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大狮子胡同”坐落在天津古文化街的宫北大街西侧,因胡同西口有一对石狮子而得名。晚清大思想家严复曾经在这条胡同里住过,时间大约在1880年至1900年(清光绪六年至光绪二十六年)。另据1894年(光绪二十年)严复在给友人的信中也说:“如有赐覆,径寄津水师学堂或津卫大狮子胡同大牲字号后严公馆。”
在改造后的大狮子胡同口.现已修建了“天演亭”和“严复纪念广场”,使之成为天津古文化街的一个文化亮点。
严复出生在福建一个医生家庭,

1877年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留学回国不久,即到天津水师学堂,先后担任了总教习(教务长)、会办(副校长)和总办(校长)。
辛亥革命后,北京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
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1897年12月开始,严复在《国闻汇编》上连续发表了他的译著《天演论》。这部书原名《进化论与伦理学》,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作。严复不但意译了这部书的主要内容,而且夹叙夹议,对赫胥黎的原意加以评述和阐发,从挽救民族危亡反侵略立场出发,号召中国人学习西方,“与天争胜”,“自强保种”,否则就无法逃脱“优胜劣败”的亡国厄运。
严复一生中最有作为的黄金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为近代天津增添了霞光般的异彩,

1921年10月27日严复去世,终年68岁。