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高随记

(2022-07-29 11:18:34)
分类: 牛牛作品

 余高随记

张泷予

 一九年高中毕业我正值二十弱冠之年,用王小波的话来说正是一个人的黄金年代,有太多梦想等待去实现,现在想来确实也是疫情前的最后一个盛夏。如今大学本科的生活已然接近尾声,我想趁此闲暇记录一下在在荷花塘畔的日夜。

跨越吊桥

余杭高级中学原先名为临平中学,坐落在临平山下荷花塘畔。在浙大九八年四校合并的时候,余高也迁入了如今的振兴西路18号。学校不大,在一六年我入学的时候,仅有北校区几十亩地和两千余名师生,这些建筑在当时看来有些陈旧。南校门因施工而常常堵塞,因此我每天从北校门进入B楼的教室

严厉的班主任要求每一个走读生都需要在6点30分之前,跨进教室的门开始一天的晨读。在冬至过后的清晨,有时六点多仍是一片漆黑。说是北校门,其实只有一个无人看守的小岗亭,以及一条通往操场的铁吊桥。脚步落在桥面上,咚咚的声音往远处的黑色中传去,带着无尽困意的我缓缓地走过操场······

太极时间

打太极是学校的传统操课项目,我已记不清太极和跑操在一年中何时轮换,记忆中像是各分一半。太极向来不是我的长处,我一直比别人慢半拍,在生活学习中也是如此,很久才进入状态;但我还是很喜欢看着蓝白的人海在阳光下起伏,喜欢看着整齐的队伍从三幢教学楼中涌出,又三三两两地逐渐散去。

有时是年级主任,有时是政教处主任,同学们总是乐于在周一的升旗之后来听上周的总结汇报,想来不外乎是一些表彰,更多的是跑饭的处分,当听到隔壁的班级赫然在列时,后排的几个男生就会哈哈大笑互相调侃。

每当听完校长慷慨的期末动员,我难免都会有些激动,然而走回教室的路上,这些热血就会随着轻快的广播音乐消失一半,化为对午饭的惦念。前几日翻看《读者》,看到文摘栏目上伊坂幸太郎的一句话,记着问到“青春是什么?”他答道,“(青春)应该是毫无根据地认为我注定是拥有特殊人生的那段时期吧。”

跑饭冲刺

上午的学校,有两个时间是最为热闹的,一个是操课的集合,另一个则是跑饭的铃响。所谓的“跑饭”,实则是一种略带危险的冲锋,可是若不想排长队吃冷饭,却也只能随波逐流。在高一的时候,我所在的十二班在B楼最靠厕所的东边角落,一到饭点,混杂着各类奇异气味的空气往往令人难以忍受,但是因祸得福,这一间教室恰恰离食堂最近。近水楼台第一年我并没有担忧过队伍的长短,直到第二年我考入文科重点班,这时教室变为了三楼,于是我也被迫跻身其中。

安保处主任身材高大,长相也极具威慑性,如果有幸和他在中午时刻打了照面,就会喜提罚站半小时。事实上每天中午,都有不少同学争先恐后和主任共进午餐。

在我高二即将结束的时候,学校新建了三层楼的学生食堂,原先的旧楼也随之拆掉重建。看着如今“汀洲食府”几个崭新的题字,我回忆起入校第一天的中午,我紧张地忘记拿筷子就匆匆低头穿过人群,找一个偏僻的角落坐下来。在考完月考后,有时也会走进食堂后面的小超市,因为地处低洼和年久失修,一到暴雨小超市就会弥漫着难以描述的香味,却依旧不能阻挡同学们的消费热情。

再到后来,数学老师临近下课前留下的解析几何,又让我每周得以品尝二楼残存的雪菜肉丝面和炸酱面。上了大学别人总是说我吃饭太快,我笑着摆手说没办法,高中时候就这样。

焦点访谈

吃完午饭同学们零散地回到教室,或者聊着八卦或者低头算着数学题,但当一个同学拿着U盘来到讲台上面时,大家都会安静地抬头看着他。对于一群成天浸泡在铅字书纸之间的人来说,外面的国际局势无疑是新奇而有趣的。所有在教室的人几乎都会停下手头的工作,抬头专注地看着白岩松紧簇的眉眼说出板正的腔调。每当一集结束,在轻微的叹息声中班级又回归平静一一午休时间开始了。

认真的同学会拿着荧光笔涂涂画画温习上午的知识,或是来到讲台上翻看课上的幻灯片,而我一般会选择做完简单的数学题后大睡一觉(事实是往往做到一半就开始睡觉)午休结束的铃声很难将睡梦中的同学完全叫醒,直到下午第一节课的上课铃响起,才会不情愿地离开亲切的桌面。

不知是在哪一个老师课堂中看到的搞笑片段,视频中的校长训斥学生:高中就不要想睡觉了,大学有你睡觉的时候,想怎么睡就怎么睡!现在看来,虽有夸张,但确实如此(大笑)

余高的夜

结束了一天的课程以后,晚上的自习时间持续到九点一刻,而高三年级则会更晚。自习共分为三节,每节课间同学们或是集中在一起讨论作业答案,或是结伴操场跑步锻炼。在高中我会记录每一天的作业和发生的特别事情,当作是自己的日记;在写这篇文章时,我随意翻开了高三十月一天的记录,上面用黑色的水笔清晰地写到:

    “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二日 星期一 天气晴

    语文:三维设计第五章基础+散文+古诗

    数学:五三数列巩固+周末卷错题整理

    英语:历年卷词汇作文+词汇积累

    历史:选修四第一章到第五章复习

    政治:选修五C级考点复习

    地理:一张水文的卷子

 

    上面的字迹和我现在相差无几,但是想来自己已经很少用水笔写字了。翻过这一页,有一行小字备注着这一天还发生了的重要事情,“今天是我十八岁的生日,带了一箱橘子分给同学,也收到了很多用心的礼物”。在很小的时候我常常幻想十八岁会是怎么样的一个日子,到了那一天才猛然发现,十八岁的那一天不过是普普通通再寻常不过的一天,甚至跟昨天没有区别;其实就像大部分人一样,没有过人的天赋,只是过着自己的生活,拿到了自己的剧本就努力出演,尽管可能并非是万人瞩目的一号。

我见过余高四季的夜,窸窣的春雨拍打在晚樱的枝叶上时,俯首阅读;夏日的惊雷带来的短暂断电漆黑时,讶异惊叹;秋日的余晖透过窗户的缝隙留下剪影时,托腮沉思;隆冬的冰雪拍打在窗户上劈啪作响时,停笔张望。

一首骊歌

从画室回来后,316班的教室已经换到了新建的南校区教学楼,和之前一样我选择了一个角落的位置安顿下。但是一个人的角落可能并非是一个好的学习之处,在班主任的建议下我重新有了同桌,感谢这一安排,让我的成绩莫名的好转了,我想原因或许是慢慢适应了学校的节奏。

    临近高考,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晚,有时一起搭车的同学站在教室外叫喊我的名字,才抬头惊觉已经是十点。走出教室前我关掉所有的灯光,合上前后的铁门,这时整栋教学楼才真正藏入黑暗之中。听着宿舍楼中传来洗漱打闹的声音,我走出校门。有一段时间学校里面会有一只黄色毛发的小狗跟着我一起走这段路(后来一天下午被收留所带走了),我会朝它挥挥手告别,告诉他明天我还会来上学。

16班的同学一共是44个,我的学号是42。在一场毕业酒席之后,大家各奔前程,分散在东部的各个省份。数学老师在临走前拍拍我的肩,问我数学考得怎么样,我笑着说还不错满意了,他鼓励我说相信我以后无论做什么都可以很出色,我如今一直记着这句话。毕业已经三年了,很多场景却格外清晰,一下子从记忆深处涌现出来,自己都有些惊讶。

写在最后

如果选一个颜色来描述大学,我肯定会选彩色;而对于高中,我愿意用白色来描述这三年的生活。不需要考虑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纠葛,我们只是坐在同一间教室里面望着同一块写满板书的黑板,或认真推算,或游离迷茫,或窃窃私语,一眨眼的功夫大家就站在了操场上围成了一个圈拍摄年级毕业照。

每一天副班长都会在班级记录本上写下晚自修的应到和实到人数,在高考结束的那一天我把这些本子都从旧书堆里面挖出来。昨天我翻开其中一本,看到在二零一八年的九月莫一天,她先是写了实到43人,尔后又划去在后面写了实到44人。我想,哦,那天我回来了,回的感觉真好。   

最后,想感谢所有临中的老师同学们,谢谢你们陪我走过这一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风的遐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