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
(2013-03-25 14:28:37)
标签:
财经 |
分类: 杂文 |
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
一个重要的经济学观点(是否为国内经济学主流观点有待证实)认为,要“拉动”经济,重要的措施就是拉动消费。这样的言辞常常出自学者和官员之口:消费、投资与出口三驾拉动经济的马车,由于投资引发的产能过剩难以为继,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出口受阻,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拉动消费。
大量消费是否能成为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源动力?这个问题需要深入讨论。
传统教育告诉我,勤劳简朴是一种美德。现在,这个简单的道德观念被颠覆了,人人简朴,消费如何拉动?亦或是,简朴的美德只适用于个体,而推广至全体公民就成为一种恶行,不能上升至社会和国家层面?
为了解惑,我们重新温习一下萨缪尔森的经典著作《经济学》,听听大师的言论有助于对问题的全面认识:储蓄和投资比较多的国家,其产出、收入和工资的增长率也往往比较高。19世纪的美国、20世纪的日本、30年来东南亚经济“奇迹”等,都是以这种模式为特征的。相反,那些将大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消费的国家,如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很多贫穷国家,对新厂房和新设施的投资很少,其生产率和工资的增长也都比较缓慢。在经济周期的扩张时期与收缩时期,消费和收入的互动关系发挥的作用大相径庭。当经济形势使消费和投资迅速增长时,总支出或总需求就会增加,短期的产量和就业率也会提高。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经济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所驱动。当高税收或消费者信心不足时等因素导致消费下降时,总支出就会减少,经济就有可能陷入衰退,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
萨老的论述中,没有就投资、消费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对以上几个特定时期特定经济体的区别分析。19世纪的美国20世纪的日本东南亚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储蓄和投资的贡献,而非洲国家的贫穷是过度消费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又是消费增长所致。当然,萨老也谈到了,在经济周期的扩张时期与收缩时期,消费和收入的互动关系发挥的作用大相径庭。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国民投资=产品法得到的GDP-消费,国民储蓄=收入法得到的GDP-消费,所以有了国民投资=国民储蓄的恒等式。摆在政策制订者、经济实体与公民面前的问题是,在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分配投资与消费,或者说储蓄与消费。
将模型简化是经济学以及其他学科研究问题的重要模式,先假定其他的参数不边,然后得出该因变量与函数的数学关系。
假定一个很小的农业国(姑且称之为乌托国),由于国家封闭没有进出口贸易,尚且处于铁器时代。(几百年前,这样的经济体并不鲜见)。我们考虑两种情形,极度消费和极度投资,农耕社会的消费和投资相对简单,也便于对这两钟情况予以描述。
在极度消费的情况下,乌托国的子民们基本没有储蓄的习惯,日求三餐夜求一宿,今朝有酒今朝醉,没有将社会资源用于铁器冶炼、畜牧驯养、修补道路等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投资项目。显然,在这种极度消费的状况下,乌托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
而在另一种极度投资的情况(消费减少到最低),所有的社会资源用于扩大生产提高生产力,比如开荒造田、冶炼工具、建造马车等,粮食谷物布匹的存货堆积如山,几年后,这些存货由于得不到消耗,只能任其霉变销毁。而生产的产品得不到消费和购买,这也大大损害了扩大生产的热情。
事实上,商业周期就是在以上两种极端状况的天平上来回摇摆。
我们从以上乌托国的假想中得出的结论是,过度消费与过度投资都不是好事,消费与投资的选择应处于一个合理与均衡状况。
关于如何找到合理均衡点的问题,也是凯恩斯主义与自由经济学派争论的问题,我常常比较萨缪尔森与弗里德曼的学术观点,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学没有标准答案,换句话说,标准答案存在于他们的折中路线。
最近阅读洪平凡先生的博客(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有些观点非常中肯,尽管有悖主流的声音: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消费水平,但消费不是驱动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投资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必要条件。不可能用消费替代投资来拉动GDP的长期增长。不能把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混淆在一起。经济结构调整的概念误区”博文,指出“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带动GDP增长”提法是错误的,不符合经济学原理和实证;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目的,但消费无法拉动经济增长;惟有投资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必要条件。各国的历史数据表明,较高的投资占GDP比重是实现GDP增长的必要条件。消费对经济的长期增长没有拉动作用。应该适当地逐步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相应逐步降低投资比重。但是,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可以用提高消费比重替代投资比重来拉动GDP增长。这种转变只意味中国必须接受未来GDP长期增长率将逐步下降的事实。满足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目的,但消费不是驱动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动力。不能把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混淆在一起。不可能用消费增长替代投资增长来拉动GDP的长期增长。有关经济结构调整的另一个明显概念误区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带动GDP增长”的提法。这种提法混淆了GDP统计三种不同账户(生产账户,支出账户,收入账户)定义之间的区别,混淆了GDP统计帐户概念与GDP增长经济概念之间的区别,也混淆了影响GDP短期波动因素与决定GDP长期增长因素之间的区别。
长期来看,一国的产出水平和生活标准是由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决定,政府需要做的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与分配机制,一味去“拉动”消费,可能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