这种心态。于是限于一种恶性的循环:孩子在实际感受层面说出自我的体验,而您从成人的理智层面否认着你们之间理解上的差异。

    (七),您觉得对于一个人的付出,就可以得到这个人的认可和理解。这是相当市场化的理解,或许一种生意是可以这么计算的。

 

     综合这几个方面,也结合青少年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我说一些我的理解。

     首先,孩子的很多问题:成绩下滑、厌学、早恋、上网、逆反等等情况,往往是父母更加焦虑和担忧的。父母给出的解释往往是“因为爱你,才会担心你”

      而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这一阶段的孩子最需要的其实不是父母的直接帮助、过度的照顾,而是一种信任与尊重。所以,假如孩子出现了成绩下滑或者其他的小问题,父母最佳的方式,其实是要对孩子保持一种信任的态度,言语和行为上也表达出这样一种信任感。我们常说“防贼防出贼”,其实就是当我们过度担忧某种情况的出现时,我们其实很过度的精力放在的潜在的问题上,投注的精力过多反倒真的发生了原本担心的情况。

 

    其次,当孩子出现了种种情绪时,父母要学会和孩子探讨产生了情绪,而不是否认孩子情绪的产生。孩子因为一些“小事情”产生了困扰和情绪,往往是这些问题触动了孩子的感受。那么父母真的希望和孩子沟通的话,首先就需要学会和孩子探讨这些感受和困扰,进而将自己的人生阅历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的沟通往往是孩子可以接受的。因为你是在和孩子平等对话,在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成人似的人交流。

再次,需要看待一个这样的问题:青春期是谁更需要成长?

很多人认为,成长是孩子的目的、学习是孩子的任务,而青春期正是孩子最需要成长的阶段,因为这一阶段他们遇到了最多的问题。

     其实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青春期阶段对于人的成长阶段的固然重要。但是人的发展是终生持续的,青少年孩子是第一次应对青春期的问题,而父母也往往是第一次去教养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双方是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那种将工作经验、人生经验硬要灌输给孩子的父母,这种粗暴的教养方式本身就是他们极大的不成熟的表现)。而青少年的成长是需要父母给多身心各个方面的教养的,所以可以说,孩子的青春期,真正需要成长的其实是父母:青春期正是考验父母是否能给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有益的心理支持的阶段。

 

   综上所述,我提醒本溪,也同样提醒其他青少年孩子的父母,当孩子产生各种问题时,冷静想一想谁更需要成长?谁在与孩子沟通中产生了更大的挫败感?不要把和孩子沟通不畅的原因,都归结于孩子的“不成熟”,放过来说,孩子要真的成熟到和成人一样了,那么你们家里,谁还是孩子呢?我想:希望孩子向成人一样思考的成人,才是真正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假如想更好的改善和孩子的沟通情况,那么接受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假如您和孩子能接受心理咨询,可以直接拨打我的电话,010  82620591  82620592 北京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  冯老师。

 

                  北京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   原老师

                      电话:010-82623416  8262059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