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结缘母亲水窖

(2009-07-10 00:17:07)
标签:

杂谈

20061113日,原本计划凌晨乘飞机飞往北京,上清华大学高级经理总裁班第五周的课程。可9日晚间10时,我却接到瑞连弟从中山打来的电话:他们公司和清华D31班同学决定在1111日至13日回访中国西北甘肃省的母亲水窖,他力邀我同行。

瑞连弟的建议让我一时犹豫,因为那几天要忙几件要事,时间非常紧迫:一是我担任主席的马乡艺术学院分校开幕;其次是中国舞蹈家协会访马并为我院挂海外第一张教学点牌照。

就在我犹豫之时,一道真诚的“闪电”掠过,隐隐约约看到瑞连弟炯炯发亮的眼睛、神情激动地向我们叙述中国西北人民的艰苦和缺水的悲情:那里的人一生只洗三次澡:一是出世,二是结婚,三则是死亡……他还分享了喝水窖里的“黄”水时的感受。刹那间,仿佛又看到清华同学、老师及教授们在叙述访问甘肃母亲水窖时的感动和激情。1000元人民币约等于500马币)就能援助一个家庭!那不就是这些日子来我一直向往和历炼、印证的地方吗?

因为激动,因为感动,第二天我让秘书把机票改期,安顿了要事后便毅然乘坐11日凌晨的航班飞往北京。

从北京转机往兰州中川机场需耗时两个小时,飞机在空中回旋低飞的几十里路,眼前是一望无际光秃秃的黄土坡。山峦起伏,看不到葱绿的树林和青青草原,也不见有庄稼。远远望去,时而有一两处看似湖泊的水塘。一片苍凉的景象,难道这里便是中国西北干旱贫瘠的山区——甘肃省?

带着惆怅的心情入住兰州飞天饭店后,我才知道原来此次活动是由全国妇联、完美公司及清华大学合办的善行天下·完美中国·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六年回访的大型活动。

由于13日必须赶回北京清华大学上课,我只能逗留一天半。从第一天下午召开的母亲水窖说明会,记者招待会,晚间媒体采访,直到第二天上午回访清华D31班同学捐献的榆中县金崖镇瓦子岘村,以及下午访问完美捐献的西国区金沟乡熊子湾村。看到了很多,听到了很多,也想了很多,热血沸腾,无限感慨,当晚我失眠了。

如果不是亲临其境,实地考察、我们无法相信人世间竟然还有这么贫穷的人家。而深陷此苦的竟有千家万户!所幸,越来越多的人关心着他们的疾苦,并切实为他们带去希望。在“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六周年回访 ”启动仪式上,我听到全国妇联副主席莫文秀女士真切深入的讲话、甘肃省副省长陆武成对母亲水窖发自内心的感激、胡瑞连先生句句激动人心的话语。我感受到了法国玛丽艳董事经理吉尔斯(Gilles)先生宽广的胸襟;代表清华同学讲话的傅明智老师也以他的谦卑、诚恳表达了清华总裁班学员们的爱。

令我惊喜的是此次活动竟然吸引了30多家中国各界媒体的参与。他们都是203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积极、认真、用心的采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高兴的是他们通过采访能亲身体验并实地求证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如:中国真的有千家万户深陷缺水疾苦吗?1000元人民币就能建一个水窖、造福一家人吗?为什么甘肃缺水地区的人们不搬到有水的地方生活?捐来的巨款是否能落实?等等。

最温馨和难忘的莫过于依山而居、住在简陋窟洞里的当地村民。他们热情淳朴,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是那么详和,没有喧哗,没有埋怨,只有声声的感激。他们用一盘盘热腾腾的马铃薯、甜菜根、新鲜的熟鸡蛋等当地最好的食物(没有矿泉水和饮料),热情地招待我们。当我递上第一个洋芋给吉尔斯时,开始他还有些犹豫,经过一番教育,他吃了再吃,共吃了三大个,还吃了两个鸡蛋。多么有趣的老外啊!

还有清华D31班的同学,他们喜气洋洋地在清华村外的牌匾前集体拍照留念,又在自己捐献的水窖前拍照(水窖的圆盖上都写有捐献者的名字),还亲自喝了从水窖抽出来的水。那一刻,清华人的喜悦简直难以用笔墨形容。

在回访间隙,我也和甘肃省的一些领导谈起几个看法:我们认为应大力号召甘肃人民、特别是兰州人民,全面参与母亲水窖这种有意义的活动,毕竟远亲不如近邻。此外,国家除拨出巨额款项外,还应让城市的孩子们亲身体验甘肃人民的疾苦,并将此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题材。通过长期用心的规划执行,“母亲水窖”公益活动一定能激发更多人的爱心,为创造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完美村母亲水窖启动仪式后,大伙儿纷纷往其中一户受惠人家方向涌去,惟留在原处的十多个孩子,却排着队伍站在迎宾山坡上不敢离开,让来访者拍照。正当吉尔斯、光耀和我一起和孩子们拍照时,突然身边有一老妇(后来才知道她才四十岁)问到:你们见过外国人——法国人吗?孩子们一致摇头。Gilles有些不知所措,光耀立刻为他翻译。

你们好!”Gilles很礼貌地用不太标准的华语说道。

快和法国叔叔说Hello我指导孩子们回敬国际友人。

“Hello…”孩子们异口同声兴奋喊道。

这位法国叔叔是专程来看你们的,快和叔叔说merci beaucoup(法语:谢谢)。

“merci beaucoup

谢谢你们。”Gilles又杀出一句挺标准的普通话,让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听到孩子们的笑声,我也不知哪来的勇气接着问道:你们会唱什么歌给叔叔听?

这一下,孩子们都被鼓舞了,你一句我一句地叽叽喳喳在议论。

我们一起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好吗?我一起带领孩子们高歌。

“……我爱北京天安门,北京天安门太阳升,伟大……”歌声传遍了这小小村庄。

这一片刻虽短暂,但愿能让甘肃的孩子们以优美的的歌声感激远方的客人,感激有爱心的捐献者,更期望甘肃的孩子们能在生活改善后的日子,更茁壮地成长。

熊子湾村之访还有一幕,那便是媒体的采访。法国人吉尔斯和我先后被凤凰台负责人邀请作专访,这对我来说还是头一遭。我坦然地告诉凤凰台的记者,马来西亚的中华文化是东南亚国家保存得最完整的,华人都非常关注华文教育的发展,也非常慷慨捐献印尼海啸,中国水灾等公益活动。我希望通过在清华的学习能提升自己,把企业发展得更好并游向蓝海,赚多一些钱,从而多做公益,也可以给甘肃人民捐更多的母亲水窖。

在回程的车上,国际友人的话语和今天所目睹的一切,一幕一幕在我的脑海里显现。一部接着一部挂着“善行天下·完美中国”横幅的小巴士,在护送车的带领下,像一条黄龙穿行在滚滚尘土中。

困了,朦胧中我仿佛又回到了甘肃,看到甘肃人民因有了“大地之爱·母亲水窖”的帮助,生活都富裕起来了,到处是一片新气象,万亩田地绿油油,牛羊肥来马儿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我上大学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