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童年的几段趣事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由冯骥才为顾问、贾长华主编的《津城老胡同》一书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可喜可贺!翻开透着墨香的贺岁书,,唯有606岁的津门图书有此贺岁书,
卖崩豆,小时候我特别爱模仿。看见下雨天有小贩卖蹦豆,我就去学。每天家里给我6分钱吃早点,我只花用3分,攒起来3分,半月余就能攒到四角钱,这些事家里是不知道的,等到天下毛毛细雨的时候,我就拿这四角钱作为本钱,翻过天津东站的铁道,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去趸货,说是趸货,就是买商店的崩豆,我记得当时还没有上学,可能是7岁(那时是8岁上学),小小年纪,还找商店掌柜的求情,让其多给我几个蹦豆,买回来以后,不敢让大人看见,找了顶旧草帽就出去了,到了胡同里巷,把草帽翻过来盛买来的蹦豆,就沿街串巷吆喝起来:买崩豆哦,蹦豆新炒的,脆崩豆哦,崩豆新炒的……,连续不断叫卖,连续不断穿街走巷,一分钱七个,有买主来了,我心里还真高兴,我当了掌柜的,买主也向我求情,多给两儿多给两儿,我就再给人家两儿。头发衣服都浇湿了,腿也溜细了,趸来的蹦豆终于买光了。真有成就感啊!回家自己偷偷一数钱,傻眼了,由于每次卖时都多给人家,卖赔了!四角钱趸的货才卖回来三角七分!但雨中稚嫩的叫卖声,至今我还能张嘴就来。
打竹板,小时候看别人打竹板,我也让大人给我买了一副,呱嗒呱嗒挺好玩,我玩打竹板也有一段趣事,总想让人看我、听我打竹板,没人看没人听怎麽办?我就独出心裁,沿着大街呱哒起来,大街两旁都是住家,我就对着住家的大门,挨家挨户地呱哒个不停,直到住家有人看见了我,我才又换一家接着呱哒,一家一户走下来,真够累的!走累了,手酸了,没劲儿了,6岁的我才想起该回家吃饭了。
一本《津城老胡同》唤起了我的不少回忆,现在想起来,还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