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第1题:
要根据招聘岗位的要求与特点,向特定的人员发布信息,这体现了(招聘对象的层次性)。
第2题:
招聘工作一般是从(招聘要求)的提出和确定开始的。
第3题:
因员工离职或调动到其他部门、员工正常退休、员工短期休假等产生岗位的空缺属于(组织人力资源自然减员)。
第4题:
狭义概念上的人员招聘即指招聘实施,其中主要包括(招募、筛选、录用)三个步骤。
第5题:
人员招聘信息不包括(工作提纲)。
第6题:
(招聘需求信息)是制定招聘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招聘成功的必要准备工作。
第7题:
某公司处于上升期,需要招聘大量人员,并在社会上迅速扩大影响,则该公司应选择(广播电视)作为招聘信息发布渠道。
第8题:
招聘需求信息发布的范围是根据(招募对象)来确定的
第9题: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同一单位招聘申请表项目是相同的)。
第10题:
编写公司简介的步骤不包括(将公司简介打印成册)。
第11题:
招聘申请表的特点不包括(同一单位招聘申请表项目是相同的)。
第12题:
招聘申请表的设计主要是根据(职务说明书)来确定。
第13题:
在所有招聘媒体中,(网络)是最新出现的,并受到了越来越多单位的青睐。
第14题:
与简历相比,单位设计的申请表往往(有利于准确了解候选人的信息)。
第15题:
招聘人员手头上的应聘材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应聘者白带的个人介绍材料;另一部分是应聘者填写的由企业提供的表格。这些材料分别称为(应聘简历和招聘申请表)。
第16题:
(加权招聘申请表)是根据企业过去的统计资料,或者由社会权威机构对应聘者的条件,按照重要性程度确定相应的权数,从而对应聘者自身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的一种表格形式。
第17题:
在企业人员招聘活动中,公司和应聘者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关系。
第18题:
将在职的行为表现与过去在各种情况下的态度、行为、偏好和价值观等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以便对应聘者的未来发展做出预测分析,这是(自传式调查表)的设计原理。
第19题:
招聘申请表的设计要注意有关法律和政策,不要将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列入招聘申请表的调查项目。
第20题:
招聘广告的设计必须遵循:(注意-兴趣-愿望-行动)的四项基本原则。
第21题:
制作招聘广告除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外,还应注意(真实、合法、简洁)。
第22题:
所谓(遮蔽广告),就是在招聘广告中不出现招聘企业的名称。
第23题:
内部选拔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部选拔的缺陷的是(筛选难度大)。
第24题:
一张填写的招聘申请表可以达到的目的不包括(招聘者基于此决定应聘者最终是否能够被录用)。
第25题:
招聘申请表的内容,主要根据(职务说明书)来确定。
第26题:
(招聘申请表)是应聘者提供个人履历和资料的基本形式,是企业人员进行初步挑选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
第27题:
关于招聘的背景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重视应聘者性格方面的主观评价内容)。
第28题:
人员的(选拔)是招聘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技术性最强、难度最大的一步。
第29题:
初步筛选方法是对应聘者是否符合职位(基本要求)的一种资格审查。
第30题:
某一新成立的网络公司需要招聘一名具有一定经验的技术总监,那么,其最适合的招募来源是(竞争对手与其他单位)。
第31题:
准备在北京地区招聘90名超市收银员,最合适的招聘信息发布渠道是(报纸)。
第32题:
背景调查中,应根据调查内容把目标对象进行分类调查。分类项目中未包括的一项是(应聘者亲友)。
第33题:
背景调查最好安排在(面试结束后与上岗前的问题)。
第34题:
(材料筛选法)就是通过一些材料信息来考察和选拔人才的方法,是一种适合于初步选拔应聘者的重要方法。
第35题:
既可以用于证明应聘者在求职申请表中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也可以说明其过去的经历,以及目前的现状,乃至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的背景材料是(应聘者的推荐材料)。
第36题:
(有效的人员选拔)可减少组织雇用不合格人员和不愿为组织工作人员的可能性,降低员工的辞退率与辞职率,为组织降低离职成本。
第37题:
用人单位通过第三者对应聘者的情况进行了解和验证的人员选拔方式通常被称为(背景调查)。
第38题:
在进行背景调查工作量不大的情况下,为了方便调查工作的进行,通常把目标部门分为三类分头进行调查,其中不包括(公检法部门)。
第39题:
在进行人员筛选时,体检适宜在(所有筛选方法使用之后)进行。
第40题:
校园招聘是一种两点式招聘,即在(学校与企业)两点间进行。
第41题:
企业在组织校园招聘时,需要处理好的问题不包括(招聘申请表的发放)。
第42题:
想要招聘具有潜在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员工,最适合的来源是(大学毕业生)。
第43题:
校园招聘的优点是(学生的可塑造性强)。
第44题:
员工的正式录用即通常所称的(转正),是指试用期满,且试用合格的员工正式成为该单位成员的过程。
第45题:
人员安排是人员试用的开始,一般试用期是(3~6个月)。
第46题:
单位与被聘者之间的契约即通常所说的(雇用合同),它是建立劳动关系的依据。
第47题:
典型的员工信息管理系统从功能结构上分包括(业务处理层)。
第48题:
(员工信息管理)是指记述和保存员工在社会活动中的经历和德才表现等方面信息的管理。
第49题:
员工信息管理的作用不包括(对试用员工进行考核和鉴定)。
第50题:
通知应聘者是录用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通常包括(辞谢通知)。
第51题:
在招聘中,员工能否被正式录用关键在于(试用部门对其考核的结果)。
第52题:
在人员录用原则中,(任人唯贤原则)强调用人要出于“公心”,以事业为重,而不是以自己的“小圈子”为重。
第53题:
通知被录用者时应遵循的重要的原则是(及时原则)。
第54题:
从理论上讲,(因事择人)是人员录用效果最佳的方法。
第55题:
员工进入单位后,单位要为其安排合适的岗位。安置工作的原则是(用人所长,人适其岗)。
第56题:
管理者对试用的员工在生活上给予关怀,尽可能地帮助员工解决后顾之忧,在工作上指导帮助员工取得进步,用情感吸引他们留在组织中;同时,从法律上保证员工享受应有的权利;这体现了人员录用的(严爱相济原则)。
第57题:
(员工培训)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满足培养人才、提升员工职业素质的需要,采用各种方法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培养和训练的活动过程。
第58题:
员工培训的功能不包括(完善企业的规章和制度,实现企业管理的法制化)。
第59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员工培训的特点的是(员工培训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60题:
企业中不同员工的能力有偏差,具体的工作分工也不同,因此员工培训要坚持(多样性培训原则)。
第61题:
员工培训工作应当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工作性质、任务和特点,坚持(按需培训原则)。
第62题:
企业员工培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它对企业当前的工作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有些培训项目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需经过一定的实践以后才能反映出来,这就需要企业培训坚持(长期性原则)。
第63题:
开展员工培训工作,首先要求(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第64题:
(培训机构)是培训的物质载体,是开展培训活动的重要物质保证之一。
第65题:
企业运作过程中非管理人员从事的各种活动,被称为(营运活动),包括日常的生产活动、维修活动、营销活动、财务活动等。
第66题:
(企业培训流程)是指企业员工培训组织实施活动有序的排列。
第67题:
企业流程主要包括以下要素: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承担者)和工作连接方式。
第68题:
据企业所有人员的工作性质可将企业流程划分为(营运流程和管理流程)。
第69题:
(企业培训系统设计)可以保证员工个人和企业获得履行岗位职能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劳动态度。
第70题:
关于现代企业有效的培训系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以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出发点)。
第71题:
为了保障企业员工培训系统的有效运行,必须对基础工作进行完善,完善的内容不包括(慎重选择培训对象)。
第72题:
培训的组织管理系统的任务是(负责组织、协调企业整体培训工作)。
第73题:
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改善自身的竞争优势)。
第74题:
企业员工培训系统的有效运行是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的结果,其运行的环节不包括(生动的教学计划)。
第75题:
在企业部门中进行培训组织管理的是(人力资源部门)。
第76题:
企业培训的支持部门是(后勤保障部门)。
第77题:
收集与培训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组织评估和教学评估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对培训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和总结。这是(培训效果评估)子系统的功能。
第78题:
整个员工培训的首要工作是(培训需求分析)。
第79题:
培训教师接受任务后,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分析)。
第80题:
实施培训是指在企业培训组织管理部门或岗位人员的组织下,由培训教师实施培训,其主要内容不包括(考核培训教师)。
第81题:
培训需求分析是现代企业有效的培训系统的子系统之一。其基本功能除了明确培训对象外,还包括(制定培训标准)。
第82题:
培训需求管理是对(培训需求分析全过程)的管理。
第83题:
在企业员工培训流程的需求确认阶段,首要任务是(提出需求意向)。
第84题:
培训项目的全过程,按时间顺序应包含:需求确认、(制订培训计划)、教学设计、实施培训计划、培训反馈五个部分。
第85题:
根据所采取的培训方式,脱产培训成本可分为(企业内部脱产培训成本和企业外部脱产培训成本)。
第86题:
脱产培训不适合用于(全员培训)。
第87题:
企业在(员工入职培训)阶段的工作要帮助新员工建立与同事和工作团队的关系,形成符合实际的期望和积极的态度。
第88题:
企业分支机构培训的重点不包括(使员工了解公司状况)。
第89题:
人职教育开始时,一般由(高层经理人员)致欢迎词,介绍公司的信念和期望、公司历史及概要、公司的发展趋势与目标等情况。
第90题:
根据每一个员工的具体需要进行培训,是(在岗培训)的基本任务。
第91题:
在人职教育中,由新员工的直属上司执行(特定性)的指导。
第92题:
岗前培训的作用不包括(帮助员工取得学历证、资格证)。
第93题:
岗前培训的内容可以分为常规内容和专业内容两个部分。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专业内容的是(关于企业产品的知识)。
第94题:
不同的企业,岗前培训的内容存在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不包括(培训主管的个人喜好)。
第95题:
在新员工对企业及员工不熟悉的情况下,(员工手册)是新员工获取企业信息的基本来源。
第96题:
企业采用三阶段岗前培训方法的前提是(企业要建立两级培训体质)。
第97题:
在岗前培训过程中,正式和系统的岗前培训跟踪很有必要。调查的内容不包括(受训人员的工作效率是否提高)。
第98题:
尽管有些被录用的新员工有一定相关工作经验,但具体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仍须接受(适应性培训)。
第99题:
在企业中,岗前培训计划通常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制定。
第100题:
员工管理人员教程培训的设计一般按照(四个)级别进行,各级培训之间先以最低级别培训为基础。
二、多选题
第101题:
招聘申请表的设计要求包括(1.申请表应采取多种形式,按不同人员类型分别设计;2.申请表要从申请者角度出发设计;3.招聘申请表所采集的资料应当便于存储、处理和检索;4.申请表的设计应考虑企业的目标)。
第102题:
公司简介是一个对外展示公司形象的窗口,编写公司简介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可信性、详细性、全面性)等。
第103题:
从企业选拔应聘人员的全过程来看,人员选拔可分为(1.第一阶段的初步挑选;2.第二阶段的深度筛选;3.第三阶段的最终甄别;4.精选)。
第104题:
材料筛选法就是通过一些材料信息来考察和选拔人才的方法。其具体形式包括(申请表、背景调查、证明材料)。
第105题:
选拔是组织从“人一事”两个方面出发,挑选出最合适的人来担当某一职位,它包括:(全选)等环节。
第106题:
履历分析用于人员测评的特点包括(1.依据较为客观;2.真实性可能存在问题;3.预测效度随着时间的推进会越来越低)。
第107题:
雇前背景调查包括(1.雇员忠诚度调查;2.个人资信调查;3.学历调查;4.个人资质调查)。
第108题:
企业人员选拔的意义(1.保证组织得到高额回报;2.为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3.降低员工的辞退率与辞职率)。
第109题:
背景调查的内容通常包括(全选)。
第110题:
背景调查的方法包括(全选)。
第111题:
背景调查的内容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包括(1.与职位说明书要求相关的业绩;2.通用项目;3.与职位说明书要求相关的工作经验、技能)。
第112题:
背景调查内容应以(实用、简明)为原则。
第113题:
假文凭的识别方法有(网上查询、电话查询、核实法、观察法)。
第114题:
企业在招聘人员选拨中常用的方法有(全选)。
第115题:
校园招聘通常是指企业直接从(全选)中招聘企业所需的人才。
第116题:
企业应选择符合本企业需要的学校,采取多种方式来招聘人才,校园招聘的方式主要包括(1.企业和学校联手培养;2.企业到校园招聘;3.学生提前到企业实习)。
第117题:
对于企业来说,校园招聘方式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要印制宣传品,还要做面谈记录,费钱费时;2.校园招聘要和学校事先商议时间安排,要考虑学生毕业期间的时间安排;3.刚毕业的学生常有眼高手低、对工作期望值过高的缺点;4.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企业要投入的培训成本高)。
第118题:
在校园招聘过程中,筛选应聘人员相关材料应注意避免出现的问题有(1.淘汰大多数投档者;2.过分看重专业、分数及学历;3.可能出现的某种歧视,主要有性别歧视、生源歧视等;4.年龄歧视)。
第119题:
在校园招聘中组织笔试时,应当注意解决好(1.简单地把笔试成绩作为筛选依据;2.笔记题目的难度把握不准)问题。
第120题:
校园招聘的准备工作包括(1.组成招聘小组的方式;2.招聘小组人员的组成;3.选择学校和专业;4.编制、印刷介绍公司概况及此次校园招聘情况的手册)。
第121题:
企业在校园招聘时,通常会采取不同的形式组织招聘小组,包括(1.组织若干各招聘小组,同时奔赴不同院校进行招聘;2.只组织一个招聘小组,在国内若干所不同的院校流动招聘)。
第122题:
企业编写校园招聘记录表需要获取应聘者的有关信息。内容包括(1.应聘者的姓名;2.应聘者的专业;3.通过面试考察分析得到的应聘者能力情况)。
第123题:
人员录用包括(全选)等内容。
第124题:
新员工培训分为(1.上岗前的集中训练;2.上岗后的分散训练)。
第125题:
关于新员工上岗前的集中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可以采用发行内部刊物的形式;2.让新员工尽快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3.目的是要解决一些共同的问题;4.可以采用观看企业相关录像的形式)。
第126题:
上岗前集中训练的培训内容包括(1.帮助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历史、主要负责人;2.帮助员工了解企业,培养新员工的认同感;3.了解新员工的思想状况和新员工对企业的期望;4.要求新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态度和人生目标,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第127题:
关于上岗后的分散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可考虑采用现场演练法或录像观察法;2.是对新员工进行所在部门的基本状况以及对具体-T-作实际操作方法的培训;3.包括基础知识教育和教育重点两大部分)。
第128题:
正式录用过程中用人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应完成的工作有(1.与员工签订正式的雇佣合同;2.制定员工发展计划;3.给员工提供相应的待遇;4.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帮助与咨询服务)。
第129题:
在校园招聘中进行面试时,应当注意防止发生的情况包括(1.夸大企业和岗位的优点,而不是给予现实的信息;2.滥用压力式面试;3.招聘人员无法胜任面谈工作;4.面试内容不确定)。
第130题:
一套典型的员工信息管理系统,从功能结构上应当分为三个层面,其中基础数据层(1.是整个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2.包括单位数据;3.包含员工个人属性数据;4.包含的是变动很小的静态数据)。
第131题:
员工信息以员工个人为单元,是(1.思想品德;2.业务能力;3.个人经历)等情况的真实记录,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员工的真实情况。
第132题:
员工信息包含的内容,单位可根据自身的需求,按不同的类别与标准进行界定。其内容一般包括:(1.反映员工历史状况的信息;2.反映员工个性与潜能的信息;3.目前的个人状况信息;4.与工作信息的信息)。
第133题:
员工信息管理的一般步骤为(1.员工信息的收集;2.员工信息的保管;3.员工信息的整理)。
第134题:
员工培训应遵循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包括(1.培训方法的多样性;2.培训方式的多样性)。
第135题:
下列关于培训的叙述,正确的是(1.培训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员工知识技能等,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培训要从组织战略出发,避免为培训而培训;3.培训也是激励的一种手段)。
第136题:
确认培训时间须考虑的相关因素有(全选)。
第137题:
培训机构是培训的物质载体,其必须承担的任务包括(1.培训的时间和活动场所;2.培训的规模;3.培训的师资配备)。
第138题:
企业的日常活动流程,根据其活动的性质不同,可分为(作业流程、支持流程)。
第139题:
培训系统设计、开发必须回答的问题是(1.如何实际目标;2.培训的目标是什么;3.如何检验目标是否达成)。
第140题:
现代企业员工的培训系统通常由四个子系统构成,分别是(1.培训效果评估;2.培训组织实施;3.培训需求分析;4.培训规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