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边的三张照片,是我出生地天津河东小郭庄凤竹巷七号的宅院。该院历经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洗刷,已经面目皆非,但还保留了院落的基本结构。但也历尽了沧桑。1968年8月,我要去北大荒下乡了,拍了几张旧居的照片,带走留个纪念。不曾想,却成了珍贵的绝版。

这两张照片,还有下面的这张照片,都摄于我启程的那天,在天津东站。我和妈妈,我和同学们,列车启动时的挥手。妈妈欲哭无泪,是强忍,知青专列拉响汽笛后,何止是妈妈大哭,整个东站哭声淹没了一切。我的笑是无法复制的,这种笑……是改变人的脱胎换骨之笑。

告别了海河,告别了家乡,列车风驰电掣一直向北,向北呼啸。经跨了辽,吉,黑进入了内蒙的呼伦贝尔盟,在扎兰屯,列车的喘息终于停了下来。
我们一群少男少女,来到了大河湾公社暖泉生产大队第三小队。下图就是第三小队的全貌。

我和我的表弟窦天鹏,在落户的第三小队的暖泉溪流旁的土地上席地而坐。身后是几排杨树趟,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灵魂就流荡在白桦林里,杨树趟中,弥漫在北大荒上。


布特哈旗大河湾,知青小屋唯一间。暖泉小屋故事多,荒原小桥对愁眠。蹉跎岁月屋作证,光阴如水似流年。
传说小屋挡仙道,至今无人敢搬迁。四十年后再复往,屋旧顶漏破门窗。伴屋扶窗存永照,谁能知我作何想?
这就是我在北大荒盖的茅草屋!

2003年,没有下乡经历的康慎行,(过去的同窗,后来成为我的夫人),追寻我在黑土地的生活印记,来到了北大荒。
身后这条大沙带,横贯欧亚大陆。此照片的背景为呼伦贝尔大草原。

这两张照片:一张在蒙古包,接受了主人献上的哈达。至今珍藏。
一张是在满洲里边境线,后边就是前苏联。在北国第一门合影留念。
结束了这次不凡的北国情旅,乘机只用了两个多小时,就回到了天津。

翻翻老照片,看看过去的自己,值得珍惜。
珍惜光阴,珍惜情谊,珍惜足迹,珍惜大地。
浮躁远去,魂灵落地,感悟人生,汇集点滴。
竹香榭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