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滑竿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峨眉山滑竿 是 中国西南地区 传统交通工具,由两根长竹竿绑扎成担架,中间架设竹制躺椅或绳结坐兜,由轿夫肩抬行进。其弹性结构适应坡道和平路,可减轻颠簸,兼具交通工具与民俗文化双重属性。
滑竿起源于 唐宋时期 ,因山区交通不便而盛行。近代(1916年)由 护国战争 中担架改良而来,因竹竿光滑而得名。 民国初年 (1927年)发展为民间交通工具,成为 四川 、 重庆 等地常见代步工具。
作为 峨眉山 、 青城山 等景区特色项目,滑竿被赋予文化体验功能。例如,峨眉山轿夫通过押韵口令协调动作(如“天上明晃晃”警示水坑),形成“报路号子”文化。景区还开发“轻量化”版本,通过短视频记录轿夫日常,消解“剥削体力”的刻板印象。
2025年8月,一名263斤游客以22100元(含小费)乘坐滑竿往返42公里,轿夫收入约2400元/人。该事件引发争议,部分网友认为高价合理(满足特殊需求),部分质疑过度消耗体力。
竹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