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急诊夜鹰
急诊夜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20
  • 关注人气:5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急诊室:培养能治病,会救命的医生

(2014-09-18 21:27:46)
标签:

杂谈

医生本为治病而生,救死扶伤更是医生的日常工作内容。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专科化趋势愈加细化,一段肠子就要分三个科,一个耳朵还分成内外呢!医学专科化大大提高了医生的治病能力,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伴随而生的是医生处理医学问题的综合能力下降,病人不可能按专科划分生病,更常见的是病人存在多个系统多种疾病,如何在“专科”与“综合”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是医学家们经常热论的问题。

专科化医疗环境下,急救不紧密相关专科医生的急救能力欠缺,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徒手心肺复苏流程都做不下来,这不罕见。即使是在一些医院的急诊、心血管、ICU这些经常与抢救打交道的科室,能熟练的主导一场高级生命支持抢救现场的医生比例也不高。曾听闻一三甲医院妇产科医生在病人心脏骤停时,惊慌失措,“诚实”的喊出了“我不会抢救”这样的惊人之语;也曾听闻值班医生在发现病人心脏骤停时,匆忙跑去打电话给二值医生,家属在做胸外按压。

当医生不会救命,后果很严重:一不能履行救死扶伤职责,二病人死亡几率增加,三 医疗风险无限增大。

常在河边走,难免会湿鞋;工作在医院,也难免会遇到心脏骤停急救。患者安全是医院的第一要务。连清洁工都需要学会心肺复苏,这是现代医院管理要求。

而现实却是,当医学生们在学校时,单纯理论学习,连病人也没见到,对综合急救很难有深刻体会;读研时忙于实验答辩发文章,似乎也没时间关注急救;工作了进入专科,钻研专科疾病,忙晋升申请课题发SCI,离急救渐远;即使是在住院医培训阶段,对到急诊轮科也百般不乐意,能不去就不去。至于在自己专科临床锻炼急救能力,经过筛选的专科入院患者,一年到头遇不到一个心脏骤停的。记住,病房死亡率是有指标的哦。

在医院,急诊科、心血管、ICU、麻醉科等属于急救明显科室,这些科室医生急救经验比较丰富,临床急救案例较多,是年轻医生学习急救的好地方。其中,急诊科急救频次更高,急救来的更突然更刺激,更有挑战性(有兴趣可以阅读夜鹰的长文:好好的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可谓医生急救能力培养的最佳场所。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中的急诊地位非常尴尬。由于急诊就诊门槛低,急诊已经成为城市里的夜间廉价门诊,方便了群众却挤占了危重病急救资源,急诊拥挤普遍存在,医生疲于奔命,患者苦不堪言。医生们不愿意轮转急诊,有经验的急诊医生却随着年龄增大不能熬这样的夜班而黯然离开。这样的急诊室绝对无法成为理想中的医生急救训练基地。

急诊室如何能成为医院医生的急救训练营?

1.急诊应成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急诊。分级诊疗是医改的必经之路。建设完善的基层社区诊疗网络,将大医院从繁重小病诊疗中解放出来,将急诊从廉价门诊转变为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港湾。医生得到解放,专注于急救技术的提高。

2.急诊应成为医院的急诊。急诊作为一个窗口行业,由于不能控制入口流量,经常处于超负荷运作状态,这完全靠急诊医护人员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来内部消化,很少得到来自医院层面的人力支援。由于专科化医疗的发展、医保控费要求、病房死亡指标等因素,专科病房越来越“挑剔”,多系统疾病、老年病、危重病住院通道经常障碍重重。急诊拥堵若不能改善,急诊就会继续成为人力和资源灾区。

3.急诊应成为所有医生的急诊。每个专科总有几个急症,急诊是所有专科所属急症的延伸诊疗场所,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腹症、多发创伤…….其诊疗需要急诊与专科的密切协作配合。而迅速识别危重症、学习危急状态下的急救处理,是医生执业生涯必备技能,这都能在急诊得到很好锻炼。

4.急诊医生要成为急救先锋,也要成为急救培训教学的领导者。将实践中得到的急救能力总结提高,传播给年轻的医生们,将急救经验转化为急救理论与技能教学资源,最终提高医院的整体急救水平,真正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当急诊回归急救本质,急诊成为医院医生急救训练的“黄埔军校”,其发挥的作用将不可估量,这符合患者利益,也符合现代医院管理理念。

作者:新浪微博 @急诊夜鹰 ,转载请征询许可并注明来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