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赶大营

(2025-03-02 18:28:07)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的随笔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商贸活动,起源于1868年,结束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新疆与内地商贸路线被阻绝,历时约70年。赶大营中的“大营”指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西征军的军队大营,“赶”则是指杨柳青货郎追赶流动的西征军大营做生意。

赶大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其分支捻军兴起并转战河南、陕西。为了应对危局,朝廷调左宗棠陕甘总督,左宗棠在白沟杨柳青招募船只纤夫,将物资运往潼关西安。杨柳青纤夫安文忠发现随军做生意挣钱多,便由纤夫改为货郎,开启了“赶大营”的征程。

1875年,朝廷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为了保障西征军的日用生活所需,西征军肃州大营招募货郎商贩随军贩售生活用品。天津杨柳青的安文忠带领同乡挑担西行,逐步形成了“三千货郎满天山”的壮观景象。他们不仅为军队提供补给,还逐渐由行商发展为坐商,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丝路津商”,创造了“百艺进疆”的伟绩。

赶大营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新疆与内地的经济商贸发展,还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和凝聚力。这一商贸活动为边防巩固作出了巨大贡献,天津商人也在新疆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海拉尔古城
后一篇:金河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