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医案之后,一线医护怎么想?

(2016-10-04 18:08:46)
标签:

杂谈

每次的暴力伤医,对于医护人员的从业热情都是一盆冷水,而在伤医案新闻下方的评论里,一片片的叫嚣着“该杀”的网络暴力言论更是一把把刺刀,严重挫伤医护人员的职业愿景。

国庆节,朋友圈都在晒美景美食,而医护的朋友圈却被山东莱钢医院一儿科医生被患者父亲砍杀的惨剧占据。

面对层出不穷的伤医事件,呼吁政府和法制部门强力干预已经被证明是无效的。一线医护人员将会用脚投票,做出自己的个人选择:

1. 改行换岗。

这是最彻底的一个选择。有些直接转到其他行业,有些调离临床一线,转到后勤行政科室。尤其是急诊、儿科领域,离场率最高。

2. 坚决不让二代学医。

自己辛苦受累就算了,不再让子女进这个火坑。

3. 躲开高风险病人。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病情危重,请转上级医院;病情危重,我这没床;病情危重,这手术做不了;病情危重,您另请高明。

4. 不愿意成为患者的熟医生。

很多医生开始积极戒备患者家属。平淡之交,你别跟我近乎,我也仅仅是恰逢其会。出院了,咱们就算是再见,不要再见。

5. 不再专注临床。

看的病人越多,风险几率越高。少看病人,少做手术,多写写论文基金,则晋升职称快,获益多。

6. 带面具行医。

现在带面具就医的患者不少,在医生面前笑容满面,背过身去则污言秽语相加。医生也将越来越多的看到,医疗规范已经不能保护自己,而是需要各类面具来应对现实复杂的医患关系。

在整体社会环境下,在医院背景下,个体医生改善医疗的愿望经常是无力的,也是难以达到患者及家属的期望的。

不能改变环境,医护人员就会改变自己,而以上这些改变自己的应对方法都是很消极的,会进一步降低医疗品质,患者体验更糟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