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题咏旺苍

(2019-07-31 10:12:05)

题咏旺苍选录

 

题南龛寺

                            唐·苏()

重岩载青美,分塔起层标。

蜀守经途处,巴人作礼朝。

地凝三界出,空见六尘销。

卧石铺苍藓,行藤覆绿条。

岁年书有记,非为学题桥。

 

注:清嘉庆《四川通志》在广元县“寺观”条下云:“南龛寺在县东一百二十里,附唐苏()诗……。”寺在今嘉川镇南龛寺。

 

题王起居游青龙寺

                                                    唐·羊士谔

十亩苍苔连画廊,几株红树过青霜。

高情还似看花去,闲时南山步夕阳。

注:青龙寺在木门寺后青龙寨。

由巴南赴静州

                                                      唐·上官婉儿

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

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

过木门道

                                                       唐·李俊

离却京门入剑门,巴山阆苑暮色深。

西风骤扶马前路,添得寒林鸦数声。

注:李俊系零陵王李明长子。木门遭系指木门郡通往利州、巴州道路。

咏宋江

                                 宋·李曾伯

足迹初来剑北州,试登危栈瞰江流。

万山西接地穹处.一水东归天尽头。

欲访骰函无健马,相忘楚汉付轻鸥。

丈夫要了中原事,未分持竿老钓舟。

注:录自《四川通志》“宋江”条下。

嘉川驿

                                   宋·司马光

嘉川之西过新栈,几里朱栏绕青壁。

我行落月尚在水,水影照人襟袖白。

繁英杂缀修蔓上,绿锦缬带垂百尺。

青香满马去未休,赖尔春风慰行客。

注:嘉川驿当在宋嘉川县,今旺苍嘉川镇。录自乾隆《广元县志》。民国《重修广元县志稿》记为宋代文同所作。

嘉川铺遇雨景物尤奇

                                                       宋·陆游

一春客路厌风埃,小雨山行亦乐哉。

危栈巧依青嶂出,飞花并下绿岩来。

面前风气翔孤凤,脚底江声转疾雷。

堪笑书生轻性命,每逢险处更徘徊。

注:嘉川铺即嘉川驿

嘉川驿得檄遂行中夜次小柏

                                                         宋·陆游

黄旗传檄趋归程,急服单装破晓行。

肃肃雪飞当十月,离离斗转欲三更。

酒清顿觉衣裘薄,驿近先看炬火迎。

渭水幽关原不远,著鞭无日涕纵横。

 

雨中过灵溪寺古堠

                                                    宋·陆游

道边相送驿边迎,水隔山清似有情。

岁晚无聊莫相笑,君方雨立我立行。

注:灵溪寺在今县城东二公里烈士墓处。

木瓜铺短歌

                                         宋·陆游

鼓楼坡前木瓜铺,岁晚悲辛利州路。

当车垒垒石如屋,百里夷途无十步。

溪桥缺断水啮沙,崖腹崩颓风拔树。

虎狼拖尾择肉食,狐狸竖毛啼日暮。

冢丘短草声寒搴,往往精灵与人遇。

我生胡为忽在此,正坐一饥忘百虑。

五更出门寒裂面,半夜燎衣泥满裤。

妻孥八月离夔州,寄书未到今何处。

余年有几百忧集,日夜朱颜不如故。

即今台省盛诸贤,细思宁是儒冠误。

 注:木瓜铺亦名枯树铺,今旺苍天星木瓜村,鼓楼坡在木瓜村内。

 

题灵溪寺

                                             宋·范伯阳

门前寂寞嘉川路,楼外清凉白社潭。

万竹霜华明似玉,五峰秋色碧如蓝。

曾游绝景愿援笔,虽迫寒途亦驻骖。

水月未能澄俗虑,此怀著向老僧谈。

 

嘉川道中寄周正儒

                                             棠·文同

草木春深处,山川雨过时。

清佳常满目,衰倦敢忘诗。

好尚旧若此,飘零今比谁。

争如画堂上,日日听新词。

注:嘉川道系指宋嘉川县通利州、巴州大道。嘉川县治今嘉川镇。

题五峰山

                                               宋·鲜于侥

龙去难寻百潭水,地灵长对五峰山。‘

注:鲜于优于宋照宁时任利州转运使,诗作颇多,《题五峰山》诗,《舆地纪胜》仅录此二句,今已难见其全诗。五峰山在今城东二公里处。百潭水即百社潭,今龙潭浩。

咏清化镇山茶诗

                                               元·蒲道远

山荼本冬花,清化开犹晚。

侪翠斗芬芳,已独向息偃。

及滋春事泽,渥丹如赫煊。

参列姚魏前,正色无媲媲。

因之观我生,平昔匪骄蹇。

衙门自凄迟,临老遇推挽。

朱紫皆少年,迹亲心自远。

华颠宣怀荣,田里幸得返。

功名船上滩,岁月输下坂。

抚树三叹息,岁寒同谴绻。

注:诗载《木门镇志》。

题灵溪

                                      明·杨瞻

其一

薄暮才寻荒寺宿,溪山险绝未疲神。

清泉当户如迎客,翠竹环墙又可人。

燕尾寒流三峡去,虎头画壁百年存。

夜阑更喜高僧话,为说招提亦有春。

 

其二

 

溪山曲尽难名巧,方信苍苍造化神。

鸟道依稀天上路,林居仿佛画中人。

松载老鹤犹嫌小,石荡清流不记陈。

松柏含烟塞古寺,逼梅花泄殿阁春。

注:杨瞻,字舜原。

题嘉川南龛寺

                                   明·杨瞻

其一

荒山围古寺,罗列尽高峰。 

好鸟争窝竹,苍松迭拥蓬。

僧房连古洞,佛阁插晴空。

但得浮生眼,不妨久驻骢。

其二

古寺埋云里,环围多远峰。

山头皆拥柏,殿阁半生蓬。

古洞深藏霭,危楼依斜空。

高僧闲说偈,不觉久停骢。

 

宿琉璃寺纪山行

 

                                    明·杨瞻

人说溪山多险绝,谁知跋涉反怡神。

云霞度岭如罗鸟,糜鹿穿云欲逐人。

绕涧寒流偏湛湛,傍岩落木自陈陈。

夜来风雪催梅绽,斜倒一枝报早春。

 

注:琉璃寺在今竟成,地连南江乐坝。宋利州转运使司马池驻此,子光随父在此读书,后为宋名相,当地于此建司马父子祠,称光读书处为读书台。

 

憩南龛寺

                                         明-杨瞻

其一

无事山僧爱素居,尘埃乌用问何如。

一瓦可打灵山鹫,不必弯弓自有余。

 

其二

 

古寺荒山老衲居,一生只解诵如如。

心头肯把佛常记,更比西天佛有余。

发仙人龛宿琉璃寺

                                                 明·刘崇文

仙村一夕洗龛雨,我在梦中惊打窗。

树头风洒翠滴滴,我行石滑朝日光。

履亩通平日早午,破寺小憩山苍苍。

旌飞萝葛路转瓜,四渡五渡流洗洗。

玄猿掉臂下欲堕,眺枝悠忽空云房。

沿回林薄避彪凶,喧填钰鼓崖云长。

赵主挈樽走相送,琉璃日夕生暮凉。

解衣盘礴拂台石,亦有观察留云章。

山僧传得匏罕曲,侑佛还来侑我觞。

天涯鱼雁五千里,囊琴挂壁书连床。

龙潭枯薄口钟冷,梦魂何处烟茫茫。

浮趴自笑真萍梗,今夜月明歌发堂。

注:仙人龛在今黄洋乡古天村。

题蒙养洞

                                               明·刘崇文

何年凿苍壁,窈洞云悠悠。

不见咿晤侣,养正名空留。

苔阶攒苔迹,蝌蚪映霞丘。

人家几阀阅,诗礼畴为谋。

名山纷洞府,羽客多夷犹。

何如此石室,千载标蒙求。

白鹿遗训古,迢递匡庐秋。

过大沿

                                               清·张赓谟

其一

崖际雪深苔迳销,行人跨水走山腰。

坡弯断处疑无路,拳石斜撑又作桥。

其二

四壁峭壁漫寻途,小径峰回去有无:

听断泉声闻砍木,碧云头上立樵夫。

闻画眉

                                                    清·张赓谟

一迳环野水,青松朱豆绕岩垂。

板桥冻合无人迹,雪满空山听画眉。

深溪泊舟

                                                   清·张赓谟

漱漱清流浅浅沙,轻舟泊处野云斜。

山中赢得春归早,人日江头看杏花。

木甑转两会寺堡至百丈偶纪

                                                  清·张赓谟

偶出东门游,秋风吹我襟。

幽壑晚凉发,夕阳坠疏林。

牛羊下来急,鸦鹊有余音。

路回坡影暗,树拂月生阴。

十里尹家宅,灯火通遥岭。

止哉消夜永,流泉听鸣琴。

为登山头路,不惜趁早行。

草树足新露,坠面绕余清。

初日涌云起,残月隔林明。

怜彼田家子,终亩已缀耕。

辄厌路多转,不觉山已高。

跨树临绝壁,空谷风萧萧。

千尺孤崖陡,百折蛇迳遥。

舆马穹所进,嵌岭穆岩荛。

拄杖更扪葛,牵挽如猿猱。

旋转溜沙滚.十踏九不牢。

一步一坐叹,瞻颜寒生毛。

逶迤白日晏,觅炊息山腰。

足裂腕欲折,岂徒心思劳。

行未至青河,又报来黄洋。

大岭径三度,俯仰两日忙。

手足俱不任,安得缩地方。

忽闻居人语,深溪通渔舫。

买舟半日棹,逆流官道傍。

恍似天外至,摩空一翱翔。

愿假干沟水,流通遍我疆。

中秋夜两会河舟中作

                                                       清·张赓馍

晴江千尺澄清批,水底沙明翻青紫。

一叶徜佯奁镜中,水晶宫里珊瑚红。

柳暮阴森摇橹进,浪花堆里寒生鬓。

习习两腋清风生,深尽尘襟肌骨清。

(吾闻)天上冰轮最高寒,桂花露滴珍珠盘。

长波月漾弧光起,梦魂飞入蟾窟里。

有客劝酒琼瑶杯,藕丝鲂脍花成堆。

休灯减烛意脉脉,海角晓日连天白。

注:两会名两会寺,今双河中学校处。

题百丈关

                                                  清·潘元音

西风生百丈,落日照千山。

树老全无叶.鹰饥不过关。

回看平野静,暗觉小溪环。

为问上阳驭,南征几日还。

题百丈

清·宋思仁

万山通一线,百丈锁巴州。

公道迎官吏,寒烟蔽戊楼。

猎归擒虎骑,果落饫猿猴。

扑面山风冷,方知惜敝裘。

阆苑歌

清·何润身

阆苑之山如列宿,一山一山相追逐。

前山奔腾后山突,大山蜿蜓小山伏。

一山盘曲自空来,环抱嘉陵三百六。

嘉陵三百六十里中半是山,山中仙子种花竹。

上有忽风忽雨之灵泉,下有疑神疑鬼之幽谷。

时时犬吠洞中春,往往鸡鸣岩下屋。

太祖三山何处寻,儿孙罗列如拱笏。

一起一伏一千里,熊罴咆哮龙撑骨。

安得杜陵遗老,吟成画一轴。

 

中岭拾翠

 

踏破青山翠几重,随登钟岭更葱笼。

马循碧藓嘶芳草,人醉绿野仗短筇。

屐齿深含苔色腻,帽詹斜照树荫浓。

清明时节好天气,究在蓬莱第几峰。

注;五郎庙场昔名钟岭堡。诗载民国《重修广元县志稿》,作者不明。

 

后峡探幽

 

后峡门探景最幽,深陵夹道暗泉流。

天开一线云牢锁,岭列双屏行正修。

瘴气有时迷路口,日光终古照峰头。

阴苔古树寒烟内,且为莺声一逗留。

注:录自民国《重修广元县志稿》,作者不明。

 

咏石船寨

 

清·王猷

怪石巍巍恰似船,谁人撑在山之巅。

几时等得禹门浪,一篙渡过红石滩。

注:王猷,清代秀才,旺苍化龙人。石船寨位于木门清江西岸,形状似船故名。木门清代曾更名禹门。红石滩在木门场西五里。

 

题木门寺壁

清·李盈稹

建寺龙岗下,雀噪郡堞头。

何人故城里,城角栽石榴。

三江饮五马,二郎牧双牛。

青龙赤凤驾,白水金鱼游。

今日芦花白,明朝桐叶秋。

归来无人识,清江寻钓钩。

三条无须浆,一篙任波流。

辜负平生志,再上藏经楼。

注:李盈稹,清道光任广元典史,木门镇人。

 

赞木门寺

清·柳含英

一片灵云幸妙圆,茴中至正自无偏。

禅心朗照千秋月,真性虚涵万里天。

广福宣扬空色相,木门掩映绝尘缘。

宝山撒手归何处,鹞石潜身任往还。

注:录自《木门镇志》

咏静州

                        清·孙模先 

古城苍柏覆高空,盘枝错结如虬龙。

缅怀汉唐经营早,巴山蜀水起英雄。

注:诗载《木门镇志》。静州在今木门镇。

 

咏化成

 

                                       清·杜长荣

化成水秀三柏茂,立寨山明双桂芳。

龙盘虎踞形势壮,人文蔚起作栋梁。

注:诗载《木门镇志》。

咏禹门

                                     清·石文魁

王维画讫芳名远,杜甫题来姓字香。

伏疆山水钟灵秀,禹门人物世代光。

注:禹门即木门场,诗载《木门镇志》。

 

题广化多木门堡

                        清·陈登风

有洞曾为白虎卧,立寨恰对青龙山。

人文蔚后今古远,从此山关是险关。

 

避乱水帘洞

                        清·石法鲁

蟠峨疑凿自蚕丛,古洞幽深天际通。

树拥石门推晚照,云飞峭壁近长空。

登临偏有人间恨,远喜谁云蜀道同。

几向层岩进绝域,乾坤别在一壶中。

注:水帘洞在今檬子境。

 

旺苍坝士绅赠苟子彦诗二首

其一

豕突狼奔匪焰张,深宵急走袭黄洋。

万家鸡犬声如沸,四窜人民胆若亡。

率队先驱骁有勇,负伤不惜信知方。

清江渡口弹如雨,铁血男儿当自强。

其二

迭遭匪警势难撑,鹤唳风声草木惊。

深羡一夫能抗敌,但希多士更知兵。

附膻小丑众犹渍,敢死健儿败亦荣。

试问县东团练队,有谁骁勇若先生。

注:民国l0年,驻广元川军王洪恩部团长周公权,率本部离队为匪,经大石、元坝、白水、真武官、庙二湾向旺苍坝进发,沿途官绅富户,竟相奔逃,地方团练不敢与敌。唯旺苍坝团练局练长苟子彦,不畏强敌,率领数十名练丁.在清江渡与周匪激战半日,众寡悬殊.且身负重伤,乃率众退守城北险山。旺苍坝士绅特赠诗,表扬苟奋勇拒匪,保境安民的英勇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悼言
后一篇:黄洋历史简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