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奠基人基督徒 - 伽利略 Galiler Galileo

标签:
杂谈教育 |
分类: 文化 |
伽利略 Galiler Galileo(1564-1642年)
他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他发明了摆钟、温度计, 是“现代科学之父”。他是个基督徒。
伽利略·伽利莱 | |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c/Galileo.arp.300pix.jpg/200px-Galileo.arp.300pix.jpg- 朱斯托·苏斯泰曼斯所作的伽利略肖像 |
|
出生
|
1564年2月15日(1564-02-15)[1] |
出生地 | 意大利佛罗伦斯公国比萨[1] |
---|---|
逝世 | 1642年1月8日 (77岁) (1642-01-08[1] |
逝世地 | 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公国阿切特里[1] |
研究领域 | 天文学、物理学及数学 |
著名成就 | 运动学 动力学 望远镜观测天文学 日心说 |
居住地 | 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公国 |
母校 | 比萨大学 |
信仰 | 罗马天主教 |
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2]-1642年1月8日)[1][3],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及哲学家,科学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学说。伽利略被誉为“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 [4]、“现代物理学之父” [5]、“科学之父” [5]及“现代科学之父”。[6]
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他这方面的功劳大概无人能及。”[7]
伽利略为牛顿的牛顿运动定律第一、第二定律提供了启示。他非常重视数学在应用科学方法上的重要性,特别是实物与几何图形符合程度到多大的问题。
伽利略认为选择得当的数学证明可以用来探索任何牵涉到定量性的问题。伽利略为自己提出的第一套力学问题,是那些牵涉到尺度效果的问题。在考察尺度效果时,伽利略研究了物质的数量,即后来叫做质量的量,后来又以同样方式探索了牵涉到时间测量和速度测量的动力学问题。伽利略所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在重力影响下的落体运动问题,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的论点。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保持物体以匀速运动的是力的持久作用。但是伽利略的实验结果证明物体在引力的持久影响下并不以匀速运动,而是每次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在速度上有所增加。物体在任何一点上都继续保有其速度并且被引力加剧。如果没有了引力,物体将仍旧以它在那一点上所获得的速度继续运动下去。这就是惯性原理。这个原理阐明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
从惯性原理,伽利略发展了抛射体的飞行轨迹理论,从而表明数学证明在科学上的价值。他考察了一个球以匀速滚过桌面,再从桌边沿一根曲线轨道落到地板上的动作。在这条坠落轨道上的任何一点,球都具有两种速度:一个是沿水平面的速度,根据惯性原理始终保持匀速,另一个是垂直的速度,受引力的影响而随着时间加快。在水平方向,球在同等时间内越过同等距离,但是在垂直的方向,球越过的距离则和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这样的关系决定球走出的轨迹形式,即一种半抛物线,因此,一个物体以四十五度角抛出时,距离将最远。
伽利略发展一些仪器。他制造了第一个温度计来测量温度,而且用摆来测量时间,伽利略还改良了折射式望远镜,并使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
1741年伽利略被正式平反,教皇本笃十四世授权出版他的所有科学著作。1992年10月31日,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对伽利略事件的处理方式表示遗憾。
质量相异者同时落地
伽利略的所有试验中,最著名的该算是“质量相异者同时落地”,这个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落体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的理论。但事实上,并没有纪录表明伽利略真的做了这个著名试验。
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完成这类试验的人是斯台文,在《自然科学史》中记载,荷兰人斯台文在1586年使用2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完成了这个试验,并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在斯台文试验的几个世纪以后,阿波罗15号的宇航员大卫·斯科特在月球上使用一把锤子和一根羽毛重复了这个试验。
著作
-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 《论两种新科学》
- 《星际信使》
- 《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
- 《流体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