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漳州古城

(2024-12-20 17:11:28)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的随笔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位于海滨邹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古城是漳州最有价值的核心区,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分。

漳州古城地处商贸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又是历史建筑、传统文化集中的老城区,“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五大特色非常鲜明,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历史上漳州城是闽西南汀漳龙的区域性政治经济中心,粤广往来京畿必经漳州,因而城市发展较为迅速,明清时民间有城内“九街十三巷”的说法。明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正式取消“海禁”,在月港(今龙海海澄)开设“洋市”,在月港的辐射带动之下,漳州城经济繁荣,成为“百工鳞集”、“机杼炉锤”交响的商业和手工业城市。

民国七年(1918年)五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奉孙中山之命兴师援闽,主政漳州并建立“闽南护法区”。按照三民主义的建国方略提出“提倡新文化,建设新社会”的口号,成立工务局,1919年4月起历时一年半,进行了拆城墙、拓街道、辟公园、筑堤岸、建码头、修新桥、开公路等大规模市政建设,使漳州城迈入了现代城市的门槛。漳州旧府衙及后花园辟为“漳州第一公园”,1927年1月更名中山公园,成为福建省历史最悠久、最具“中山元素”的中山公园。当时共有35条街道进行了拓宽取直、铺设路面,始兴南路(古称新府路)就是拆古城墙的石料铺砌而成,是现存的百年石板路;共和路(古称旧府路)、博爱道等一些具有现代民主色彩的街道名称就是由那时起命名并保留。在改造道路的同时,沿街两侧建筑同步改造成二至三层的楼房,整齐中富有变化,并且延安南路、香港路、青年路等还建成了“五脚距”(骑楼)式“竹篙厝”,赋漳州城市面貌以强烈的地域特征。漳州古城的建筑和人文底蕴还都集中展示出早期民国的风貌,给人一种时光倒流回到民国时代的“错觉”。

九龙江穿漳州城而过,漳州古城屹立北岸,南山古寺坐落南岸。漳州还将以修文西路、钟法路交叉口西侧为开始节点,架设天桥至西宋河,再通过廊道连接至钟法路水闸及南山桥,同时把南山桥改造提升为廊桥,使漳州古城与南湖片区无缝连接,实现业态持续拓展,古城“慢生活”范围不断串联扩大。

“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侨台同辉。”漳州古城,自唐代以来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现仍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貌、“以河为城、以桥为门”的筑城型制及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是漳州这座千年古城最有价值的核心区,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入选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建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文保星罗棋布,古韵扑面而来。漳州古城内拥有漳州府文庙大成殿、“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石牌坊、林氏宗祠(比干庙)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简大狮避难处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府衙旧址、东西桥亭及宋濠等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始,漳州市、区两级政府摒弃了“拆旧建新”和“拆旧建假”的旧城改造模式,遵循“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持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的名城保护原则,按照“点、线、面逐步深入”的先后顺序实施了香港路历史街区北段片区修缮工程、台湾路西段沿街立面整治工程、台湾路历史街区(府埕片、文庙片)维修整治工程、芳华南路历史街区修缮整治工程,使历史街区环境面貌得到巨大改善。特别是香港路、台湾路等老街区重焕往日风采,再现富有闽南特色的建筑风韵,2005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2010年入选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5年,被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先后有《云水谣》《海峡》《剧场》《红色金融家——高捷成》《我是谁的宝贝》《芳华里》等一批影视剧把漳州古城作为重要取景地,到历史街区取景拍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