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崛起(续)
(2011-01-15 07:32:13)
标签:
秦国崛起 |
分类: 《史记》故事 |
秦穆公三十二年,晋文公病死。郑国有人出卖郑国给秦国,对穆公说:“我为郑国把守城门,你可以派人前来偷袭。”
穆公问蹇叔、百里溪,二人回答他说:“经过一个国家走几千里路去偷袭另一个国家,很少有成功的。而且既然有人出卖郑国,难道就没有人将我国的事情出卖给郑国?这样干不行啊。”
穆公说:“你们不知道情况,我已经决定了。”接着下达了出征的命令,以百里溪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为统军将领。
出发的那天,百里溪、蹇叔二人痛哭失声。穆公知道后很生气地说:“我派兵出征你们却啼哭阻止他们,是什么道理?”
二老说:“我们哪里敢阻拦君主的军队出征啊,军队出征,我们老了不能随同,担心他们回来晚了见不了面,所以才哭泣啊。”
二位老人退下后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一定会打败仗,必定会在殽山遭遇伏击。”
秦穆公三十三年春,秦军出兵东征,过了晋国,又过宗周北门,周王孙满说:“秦军无礼,很快会打败仗。”
秦兵到了滑国,郑国商人玄高赶着十二头牛到周去贩卖,见到秦兵,害怕郑国遭难,就以十二头牛献给秦军统帅说:“听说大国要诛讨郑国,郑君已小心修筑工事作好防御,派我先以十二头牛前来犒劳秦军。”
秦军三将商议说:“我们偷袭郑国的计划已被郑国人发觉了,用不着再赶去,回去了吧。”
秦军回师途中捎带灭亡了滑国。滑国是晋国边城。这时,晋文公刚死还没有下葬。太子襄公愤怒地说:“秦国欺我孤弱,趁我大丧之时,掠我滑地。”于是将白色的丧服染黑,发兵殽谷伏击秦军,这一战全歼了回国途中的秦兵,无一人逃脱,统军三将也被俘虏。
晋文公的夫人是秦穆公的女儿怀嬴,为秦三将对晋襄公说:“父亲对这三人恨入骨髓,请把他们放回去,定会把他们给活煮了。”晋君同意了母亲的意见,就叫人放走了秦军三将。
三将回国后,穆公穿着白色的丧服到郊外迎接,哭着对他们三人说:“我不听百里溪和蹇叔的话,让你们受辱了,你们有什么罪?你们要记下这笔血债,不要忘记报仇雪恨啊。”然后恢复了他们三人的官职,比过去更加厚待他们。
三十四年,穆公复派孟明视三人率军攻打晋国,在彭衙战役不利,随即就撤军回国了。
那时戎王派遣由余出使秦国。由余的祖先是晋国人,为避乱逃入西戎后,仍讲晋国话。戎王听说穆公贤能,就派由余出使秦国视探。秦穆公带着由余参观他的宫殿,仓库。由余说:“让鬼来做这些事,则费神劳累。让人来做这些事,则辛苦人民。”
穆公听他这样说很奇怪,问他说:“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治理国家,结果还是动乱不已。现在戎夷不讲这一套,他们用什么来治理国家呢?按理说治理戎夷不是很难吗?”
由余笑着回答说:“这就是中国之所以动乱不止的原因。上古黄帝制作礼乐法度,以自己的行为作为标准,尚且只能做到小治。到了黄帝的后代,日益骄奢淫逸,法度失去威势,就责怪下属不力,下属被逼急了,就怨恨君主不讲仁义,上下争斗怨恨不已,于是相互残杀,以至于灭绝宗族。然而戎夷不是这样,在上的以仁德对待下属,在下的以忠信为君主办事,对一个国家的治理就象支配一个人的身体一样地简单。这种不知道如何去治理的社会,反而是真正的圣人之治。”
秦穆公过后对内史廖说:“我听说邻国有圣人,是本国的忧患。现在由余贤良,也就对我国有害,这事该怎么办呢?”
内史廖说:“戎王地处边远,没有听到过中国的的音乐。君主可以赠送给他一些女乐歌舞,让他丧失志向;再请求他把由余留下,可疏远他们之间的关系;留下由余后,还要让他不能按时回去。这样一来,戎王就会责怪于他,肯定会怀疑由余。他们君臣间有了隔阂,由余就能为我所用了。再说戎王喜好女乐歌舞,也必然无心于政事,就不会再管由余的事了。”
穆公说:“好!”于是一边对由余表示亲热,请教他一些有关戎族人的地形、用兵等事项。一边密令内史廖挑选一批能歌善舞的年轻美女去送予戎王。戎王接受秦穆公的馈赠以后果然非常高兴,就没有再要求由余回去了。于是穆公留下由余,真心厚待。由余一再要求回去,穆公只是不准,还请人多次去说服由余,终于让由余心甘情愿地留下归降了穆公。
穆公得由余后,委任他为客卿,随时和他探讨攻打西戎的形势。
穆公三十六年,再次重用孟明等人,让他们率领军队去攻打晋国。秦军渡过黄河后,焚毁了船只,断绝了退路,一路大败晋军,夺取了王官及鄗地,以报殽役死难之仇。晋国人都躲进城内不敢出战。于是穆公从茅津渡过黄河,封葬殽谷中的死亡将士。为了发丧,穆公整整痛哭了三天,然后在军前发誓说:“嗨!全体将士们都听好了,为了让死难在殽谷里的将士们安息,我痛苦得白发都变黄了。他们有什么过失啊!”穆公其实是以此誓言追悔没有采用蹇叔和百里溪谋略的过失,好让后人记做这是他的过错。听了穆公的誓言,没有不落泪的,都说:“哎呀!秦穆公待人真周到,因此才有了孟明等人今天的胜利啊!”
秦穆公三十七年,采用由余的计谋攻打戎王,增加了十二国的土地,从此秦国扩地千里,称霸西戎。周天子派遣召公贺为使者入秦,以金鼓祝贺秦国的胜利。
穆公在位三十九年,死后埋葬在雍地。为他殉葬的有一百七十七人,秦国子舆氏有三个优秀的大臣名叫奄息、仲行、鍼虎的也在殉葬人之中。为此秦国人都十分地悲哀,他们为殉葬的死者作了一首名叫《黄鸟》的诗歌。有仁德的人说:“穆公扩大了秦国的版图,向东征服了强大的晋国,向西称霸戎夷各部,然而却没能成为中原诸侯盟主,就在于他死后不顾民众,而且让优秀的大臣为他殉葬。从前先君死了,还允许有德的臣民活着,何况穆公是剥夺善良的大臣和百姓的性命,让所有的人悲伤啊!看来以后秦国再也没有力量发动东征了。”
穆公有十个儿子,他死后由太子罃继位,叫做康公。
秦康公前年,穆公死时,晋襄公也死了,襄公的弟弟名叫雍,也是秦女的儿子,这时住在秦国。晋国的大夫赵盾准备立雍为晋君,就派遣随会为使到秦国迎接雍回国即位,秦国派兵护送雍至令狐。这时晋国改立襄公的儿子为君,在令狐伏击秦军,秦军战败,随会也投奔了秦国。康公二年,秦国攻打晋国,夺取了晋国武城,报了令狐战役的耻辱。四年,晋国攻打秦国,夺取了秦国的少梁。六年,秦国又攻打晋国,在河曲大败晋军,夺取了晋国的羁马。晋国人怀恨随会帮助秦国为害本土,就设计让魏雠馀假装背叛晋国,到秦国去与随会合谋,骗得了随会回国。康公在位十二年,死后由儿子共公即位。
秦共公二年,赵穿杀了晋灵公,五年楚庄王问鼎中原。共公在位五年,没有多大作为,死后由儿子桓公即位。桓公十年,楚庄王称霸。二十四年,晋厉公即位,隔河与桓公盟誓,回去后就毁约背盟,与狄国合谋攻打秦国。二十六年,晋国联合中原各国攻打秦国,秦军败走,晋军一直追赶秦军到泾水方才返回。桓公二十七年病死,由儿子景公即位。
景公四年,晋国栾书弑杀晋厉公。十五年,秦军救郑,在栎打败了晋军。当时晋悼公是中原盟主。十八年,晋悼公强大起来,多次与诸侯会盟攻打秦国,打败了秦军。秦军逃走,晋兵追赶,渡过了泾水,一直追赶到秦国的棫林方才返回。二十七年,秦景公到晋国与晋平公盟誓,回国后就背约。三十六年,楚公子围弑君自立,即楚灵王。景公的母弟后子鍼(针)得宠富有,有人进谗言,后子鍼害怕被杀,逃亡到晋国,带走的财富用了一千多辆车拉。晋平公问后子鍼说:“你富有如此,为何还要逃亡呢?”后子回答说:“秦公无道,我怕他杀了我,想等到他死了以后才回去。”三十九年,楚灵王强大起来,在申国会盟诸侯为盟主,杀了齐国庆封。景公在位四十年,死后由儿子哀公继位。
秦哀公八年,楚公子弃弑杀灵王自立,即楚平王。十一年,楚平王为太子建向秦求娶秦公主,秦女到了楚国,平王占为已妻。十五年,楚平王要杀太子建,太子建逃亡,伍子胥逃亡到吴国。那时,晋国公室衰弱,六大夫势强,内乱不已,因此秦、晋之间有一段短暂的和平。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伍子胥攻打楚国,楚王逃往随国,吴国攻入楚都郢城。楚大夫申包胥赴秦求救,绝食七天,日夜啼哭。于是秦哀公发兵五百乘驰援楚国,打败了吴军。吴国撤军,楚昭王方才得以进入郢都。哀公在位三十六年,太子夷公早死,死后由夷公的儿子惠公继位。
秦惠公元年,孔子在鲁国任职。五年,晋国上卿中行、范氏反晋,智氏联合赵简子攻打两家,范氏和中行氏败逃到秦国。秦惠公在位十年,死后由儿子悼公继位。
秦悼公二年,齐大臣田乞弑齐君孺子,拥立哥哥阳生为齐悼公。六年,吴国打败了齐国的军队。齐国人杀了悼公,立他的儿子简公。九年晋定公与吴王夫差于黄池会盟争夺盟主之位,接着晋定公就死了,这时天下数吴国最强。十二年,齐田常弑杀简公。立其弟为平公,田常为相。十三年,楚国灭亡陈国。秦悼公在位十四年,死后由儿子厉共公继位。孔子死于秦悼公十二年。
秦厉共公二年,有蜀国人来贿赂秦国。十六年,秦国沿黄河构筑工事。出兵二万攻打大荔,夺取了大荔王城。二十一年,秦国设频阳县。晋国夺取了武成。二十四年,晋国发生内乱,智伯被杀,赵、韩、魏三家分晋。二十五年(公元前403年),智开率族人投奔秦国。三十三年,哀公攻打义渠,俘虏义渠王。三十四年发生日食,秦厉共公逝世,儿子躁公立。那时战国已经开始。秦国崛起的历史告一段落。
简评:
秦国在春秋前期崛起,奠定了秦国的国力基础。其中秦襄公和秦穆公两任君主起的作用最大,其他君主则作为平平。
秦国能一直保持国力至春秋末期,首先与秦国君主相对于中原各国稳定,较少内乱有很大的关系。
其次,秦国地处西部,在地理上占有优势,除了晋国,其它国家都相距遥远,因此较少受到晋国以外的国家侵扰,使得秦国能较好地保持国力。
再有,秦国文化落后于中原,这种落后一方面使得秦国长期处于奴隶制的封闭状态,比如秦国一直实行残酷的殉葬制度,秦人为此作了《黄鸟》之歌。另一方面,这种落后又为秦国的改革后来居上提供了契机,受到对立面的阻力较小。由余和秦穆公间的一段对话就很能说明问题。
为此,秦国虽然在整个春秋时期没能称霸中原,却为它最终入主中原,成为超级帝国奠定了基础。
从秦国崛起到成为超级帝国的历史,让我们看到一个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只要稳定,哪怕落后于人,也有机会超越对手,然而,如果动乱不已,再强大的国家也会灭种灭族,再进步的文化也会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