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香榭士
竹香榭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1,339
  • 关注人气:1,0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2024-11-24 10:59:44)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的随笔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游塞外苏杭

   1961年8月14日下午3点,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乘火车自喜桂图旗今牙克石市抵达扎兰屯。布特哈旗(今扎兰屯市)旗委书记曲和、旗长杨双魁、旗委副书记莽义等党政领导和文化部门负责人到火车站热情迎接。客人们被安排住在旗委招待所原中东铁路俱乐部,今扎兰屯市历史博物馆。在接风宴会上,主人热情地欢迎远方来的尊贵客人,并祝艺术家们在扎兰屯期间尽情游览并留下佳句名篇。

    艺术家们来扎兰屯前三天,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委、盟公署已将艺术家们行程告知了布特哈旗旗委、旗人民委员会,并要求给予热情并高标准接待。但由于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布特哈旗的经济十分困难,物资严重短缺,许多日常生活用品都实行凭票供应,接风晚宴也不过是些炒鸡蛋、炒鲜蘑及其他蔬菜,不过杀了一只羊,备了些手把肉和羊肉汤。客人们对地方风味小吃烀苞米玉米、烀土豆、烀茄子、炸鸡蛋辣椒酱即“三烀一炸”非常感兴趣,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

    欢迎晚宴过后,举行了简单的联欢晚会,晚会在招待所一楼大餐厅举行。除跳交际舞外,参观访问团的歌唱家引吭高歌,唱了一首又一首,舞蹈家们也表演了精湛的舞蹈。联欢晚会上,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乘兴给大家讲了一段笑话,留传至今。

笑话的名字叫《爱说丧气话的人》,说有一个人爱说也善于说丧气话,远近闻名。邻居家是位员外,适逢孩子满月,遍请亲朋好友赴宴祝贺。主人在邀请这位爱说丧气话的客人时提出一个条件,席间不要说话,更不要说丧气话,这个人满口答应。席间热闹非凡,迎逢声不绝于耳,这位爱说丧气话的人果然信守诺言,一言未发。散席时,客人们纷纷向主人告别。爱说丧气话的人向主人说:“宴席上我可是信守诺言,一句话都没说。以后你的孩子死了,可别埋怨我!”老舍先生的这段笑话讲得大家捧腹大笑,晚会充满了欢乐。

    第二天,参观访问正式开始。清晨,客人们迎着朝阳、踏着芳草地在著名的吊桥公园参观游览。造型独特的吊桥、斯拉夫风格的凉亭、弯弯的河水、绿茵如画的芳草地,引起了客人们的极大兴趣。大家漫步在桥头、草地、曲径间,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许多人都若有所思,似乎在思索着什么。下午,参观团乘车一路颠簸,来到近郊秀水风景区参观访问。客人们沿着石阶漫步登上羊鼻梁山,站在秀水亭旁向远方眺望。扎兰八月,柞叶初红,层林初染,小城掩映在绿树丛中,踵踵人影,依稀可辨。雅鲁河水犹如一条飘动的银带,弯弯曲曲穿城而过,流向远方。滨洲铁路在山脚下蜿蜒,一列运材火车汽笛高鸣,呼啸而过。客人们被眼前迷人的景色陶醉,许多人诗兴大发,口中喃喃自语,搜肠刮肚,寻诗觅句。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禁诗兴大发,脱口吟诗一首:

    诗情未尽在苏杭,

    幽绝扎兰天一方。

    深浅翠屏山四面,

    回环碧水柳千行。

    牛羊点点悠然去,

    凤蝶双双自在忙。

    处处泉林看不厌,

    绿城徐入绿村庄。

    由于诗篇随口吟出,大家无法记录。老舍先生答应主人,不久即将原诗奉上。当晚,老舍先生即将刚刚写就的全诗手稿交给了前去招待所拜访的布特哈旗旗委宣传部干事、文学爱好者冯国仁。一个多月后,全诗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绿野春风》杂志上发表,老舍先生通过电话告知了布特哈旗旗委办公室。1986年8月,老舍先生遗孀、著名书画家胡挈青女士重抄此诗并将墨迹送交扎兰屯市文化局——编者著老舍先生吟诗后,著名历史学家、著名诗人翦伯赞应声说道:“我也来一首!”随口吟道:

    山城细雨晚潇潇,

    秀水亭边柞叶凋。

    几夕风霜秋缥缈,

    满山林目自妖娆。

    遥望远岫青山叠,

    最忆溪流绿一篙。

    如此风光真是画,

    不须粉墨写鲛绡。

    此时,代表团团长、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依坐在秀水亭栏杆上,敛神凝思。待翦伯赞先生吟诗后,叶圣陶先生接口说道:“我正在填词一首,词牌是《采桑子》,不久即可问世!”果然《光明日报》不久就发表了叶圣陶先生的组诗《呼伦贝尔盟纪游》,其中就有《采桑子二首·扎兰屯即景》。

    采桑子二首(扎兰屯即景)

   

    扎兰屯爱无边缘,榆树虬枝,杨树高姿,静映清溪尽倒垂。    边城八月吹飞絮,淡影轻移,飘坠涟漪,错认江南四月时。

   

    山亭揽胜临空阔,雅鲁河宽,洲渚岩峦,弥望晴明万树圆。    数声汽笛飚轮过,轧道徐弯,列载龙蟠,尽是良材出宝山。

    著名文学家端木蕻良先生倚在栏杆上冥思苦想,突然朗声说道:“我也有了!且听不久分解!” 访问团结束扎兰屯的访问不久,端木蕻良先生也在《绿野春风》杂志发表《扎兰屯》一诗,全文如下:

    青林紫塞连芳草,

    远水边城晴云绕。

    马奶行茶乳作醪,

    杨花八月尽春晓。

    就这样,客人们在秀水亭边吟诗填词,尽情抒怀。直至夕阳西下,客人们才迎着余辉,返回住处。

    第二天,客人们分别到哈尔滨铁路局扎兰屯铁路疗养院、呼伦贝尔盟结核病防治院等单位参观访问,并参观了中东铁路扎兰屯铁路俱乐部、铁路五号楼原中东铁路避暑旅馆,曾为中共纳文慕仁盟工委、内蒙古自卫军骑兵5师司令部办公处,今为扎兰屯市伪兴安东省历史陈列馆、六国饭店旧址(今六国饭店改建后新址)、兴安东省公署办公处旧址今扎兰屯师范学校办公楼等历史古迹。

    8月17日晚,中共布特哈旗旗委、旗人民委员会在招待所大餐厅举行告别晚宴并举行联欢晚会。联欢晚会上,老舍先生即兴朗颂了刚刚作成的散文诗《扎兰屯的夏天》:兴安岭南(东)麓日暖风凉/扎兰屯啊塞上的珍珠美无双/四面青山望不断/雅鲁河边翠柳万千行/扎兰屯多幽静多么美/绿色的城市连接绿村庄/橡树庄严桦树俏/清风儿阵阵百花香/牛群羊群溪边坡上/望不尽片片的玉米和高粱/工人们来疗养/远客来四方/山亭上远眺轻歌/碧波上吹箫摇桨/伟大的祖国处处好/塞北啊也有这个天堂/苏杭的春天多么明媚/夏天的扎兰屯啊美无双。不仅如此,不久,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远域新天》杂志发表了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散文《内蒙风光》,其中有赞美扎兰屯的散文《风景区·塞上的一颗珍珠》。这首散文诗堪称散文典范,后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五年制21世纪小学四年级实验课本收录。

    8月18日,全国文化参观访问团依依告别小城扎兰屯,赴赤峰等地继续参观访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莫日格勒河
后一篇:成吉思汗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