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东站后广场的老街区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沈庄子:位于李地大街与新开路交会处以北,沈庄子街道办事处北部一带。清道光一年(1821年)前后,沈姓来此择高台定居,始称沈家台。后张、刘、魏三姓相继迁入,1900年向高台四周发展,逐渐形成居民区,以沈氏大户得今名。1905年前后曾建有悟本堂、清续堂公所及群众防火组织公议堂。现里巷密集交错,多砖木结构起脊平房。1983年改建联吉里五至六层居民住宅楼。商业网点多集中在沈庄子大街,芝兰斋糕干店驻此(现已经搬到河西区平山道),并设有农副市场。有区检察院、沈庄子街道办事处、天津皮件厂等单位。主要街道有新开路、李地大街、沈庄子大街等。新开路通公共汽车并设站。李地大街就是现在在新开路西侧的华龙道。沈庄子大街现在无迹可寻了,都盖上小区,路彻底没了。大概在万春花园、秋实园附近。
郭庄子:位于郭庄子大街(现在的新环路华龙道以南段)与王庄子大街(道路已没,在巨福园春华里附近)交口处以东。在郭庄子街道办事处东南部一带。明朝初年是一片荒野坟地。东有古家大坑,西有李家坟地,北边是苇塘,当中为5米的高坡,坡向四方倾斜。郭姓在此建房居住,故称郭家庄,习称今名。因地势高,又称郭庄子上坡。建国后划分为郭庄子上坡一条、郭庄子上坡二条和郭庄子下坡。但人们习惯仍将这一带统称郭庄子。居民住宅多砖木结构起脊旧平房。有郭庄子小学等。郭庄子大街的东南段为商业街,百货店、饮食店、副食店、粮店等各类服务网点俱全。主街有王庄子大街、郭庄子大街和公议大街(路也没了,在现在的汇和家园附近)。
和平村:位于天善社大街与和平村大街交会处一带,和平村街道办事处中部一带。1939年日伪置为兴亚村。辟新开路时,居民陆续搬迁至此。1951年更今名。街巷纵横交错。居民住宅多砖木结构起脊平房。在和平村大街中段东侧,天善社大街(现华龙道新开路以东)东段北侧,新建部分混合结构六层居民住宅楼。天善社大街为主要干道,粮、煤、副食、烟酒、食品等商业网点及农副市场集中于此。有街道办事处、河东贸易市场、区少年宫、市卫生防病中心。
李公楼:位于新开路与李公楼后街(里巷)交会处西南侧,李公楼街道办事处西南部一带。相传清道光年间,海河东岸盐坨民工聚集成村,称李公楼,又名太平村。原址在今六纬路与十一经路交口一带。1900年该地划为俄租界,村民被迫迁今址,仍称今名。建国后,安装和铺设上、下水道,街巷均铺设沥青路面。翻修了三级跳坑住房。1988年10月建李公楼立交桥和华昌大街。华昌大街商业服务部门集中,有李公楼街道办事处、李公楼中街小学、李公楼卫生院等。主街新开路、华昌大街,通多路公共汽车并设站。
这些都是东站后广场附近的地名,我小时候这里还都是平房,现在都是高楼大厦了。变化真大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