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使命
(2010-01-04 15:58:14)
标签:
《战国策》赵策杂谈 |
分类: 废墟上的文明 |
二十八、使命
1、秘密使命
楼缓带着秘密的使命将要出使,辞行时他对赵王说:“我虽然用尽全部力量和智慧,终究难免一死,恐怕不能再见大王了。”
赵王说:“这是什么话?我一定写信说明,是委您以重任。”
楼缓说:“大王没有听说公子牟夷在宋国的故事吗?他在宋国地位尊贵,文张与宋王友好,诬蔑牟夷,以至牟夷遭受肉刑。现在我与大王的关系还不及公子牟夷与宋王的关系,但诬蔑我的人远超过文张。所以我终究难免一死。恐怕不能再见到大王了。”
赵王说:“您就放心出发吧,我已经与您有誓约了。”
楼缓见赵王盟过誓后方才出发。
后来,因为中牟人反叛,楼缓去了梁国。侦察人员把这件事报告了赵王,赵王不听,说:“我已经与楼缓有过誓约了。”
世间上有很多事情,知情的人了解的是一回事,不知情的人说的又是一回事。尤其是不宜公开的事情。很多人就这样被冤死了,到澄清事实时,冤案已经铸成。楼缓谙于世道凶险,因此事前作了预防,方才得免于一死。
所以我们但凡做事,不要只顾一头。人们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歪”没错,但不要以为就不会招惹是非,是非却是不管您清白与否,情愿与否,偏偏就要让您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有人在做“身正”的事,更有人在做“捕风捉影”的事,世间上这样的事还少吗?
2、蒙蔽
有个客人去拜见赵王,这个人对赵王说:“我听说大王派人去买马,有这回事吗?”
“有这回事。”
“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见派人去呢?”
“还没有找到会相马的人。”
“为什么不派建信君去呢?”
“他是相国,要处理政事,况且他又不懂相马。”
“为什么不派纪姬去呢?”
“纪姬是女人,更不懂相马。”
又问:“买到好马对国家有什么利益?”
“没有什么利益。”
“买到坏马对国家有什么害处?”
“没有什么害处。”
“既然买到好马或是坏马,对国家既没有好处也没有害处,大王买马却一定要等到会相马的人。现在大王您治理国家,政治措施不当,国家衰弱,将成废墟,甚至不能继续祭祀,可是大王不等待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却把大权交给建信君,这是为什么?”
赵王无言答对。
客人继续说:“在郭偃立的法规中,有所谓的‘柔痈’说法,大王知道什么叫做‘柔痈’吗?”
“没听说过。”
“‘柔痈’的意思是指国君所宠爱的左右亲近、国君的夫人、艺人、美女等,这些人都能够乘国君醉昏的时候提出要求,并能得到满足。这些人如果在朝中得到满足,那么大臣在朝外就能贪赃枉法,为非作歹。所以说太阳和月亮的光芒虽然照亮世界,可它们内部仍然有斑点;人们对于所憎恶的人,总是小心翼翼地加以戒备,可是祸害不发生在‘所憎’的人身上,恰恰发生在‘所爱’的人身上。”
这位无名氏向我们讲了一个道理,是说人们一旦遇到亲近的人时,做事就会违背常规,受到蒙蔽。因此,真正的危险是来自身边的人。
所以,我们在社会生活交往中,身边的人的品行对自己的影响是最大的。一旦感到不对劲,最好是尽早作好防备,方才不至于遭至祸患,亦或能减小损害。
3、弱国无外交
秦国进攻魏国,占领了宁邑,诸侯都去庆贺。赵王也派使臣往会庆贺,使臣往返来回三次,都没有被秦王接见。赵王为此事很是忧虑,他对左右说:“凭秦国这样强大,夺得了魏国的宁邑,就可以控制齐、赵两国。诸侯都去庆贺,我也派了使臣去庆贺,秦王偏偏就是不接见,这一定是准备向我们出兵了。该怎么办呢?”
左右大臣说:“使臣往返三次都没有被秦王接见,一定是派去的使臣不得其人。现在有一个叫谅毅的人,能言善辩,大王可以派他去试试。”
谅毅接受了使命,前去秦国。他到了秦国后,上书给秦王说:“大王夺得了宁邑,开拓了疆土,诸侯们都来庆贺,我们国君为您庆贺,不敢懈怠,特派使臣来敬奉钱币、礼品,但是三次拜见大王都没有被接见。使臣如果没有罪过,希望大王不要断绝现两国的友好关系;使臣如果有罪,就请大王责罚。”
秦王派人转告示谅毅说:“我所要求赵国的是不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听从我的,我才接受你的上书和礼物;如果不听从我的话,就请你回去吧。”
谅毅回答说:“我这次来,本来就是希望奉行贵国的旨意,怎么敢对抗呢?大王如果对我有什么命令,我保证奉行,不敢有任何疑虑。”
于是秦王才接见了使臣谅毅,秦王对他说:“赵豹、平原君屡交次欺弄寡人,如果赵国能杀掉这两个人就行。如果不能杀掉,就让我率领诸侯大军在邯郸城下相见吧。”
谅毅说:“赵豹和平原君是我国君王的同母弟弟,就像大王有叶阳君、泾阳君一样。大王以孝悌闻名天下,有好的衣服,好的吃食,必定与叶阳君、泾旭君分享。叶旭君、泾阳君的车马服饰,没有哪一样不是大王的。我听说:‘打翻鸟巢,打碎鸟蛋,凤凰就不会飞来了;剖兽取胎,杀死幼兽,麒麟就不会跑来了。’如果我接受了大王的这样的命令,回报我国国君,他因为害怕,不敢不执行。这岂不是伤了叶旭君、泾阳君的心吗?”
秦王被他说动,就点头说:“好吧。那就不要让赵豹、平原君参与政事。”
谅毅说:“我国国君有同母弟弟没有教诲好,以致得罪了贵国,请把他们罢免了,不让他们参与政事,以使贵国称心。”
秦王很高兴,便接受了谅毅的钱币礼品,并很好地款待了他。
人们常说:“弱国无外交。”赵国与秦国的这次外交,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是怎么一回事。赵国为讨好秦国,可以说是竭尽所能,到了卑躬屈膝的地步。如果谅毅没有说服秦王,迫使赵王杀死自己的两个弟弟,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所以说,外交的根本在于强国。
中国近代史,再次为“弱国无外交”作了注脚。中华民族如果不能复兴强盛,历史上的悲剧也就还会重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