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投资 |
上海医药---视同投资医药指数
如果要选取几个行业,能穿越牛熊,保持长期稳健,医药健康产业应进入这个选项的视野。从美国证券史来看,医药股是诞生牛股最多的行业,尤其放在以十年为单位的时间标尺上。但是,众所周知,医药研究是风险极大的投资,新药的研发投资巨大,新化合物的选取犹如大海捞针,这似乎是个悖论,事实上,大型医药公司新药的巨额利润覆盖了巨额的研发费用与研发失败的风险损失。换句话说,单一医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投资,蕴含了太多不确定性与风险。
我国医药领域企业众多,目前在医药制造领域还没有哪家能称得上国际巨头,即使上市公司,大部分医药公司规模仍然很小,所以风险与不确定性仍很大。(而具备一定规模与比较优势的企业,成为众多基金的“压箱股”,因此估值也不便宜)。从安全稳健,甚至是“偷懒”的角度来看,配置医药指数是最佳选择。然而中小投资者资金规模有限,投资组合无法覆盖医药指数各成分股,选取类似医药指数的企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个人认为,上海医药与医药指数具有一定程度的类似性。
以下为上海医药2016年度经营数据
项目名
─────────────────────────────────────
工业(行业)
分销(行业)
零售(行业)
其他(行业)
抵消(行业)
其他业务(补充)(行业)
合计(行业)
─────────────────────────────────────
公司业务涵盖医药分销、零售、医药工业,虽然分销营收比工业多一个数量级,但医药工业与医药商业利润相当,可以说,上海医药的业务构成,基本覆盖了医药行业的主要子行业。
公司为上海市国资委控股。相对民营企业,避免了实际控制人激进或其他因素带来的公司颠覆性挫折,国资背景的公司毕竟在集体决定的框架下前行,在管理层的因素上,基本可以排除“黑天鹅”事件。
综上所述,上海医药从收入构成、管理层属性、历史财务数据等各方面看,可以作为个人投资者一定程度上对医药指数的替代投资。
(呆若木鸡的投资原创)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