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兰屯,百年前开通国际铁路的屯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不要小看扎兰屯,它并不是一个“屯”,它是一个妥妥的县级城市。12年前,扎兰屯就通火车了,而且是中俄国际列车,扎兰屯的兴起与发展都与这条铁路息息相关。
我们要用寻迹中东铁路历史的眼光来感受这座城市。
扎兰屯位于呼伦贝尔的南端,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既延续着大兴安岭的雄浑气势,又有江南水乡的隽美灵秀,是滨州铁路线上“塞外明珠”。
柴河风景区气势博大,月亮湖镶嵌在原始森林间;雅鲁河有12公里北国第一漂;金龙山滑雪场地势得天独厚;秀水风景区的雅鲁河水犹如仙女手中飘舞的彩带。
扎兰屯站位于滨洲铁路415公里处,距离齐齐哈尔站129公里,满洲里站519公里,是齐齐哈尔车务段管辖的二等站。
扎兰屯曾是黑龙江省下辖县布特哈旗,“布特哈”是满语,意为“渔猎”,汉译“打牲处”。
百年后,我们仍能看到大量中东铁路历史遗迹,满洲里的技工学校,沙俄监狱;博克图的兴安隧道,扇形机车库;哈尔滨的松花江铁桥,铁路俱乐部;在扎兰屯则是避暑旅馆,温泉宾馆,阳光浴场,吊桥公园等休闲场所居多。
扎兰屯中东铁路建筑群是内蒙古境内中东铁路沿线保存最为完整、最集中、数量较多的。
随着铁路建设,原本经济落后、人烟稀少的草原、森林和河滩地上,海市蜃楼般出现了一座座大小城镇。
俄罗斯修筑中东铁路本意为了永远控制东方奴役我们,但客观上也为我们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文明。
1905年,中东铁路通车不久,除了铁路高管外,达官显贵、流亡白俄和商贾巨富纷纷坐着火车来中国寻梦,山清水秀的扎兰屯成了他们的休闲花园。当地相继修建了日光浴场、露天音乐厅、秋林商店,还有六国饭店、中东铁路俱乐部等。现在的吊桥公园就是当年中东铁路的阳光浴场。
目前世界上只有两座百年以上的吊桥,一座在俄罗斯的伊尔库斯克,另一座就是建于1905年的扎兰屯吊桥。
自1897年中东铁路勘测施工,至1911年中东铁路附属地逐步形成,铁路
“垦石园”是公园的园中园,叶剑英元帅“雅鲁河畔扎兰屯,几派清流拥水村。”的著名诗句镶嵌在影壁墙上,碑廊篆刻着许多领导和文人的墨宝和文人墨客的诗作,吊桥公园的文化品位由此可见。
始建于1903年,是沙俄贵族消遣娱乐之所,1937年为温泉宾馆。解放后用于政府办公、接待,刘少奇、乌兰夫、叶圣陶、老舍等国家领导人和文化名人曾留有足迹。
1905年修建中东铁路期间,由俄国人本僚木什金创办,时为中东铁路沿线的名店。1940年由商人吴宪茂承接并命名为六国饭店,专为各国公使、官员及上层人士服务。
中东铁路建设时期,沙俄和清政府还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合同,将铁路沿线大片土地划为“附属地”,由各车站俄人行政机构统治管理,并驻兵把守,形成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国中之国”。
1911年,满清被推翻,民国建立。中东铁路的路权仍由沙俄殖民中国东北的代理--中东铁路公司牢牢把控。
“黄房”,是中东铁路沿线城市的独特风景。这些黄色外墙的欧式建筑既中东铁路建筑群。
近年来,扎兰屯活化历史建筑,小城的12座博物馆大多设在中东铁路的老房子里, 展馆和展品二者都是文物。
铁路俱乐部现为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铁路博物馆,温泉宾馆现为扎兰屯历史博物馆,铁路避暑旅馆现为伪兴安东省历史陈列馆,沙俄森林警察大队马厩旧址现为知青博物馆。
扎兰屯众多博物馆中,中东铁路博物馆无疑是最具盛名的,它是全国第一个以中东铁路为背景的专题博物馆,现已升格为呼仑贝尔市中东铁路博物馆。
1945年8月,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对日宣战出兵东北,苏联对滨州铁路实行军事管制,为与苏联统一轨距,轨距改回1524毫米。
1946年3月,苏联军队从中国东北撤回本国,滨州铁路由东北民主联军接管。为支援解放战争,便于同各地的直通运输,轨距又改回1435毫米。
1898年,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向东、西、南三个方向同时开建,1903年通车。这条铁路带来了西方文明,促进了东北早期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东北铁路的整体雏形。
扎兰屯和哈尔滨、满洲里、富拉尔基、牙克石等城市同步,随着中东铁路的诞生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