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红宝石之旅 |

贵阳花溪青岩古镇经多年打造,已经趋于完美,成为黔中旅游胜景。其山积石封林,若隐若匿;其水项链翡翠,一曲三呤;其村山遮水潦,田园牧歌;其城龙盘虎踞,人烟稠集。
说话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四月八民族庆典日,十里八乡的苗,瑶,布依各族人民,按着古老的民风民俗开始闹腾起来,似乎要把整个冬天积攒下来的能量一齐释放。陈忠华老师身上就集中表现出了这种激情。
陈老师土生土长在花溪涟江边上,从小就在民族声乐的薰陶下长大,擅长芦笙,巴乌,长笛,木叶吹奏,尤以木叶吹技出名。从陈老师一九八六年出道招进花溪民族文工队,到登上《出彩贵州》民族乐人名人傍,前后三十二年,一直潜心于民族文化传承耕耘。
我与陈老师相识非常偶然,今年春上陪朋友去花溪老年大学,正好遇到学校招收的葫芦丝学习开班,陈老师一曲木叶演奏《天路》一下深深地吸引了我,当下即决定报班参加,于是成了陈老师名下学员。
我们班每周有陈老师一个半小时的基础训练课,就在四月八前后这段时间,明显感觉到陈老师特别忙乎,每天奔走于电台,公演签约之间,从高坡云顶,到旧盘村节庆,再到青岩出演应接不瑕。听说他在青岩的演出即将结束,我和大米便厚着脸发微信给他打听时间地点,陈老师欣然答应,于是邀上华沛一道追随而至。

青岩古镇南门

南门定广湖畔
我们从南门进城,无心留恋街景美食,便沿茶马古道直奔演出地点慈云寺。
慈云寺石门大院,较为完整地保留了黔人石文化建筑特色,院里现在也不再供奉菩萨,而成为博物馆式的建筑景点。四月八期间,慈云寺前院临时借用作了演出场所。还好,我们赶上了两个歌舞节目和陈老师的木叶演奏。
陈老师一米七几高个头,苗族,皮肤黑里泛白,白色戏装,头包阿三白头巾帽,近于印度装束。
木叶即树叶,不是乐器胜似乐器,声音清亮天然,模仿丛林鸟叫,苗岭早晨,小河流水,刺梨红花,似真似幻,天籁声乐。加之陈老师炉火纯青的木叶音韵,现场听来如痴如醉,如临其境。仿佛间便被带进了六维空间……

陈老师演出中

留影纪念

情不自禁
演出结束,情感爆炸,啊青岩!啊四月八!我要把那些另类的镜头留下……

我来了

大V

我自未来!

痛壁伤古

定广莲花

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