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帝国覆灭(2)

(2011-02-24 21:50:06)
标签:

秦帝国

分类: 《史记》故事

秦二世之死

秦二世三年八月已亥日,赵高已作好图谋不轨的打算,但担心群臣反对,就设计牵一只鹿到朝廷上来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昏头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左右群臣,有的不吭声,有的顺着赵高说是马,也有说是鹿的。赵高事后暗中把说是鹿的人全都借口法办了。自此以后,群臣全都惧怕赵高了。

赵高以前常说:“关东的盗贼成不了气候。”现在项羽在巨鹿俘虏了王离等人,打败了章邯,章邯一再上书请求增援,原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全都自立为王,关东的郡、县官吏全都背叛了朝廷,投靠了义军,诸侯全都率军西进。刘邦率领几万人马攻下武关(今陕西丹凤县境),派人跟赵高秘密接触。赵高害怕二世发怒被杀,就称病不去上朝。

秦二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白虎咬他的车驾骖(cān,参)马,他杀死了白虎,但是心中不乐。他觉得奇怪,就去找人占梦。占梦人卜得卦辞说:“是泾水水神作怪。”二世就在望夷宫斋戒,准备祭祀泾水水神,把四匹白马沉入泾水。

秦二世为盗贼的事派人去责备赵高,赵高害怕了,就暗中和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和弟弟赵成商量说:“皇上听不进劝谏,现在事情紧急了,想把祸患责任归罪于我们宗族。我想更换皇帝,另立公子婴。公子婴仁慈节俭,百姓都颂扬他的话。”

赵高命令郎中令作内应,诈称说有贼寇袭击,命令阎乐率兵追捕。又怕阎乐不听命,就劫持阎乐的母亲到赵高处作为人质。阎乐派一千多官兵赶到望夷宫殿门前,将卫令仆射捆绑了,喝问他说:“盗贼从这里进去了,为什么不阻止?”

卫令说:“皇宫周围戒备森严,哪见有盗贼进入?”

阎乐杀了卫令,随即带兵冲入殿内,一边走一边放箭,郎官侍从大惊,有的逃走,有的反抗,反抗的几十个人全被杀了。郎中令和阎乐一同冲了进去,用箭射中了二世的帷帐。二世大怒,召唤左右拿下郎中令和阎乐,左右无人敢动,全都躲开了。站在二世旁边的那个宦官不敢离开,只好跟随二世退入内宫。二世问他说:“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竟然发生了眼下这种事情?”

宦官说:“我没有告诉你才有幸活到今天。要是早告诉你,早就没命了,哪里还能活到现在啊!”

阎乐上前历数二世的罪行说:“你骄横放纵,专嗜殊杀,天下人都背叛了你,该怎么办,你自己考虑吧?”

二世说:“我可以见丞相吗?”

答:“不行!”

又说:“我希望做一个郡的王。”

阎乐不应。二世退而求其次说:“那就做个万户侯吧?”

还是不应。二世只好央求说:“那就让我和妻子儿女去做普通百姓,享受和其他皇子一样的待遇吧。”

阎乐见二世如此赖皮,就挑明了说:“我是奉丞相的命令,代天下人来杀你的,你说得再多也没用,我也不敢替你报告。”于是指挥士兵上前,逼迫二世自杀了。

尾声

阎乐回去将二世的死讯报告了赵高,赵高召来所有大臣和公子,把杀死二世的情况告诉了他们。赵高说:“秦国本来是个诸侯国,始皇统一了天下,所以才称做皇帝。如今六国又各自为王,秦国的地盘越来越小了,再空自称皇帝不行了,还是仍称做王恰当。”于是立二世胡亥哥哥的儿子婴为秦王,按照平民的葬礼埋葬胡亥于杜南宜春苑中。然后命令子婴斋戒,到宗庙去祭拜祖先,接受玉玺。

斋戒五天之后,子婴跟他的两个儿子商量说:“赵高在望夷宫杀了二世,害怕大臣们杀他,就假装主持正义,立我为秦王。我听说赵高已经与楚军(刘邦军)约定,灭掉秦宗室以后,自立为关中王。现在他让我斋戒,到宗庙去接受玉玺是假,要趁机杀我是真。我推说生病不能前往,赵高一定会亲自来请,他若是来了就把他给杀了。”

果然,赵高派人去请子婴,前后去了几趟,子婴就是不动。赵高只得亲自去请,他对子婴说:“如此国家大事,王为何不去呢?”

子婴趁机杀了赵高,接着殊灭了赵高三族,弃尸咸阳街头示众。

子婴即位秦王第四十六天,沛公刘邦入关到了霸上,派人去招降子婴。子婴用丝带糸上脖子,驾着白车白马,捧着天子的印玺符节,在积道亭旁投降。

刘邦进入了咸阳城,封了府库,回师驻扎在霸上。过了一个多月,各路诸侯的军队也到了。项羽是各路诸侯盟主,下令杀了子婴和秦宗室所有成员。接着血洗咸阳城,焚烧宫殿,虏掠宫女,操收珍宝财物分予各路诸侯。

项羽把原秦国的土地分做三块,叫做三秦,立三王,即雍王、塞王、翟王。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主持分割天下,赐封诸侯,秦帝国至此从历史上彻底消失。以后刘邦又进行了五年战争,最后天下统一于汉朝。

太史公简评

太史公说:秦朝宗族的祖先伯益,在唐尧、虞舜的时候建立过功勋,获得封地,受赐姓嬴,到夏、商两朝时衰落了。到周朝没落的时候,秦国兴起,在西部边境建造城邑。自从秦穆公即位以来,秦国蚕食诸侯,竟成就了秦始皇。秦始皇自以为功业比五帝伟大,国土超过三王,耻于与五帝三王并列,自号称做皇帝。

贾谊对秦朝覆灭的评价说得很好!他说:

秦朝兼并了六国诸侯,占有崤山以东三十多个郡。然后据守渡口关隘。然而,陈涉(陈胜)凭着几百个散乱的兵卒,振臂大呼,他们没有武器,就拿着锄把木棍;没有给养,看到有人家户就找饭吃。但却能纵横天下,所向无敌。秦人有险不能守,有关不能阻,有长戟利刃不能刺,有强弓劲弩不能射。楚师深入秦地,鸿门一战,连篱笆样的阻拦都没有遇到。于是天下大乱,诸侯纷纷起事,豪杰相继立王。秦朝派遣章邯为将领兵东征,章邯以三军之众投靠诸侯,倒过来图谋皇上。由此可以看出,秦朝大臣也不可信用。子婴登位后,仍不觉悟。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干,能得到中等大臣的的辅佐,天下虽然混乱,秦国原有的土地还是可以保全的,秦朝的宗庙祭祀也不至于断绝。

秦国的地势有高山阻隔,有大河环绕,国家的四面都有坚固的要塞防御。自从穆公以来,一直到秦始皇,历经二十多个 国君,时常称雄诸侯,他们全都贤能吗?不是,而是秦国占有地理上的优势。天下各国曾经联合起来攻打过秦国,联军有贤人智士谋划,有优秀的将领统帅,再有贤相协调配合,但都奈何不了秦国,就是因为秦国的关防险固啊。就是秦国开关放进各国诸侯,诸侯百万之众的军队还是战败溃逃。难道是因为勇气、力量和智慧不够吗?都不是,而是地形不利,地势不便的缘故啊!

秦国把小邑并为大城,在险要关塞驻防军队,把营垒筑得高高的而且不与诸侯轻易作战,紧闭关门拿着兵器守在那里不动。诸侯出身平民,是为了利益而联合起来的,又没有一个得力的王者领导。他们之间交往不深,他们的下属已不亲附,明说是灭亡秦国,实际上是为谋取私利。他们见到秦国关隘难以攻克,就带头退兵。如果他们能休养生息,等待秦国衰败,扶贫济弱,那么凭着能够号令大国的君主身份,就不用担心实现不了统治天下的志向。可是,他们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却被人擒获,是因为他们从根本上就错了啊。

秦王满足于自己的能力,不求教于人,有了错误也不改正。二世继承了他的过错,变本加利,以至加重祸患。子婴孤立无亲,又得不到辅助。这三位君主一生昏惑不悟,秦朝的灭亡难道不应该吗?这种时候,也有看清形势的人,然而他们不敢尽忠竭力,纠正君主的过失,这是由于秦朝的禁忌太多,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杀了。所以天下有识之士只能侧耳而听,垂手而立,闭口不言。

如此看来,秦国的三位君主早就迷失了路途,可是忠臣不敢进谏,智士不敢献策,天下已经大乱,皇上还不知道,这不是很可悲吗?

贾谊接下来长篇大论,探讨秦朝灭亡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秦始皇、二世、子婴三位君主不效法祖宗礼制,另搞一套;二是秦朝统一天下后不施仁政,才使得秦朝的宗庙被毁。

皮罗简评

我读《史记》至此,发现太史公的文笔风格突然变了。前文中也时有“太史公曰”这样的断语,不过主要是指出正文中不清楚的地方,很少表明他自己的态度。而《秦始皇本纪》末尾大不相同,原文抄录了贾谊冗长的议论,还附上一段后世汉明帝的评议。于是我怀疑这个大尾巴可能是由后人附会上去的,以增强儒道对秦始皇批判的力度。为此我简略了这个大尾巴,只摘抄了贾谊长篇大论的开头部分。

秦始皇建立起来的如此强大的帝国为什么说没就没了呢?两千多年来,人们一般都以贾谊的《过秦论》著述作为评判标准。但是我觉得贾谊的理由很勉强。

秦以前,不施仁政的君主大有人在,但也不至于灭绝宗庙。不行周礼的国家早已有之,也没见就此亡国。秦以后的历史也是如此。可为什么一到秦始皇这两点就突然变得威力无比,成为不可动摇的“天理”了呢?仔细想来,主要是几千年来儒学道统宣传对人们的影响,以至形成了一种固有认识。

再有一点是贾谊把秦始皇、秦二世、秦子婴不加区别地捆做一块来说。逻辑上也有矛盾,先说秦国占有地利,山东六国完全奈何不了它。又说陈涉起来作乱秦国就什么优势也没有了,得出的结论是周礼最好,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就是破坏了周礼。这是我所不认同贾谊的地方,并且怀疑这个主观而且武断的大尾巴原不是太史公的本意。

就我的看法而言,秦帝国的覆灭原因可以用“自杀”这个词来形容。

秦始皇的突然死亡是秦帝国自杀的开始,一个负责加盖印玺和收发文书的赵高,眨眼间就成了掌有国家最高权力的主宰。赵高非常清楚他保管的那颗玉玺的份量,凡是由他经手发出去的文书,都得到了不折不扣的执行,正如银行职员手中的钞票,在任谁的手里都一样是钞票一样。赵高这时手里正好握有可以发号施令的玉玺,于是他说服胡亥和李斯,成功地运用这枚玉玺杀死了扶苏和蒙恬,赵高在这时实际上已具有了颠覆这个王朝的能量。

秦二世和李斯没有看到这一点,二人只是做贼心虚,因此害怕民主,害怕真象,于是用最愚蠢的杀戮来掩盖各自阴暗的心理。尤其是秦二世,后来完全成了赵高操纵下的傀儡和杀人机器。他一上台就恢复秦国早已废除了的殉葬制度,下令在郦山杀死众多的嫔妃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劳工、刑徒。接着殊杀自己害怕的各级官吏和郡、县干吏,殊杀比他更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众多皇子宗亲,殊杀身边的知情仆役伺从,亲近臣僚,然后连李斯、去疾、冯劫等这样的重臣也一并杀了。然而,他越是这样做,天下人越是不服。陈胜起义最早的理由就是否定二世皇帝的合法身份,最早打出造反的旗号就是为公子扶苏鸣冤。

秦始皇也杀人,比如在梁山宫时,有人泄露了他对丞相车骑排场过大的看法,身边的人又全都不承认,于是他按照殊连法的规定杀死了当时所有在场的人。还有一件是有人在殒石上刻字,也是没人承认,于是御史殊杀了居住在落石周围的人家。这两件事应该就是秦始皇残暴的证据。但是,如果与秦二世的杀人相比较,就会民现他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秦始皇杀人是先有法而后杀人,如果说是残暴,那是指殊连法太过分,只能先纠正或取消殊连法才成。所以秦始皇是依法杀人。秦二世的杀人是无法无凭的滥杀,被杀人无过无失,只为身份特殊而被杀。

秦二世仅仅滥杀还不至于让帝国覆灭,更为可怕的是,他为满足一已之欲,凭空加重徭役和赋税。以前秦始皇时代也有反叛的郡治,那种反判的性质是对占领区实行新制度的反抗。而秦二世时代的反判却是民众为了生存而反抗。这种反抗只是被陈胜起义全面激发启动了。

我们可以从秦二世殊杀李斯、冯去疾、冯劫三大臣的理由看出他与秦始皇的区别。秦始皇渺视五帝三王,自称皇帝,但是他敬重虞舜和夏禹,认为二人有功于民族和国家。秦二世渺视虞舜和夏禹,是看不起二人为民众牺牲自己,不懂享受。

就以上两点来说,对于强大的秦帝国还不至于就此覆灭,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最要命的是秦二世自毁耳目神经,让秦国若干代人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谍报组织和军事系统瘫痪,这样做的结果无异于让自己变成一个又聋又瞎的瘫子,起义军犹入无人之境,他们只消跟着起哄就够了。因此到了最后,赵高手中的那颗大印已失去了威力,只好抛弃秦二世另寻出路。

必竟秦二世的死不是一个人,他是秦帝国的化身,他个人的死,同时也就结束了秦国历时六百一十年的历史。这就是历史的无情,偶然也可以成为必然。有时候,一个人的确就能灭绝一个家族或是王朝,比如秦二世胡亥。因为外力做不到这样的事情,所以我把它比做“自杀”。秦帝国就这样覆灭了。

秦二世的事情还不至于坏到毁灭国家和民族的地步,五年之后,汉高祖刘邦恢复了秦朝统一的国家形态,汉朝虽然不及秦帝国的强大,倒底没有如项羽所愿,倒退回到春秋战国时代。可见,秦始皇统一的时间虽然仅有短暂的十三年,但是统一的好处是客观存在,是无论如何也抵毁不了的,它已经在民众的心目中扎下了根,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之处。秦二世自毁的仅限于秦氏家族和他的王朝统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